数字技术助力听审报告
2022-02-05杭仁轩
文/杭仁轩
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环境状况专项工作报告时,有了新的帮手——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的助力。
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是人大依法开展生态环境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2 月18 日,浙江省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1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和以往不同,这次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报告有了新的帮手——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的助力。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共有环境质量、工作推进、预警评价、督查督办4 大板块,通过打造即视即用数据平台、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建立指标评估体系、完善代表联动机制,可实现环境数据可视化、环境监督过程化、监督评估可量化和环境监督闭环化,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参考。
“以前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环境状况专项工作报告,存在数据信息比较单一、缺乏过程性的监督、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黄昊明介绍,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旨在通过数字化改革来实现人大环境监督从纸质数据收集到电子数据汇集、结果性监督到过程性监督、定性监督到定量监督的转变,为人大常委会监督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具有“查、督、审、评”4 种作用。“查”即环境数据可视化。应用场景以图表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了杭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及目标完成情况,市、区两级政府有关深化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净土清废行动、深化碧水行动、生态修复保护以及落实人大常委会工作等26项任务推进情况同样一目了然。
“督”即环境监督过程化。通过对26 项任务推进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比对,应用场景建立了预警机制,对环境目标约束性指标、政府环境工作任务时序进度,落实人大工作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预警,并形成预警统计。
“审”即监督评价可量化。应用场景从“环境质量”“工作推进”“落实人大常委会工作”3个维度建立指标评估体系,对杭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三维画像打分,找出短板弱项,形成人大监督微报告,为审议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评”即环境监督闭环化。发现了短板弱项,人大意见怎样“一键通达”?应用场景通过评估功能,拓宽代表监督渠道,实现征求意见、政府反馈、跟踪监督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推动人大意见、政府反馈的双向快速通达。
通过使用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后,“方便”“便利”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及最多的词。
“市人大生态环境监督系统集成了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各项数据,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呈现,可以动态查看水、气、土、废、碳等环境要素的数据以及各项环境工作推进情况,更加便于我们审议报告,精准开展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肖仁东说。
“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的上线,为我们全方面了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提供了便利,也为有效开展监督搭建了一座数字化的桥梁。”薛滔菁委员一边介绍,一边点开了“督查督办”板块。进入界面后,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人大代表意见办理等情况实时可见。
“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我要提意见’模块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部门对意见回复处理后,我们可以进行满意度评价。”薛滔菁认为,这进一步畅通了沟通渠道,打通了监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