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英语科普-故事融合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2022-02-05石家荣杜宁琳
石家荣 崔 丹 杜宁琳
吉林外国语大学 长 春 130117 中 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 京 100089 中 国
引语
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要求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水平,不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沉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释放创造良性教育生态的信号。具体就中小学英语教育而言,语言学习、素质培养与价值观引领须融合统一,因而从英语学科阅读着手探索英语学习和素质教育契合的可能性。事实上,已有研究从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等形式进行探索(徐浩,2010:3-6;刘晓洁 陈玉群,2020:60-63;杨圆 徐冰,2020:73-79)。但是,关于融合文本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尚不充足,仍须探索在现有学校英语课程框架下,通过科普故事(即依托“科普—故事”融合文本)阅读教学提高中小学生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英语教学素材匮乏
目前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缺乏教学内容的拓展性与融合性(毕玲 边玥,2020:80)。教师教学中对教学素材的加工与运用缺乏合理度,与学生所在的社会语境有所出入,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被动性语言输入模式。学生有效的文化输出来源于丰富真实的阅读素材,缺乏真实性和应用性的语言学习难以实现有效语言输入。
2.英语教学内容挖掘深度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英语语言知识识记为主,以机械化记忆灌输为主,教师缺乏对阅读文本内容本身存有的知识谱系予以关注与教学内容生成,将语言与其承载的文化割裂(陈丽君,2015:56-59)。英语教学不仅为工具性,也具文化性和交际性。知识层面的阅读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内化其精髓,难以在社会语境中进行学习迁移,使英语教学本末倒置。
3.英语教学策略、方法与手段单一
英语课堂以诵读、机械记忆为主,缺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相关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阅读教学过程中倾向以教师为主导,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导致学生英语阅读课学习倦怠甚至会出现英语认知焦虑(钱怡婷,2018:44-45)。
4.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思辨能力、素养教育与养成性教育匮乏
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中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专业领域知识掌握、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的训练。教师对阅读教材使用不够灵活,缺乏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整合,难以支撑学生批判性思维素养观(郑颖,2021:68-69)的形成。教师惯用常规书面形式来测试、巩固和评价本节课要点,而忽略设计一些创造性教学与学习活动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素质。
二、双减背景下基于科普-故事的中小学英语融合文本阅读教学实施
1.梳理融合文本阅读教材内容,设立三维层级教学目标
首先,在知识层级,要培养学生掌握科普知识与语言知识。除科普-故事融合文本中一些注释的单词或短语,动物科普版块也不容忽视,教师自身须在备课时把本节课的动物科普知识内化,以此教学时在内容把握上做到游刃有余。其次,在能力层级,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能力与科普知识运用能力。知识积累只是学习中量的改变,当知识上升到能力层面,学生学习才会有质的飞跃。就素养层级而言,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普素养。教师要抓住融合文本的关键特征,为学生设计更多利于人文素养与科普素养提升的教学活动,达成综合化的三维层级教学目标(兰春寿,2019:107-113)。
2.研究以融合文本阅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文秋芳 毕争,2020:41-46)展开教学实践,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读前阶段:教师进行导入性阅读的破冰活动(icebreaker)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以多模态形式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动物科普资源,激发学生的动物科普学习动机,自然过渡到阅读主题等相关活动;第二、读中阶段:遵循任务层级原则,所设计活动如拼图阅读,信息差活动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任务链。在阅读任务开始前,依照支架原则,为学生提供词汇支架,教师可展示科普-故事融合文本中与重点词汇相联系的故事插图,引导学生以猜想、联想等方式熟悉词汇,并就动物身体构造、生活习性等设计结构图,将语言知识与科普知识融合;第三、读后阶段:除检查阅读任务的完成度外,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将所学阅读内容与已有科普经验相结合构建新图式,并设计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活动与讨论(如动物习性总结汇报(report)),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发展(如海豚救人),人类对动物的模仿与科技发展(如蝙蝠与声纳技术)力求科普知识与人文素养双提升。
3.探究性研讨模式下示范性教学案例编写
以优化融合文本阅读的教学课堂反馈用语和构建高效英语阅读课堂为目标,开展示范性教学案例(徐浩,2018:3-6)编写富有实践意义。选择典型阅读课内容,运用头脑风暴法,交流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素材融合等方面的疑难,形成案例初稿,进行案例研讨,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可分同课同题和异课异题等多样形式。生动具体、直观易学的融合文本示范性教学案例,具有教学实操性,可实现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
4.强化教学反思,提升融合阅读教学的研究意识与水平
反思型教学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展开,就宏观层面而言,从教材和教法着手,反思阅读教材深度和广度是否处理妥当,所用教学方法是否靶向三维教学目标;就微观层面而言,从教师和学生着手,反思教师自身对融合文本的教学重难点是否把握准确,科普-故事的阅读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随着教育理念实时更新,研究型教师须加快提升教学研究意识(魏仙梅,2015:267-268),积极参与融合文本阅读教学科研,在双减政策引领下,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融合文本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在提升教学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三、结语
双减背景下基于科普-故事的融合文本阅读教学通过科学课程与中英文课程相互渗透,用双语来学习科学知识,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研究方法的转向。融合阅读带来的语言内容学习迁移所达成的语言与思维、素质的融合性理念构建与实践会丰富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Anthony,1963:63-67)为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