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探析
2022-02-05赵淑杰
□赵淑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在论述新中国史时,多次与党史并提,强调党史、国史研究的一致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号召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深刻内涵、核心要义,不仅为我们深入学习总结新中国史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而且为我们正确借鉴运用历史,更好地以史鉴今继往开来,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指引和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准确把握学习新中国史的重要性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优良传统。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性。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2](P7)2020年7月,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2](P13)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指出:“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3]
(一)党史、国史,是“教科书”,也是“必修课”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欲想治国,必先懂史。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党史、国史,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富经验,可以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提高工作本领,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P15)。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4]。
(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生动教材”
彰往而知来。历史蕴含着今人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5]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6]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7]2020年7月,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指出:“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P161)
(三)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位智者”
传承好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通过研究党史、国史,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2](P9)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中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8]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9]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10]
二、深刻认识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11]。经过长期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13]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七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14]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15]
(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意义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多次系统论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2]。
(三)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6]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7]习近平还多次强调,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奠基、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四)新中国取得伟大奋斗成就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特别是扶贫开发取得的骄人成绩为世界所赞誉。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15]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上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P303—30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2]
(五)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的意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这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得出的最重要结论。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1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19]2018年11月13日,习近平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的讲话中强调:“要通过展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的理论是正确的、党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正确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
三、掌握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学习党史、国史,确立正确的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100年党的历史、70多年新中国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全面辩证地来看待。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国史观,树立大历史观,为学习和研究党史、国史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20]。这个要求不仅是对党史学习研究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国史和历史研究提出的要求。“能否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党史观合乎党的历史发展与否、正确与否的试金石。”[21]“把握了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抓住了学习党的历史的总纲,就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22]“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3]
(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习近平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在研究党史、国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并指出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和国家的历史。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23]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24]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20]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3]
(二)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历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连续性的变化。人物和事件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科学的态度。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纵论历史、现实和未来,以历史的发展看历史,以责任的担当看历史;在出席纪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诞辰的座谈会上,习近平以民族的使命看历史,以未来的前景看历史,激励全党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崇高风范,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2](P3)“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16]“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20]这为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为党史、国史学习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并不是说不要正视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错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这是不足为怪的。重要的是,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错误。事实上,我们党正是在总结成功经验,同时也汲取失败教训的过程中,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因此,“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20]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二者并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前一个时期是后一个时期的基础,没有前一个时期的建设和探索,就不可能有后一个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全面发展;后一个时期是对前一个时期的继承、扬弃和完善,没有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和开放,前一个时期也难以为继[25](P270—271)。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3]
(三)学习新中国史,要同学习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20]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26],习近平总是以一种大历史观来看待新中国史,多次强调学习新中国史要同学习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只有将新中国史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这样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辉煌成就;才能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更加准确地做到全面研究和整体研究新中国史。
(四)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当前,党史、新中国史领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战场,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攻击目标[27]。学习研究宣传党史、新中国史,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敢于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剑,勇于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20]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些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习近平鲜明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20]“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28]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习近平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3]
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能正确研究党史和新中国史,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根基永固,血脉永续,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