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猪禽渔产业结构分析研究

2022-02-04张明盩柴成举靳玉楼

甘肃科技纵横 2022年9期
关键词:兰州市养殖场养殖

张明盩,柴成举,靳玉楼,杨 炎

(1.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我国猪禽渔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到2021年末,我国猪禽渔肉产量达到世界一半[1],2018年,我国人均畜牧肉类消费量为35.1 kg(其中猪肉消费量为22.8 kg,禽肉消费量为9 kg),消费水平达到欧盟平均水平[2];水产人均消费量11.4 kg,水产品人均消费量略低于世界平均消费量[3]。综上所述,我们总体上解决了吃肉的问题。近几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国际粮价不断攀升,对我国猪禽渔产业影响逐步加剧,在此环境下,我国猪禽渔产量稳定、居民消费能力以及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供给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养殖产业发展的主题[4]。甘肃作为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的西北重省,兰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论述将从兰州市猪禽渔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出发,对兰州市猪禽渔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并加以分析指导。

1 兰州市猪禽渔产业的现状

1.1 猪产业现状

2021年兰州市生猪存栏44.96×104头、出栏68.08×104头,猪肉产量4.78×104t,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60%以上,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40%左右。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达177 家,其中万头以上19 家,规模养殖比重达61%。有省级重点种猪场6家,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网络化的全市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体系,年授配母猪达4×104余头(次);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 家、省级16家、市级15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达到7家,2021年屠宰生猪38.1×104头。但是仍缺乏大型龙头屠宰加工企业;区域布局不明显,全链条化程度低;周期性波动加剧,消费量增速放缓;资源趋紧,生产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环保压力持续增大等。

1.2 禽产业现状

2021年兰州市家禽存栏307.33×104羽(蛋鸡184.47×104羽,肉鸡107.86×104羽,其它禽类15×104羽);出栏家禽273.96×104羽(淘汰蛋鸡150×104羽,黄麻肉鸡102×104羽,其它禽类20×104羽);年产禽肉0.34×104t,禽蛋4.67×104t,家禽业产值达2.85 亿。现有蛋鸡场80 余家、肉鸡场200 余家,其中存栏1~5×104羽以上场45家(占16%)、存栏5×104羽以上场8 家(占2.3%)。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养殖销售模式单一,大多为中小规模养殖,以活禽销售为主,急缺屠宰加工营销一体化企业,品牌化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弱,防疫和环保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白羽肉鸡生产总量逐年萎缩等。

1.3 渔产业现状

2021年兰州市有池塘面积约333.33 hm2,主要分布在庄浪河、大同河、湟水河、黄河流域。全市有养殖场户270家,6.67 hm2以上水域面积14家,以冷水鱼、虹鳟鱼、淡水四大家鱼养殖为主,兼有少量加州鲈鱼、南美白对虾、河蟹等特色养殖。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养殖单位面积产出低,单体鱼池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鲑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至今仍不能完全消除。

2 猪禽渔产业变化趋势

2.1 猪禽渔出栏量变化趋势

2019年、2020年、2021年猪出栏分别为60.17×104头、64.29×104头、68.08×104头;禽出栏分别为223.68×104羽、251.37×104羽、273.96×104羽;鱼出塘分别为186.67×104尾、213.33×104尾、226.67×104尾,如图1所示。

图1 猪禽鱼出栏量变化趋势图

2.2 猪产业养殖场(户)变化趋势

近三年生猪年出栏量万头养殖场由11家增至19家,出栏500 头以上规模养殖由125 家增至177 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500头以下养殖场(户)由853家降至409家,不排除猪周期对中小猪场数量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猪养殖场变化趋势图

2.3 禽产业养殖场(户)变化趋势

2019~2021年三年来,出栏量1×105只以上养殖场由2家增至4家,出栏5 000~1×105只养殖场由38家增至55 家,出栏2 000~5 000 只养殖场由116 家增至142家,出栏2 000 只以下养殖场由1 221 家降至796 家,如图3所示。

图3 禽类养殖场变化趋势图

2.4 渔产业养殖场(户)变化趋势

2019~2021年,6.67 hm2以上水域面积养殖场数量由5家增至14家,0.667~6.67 hm2水域面积养殖场数量由45 家增至73 家,10 亩以下水域面积养殖场数量由203家降至183家。规模适度,稳步转型升级,如图4所示。

图4 渔养殖场变化趋势图

从近三年猪禽渔养殖场(户)数量变化可以看出,规模场(户)数量不断增加,中小场(户)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出栏率稳步上升,单位产出不断增加,科技对产业支撑作用持续走强,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十四五末,猪禽渔出栏量分别达到80×104头、400×104羽、300×104尾,产值分别达到16亿元、4亿元、1亿元。

3 兰州市猪禽渔产业兴旺的规划及对策

3.1 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按照各区县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结合禁养区划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调整生猪养殖区域布局。一是培育新的产业优势区域,近郊四区退出生猪养殖,将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的远郊区和山区、红古区的坪台地区等作为生猪养殖的重点发展区域;二是稳定传统产业重点区域,促使传统生猪重点产区榆中青城由黄河沿岸向坪台转移,永登河桥由大通河沿岸向坪台转移;榆中县川水地区向北山地区转移,永登县庄浪河流域向西北山区转移,皋兰县重点打造黑石重点区域;三是推动形成产业区域分工,生猪产业上形成一定分工,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种猪育种和屠宰加工,永登、皋兰、榆中、红古重点发展商品猪育肥。优化永登、榆中、皋兰10 000只以上蛋鸡、黄麻肉鸡规模场为重点的鸡产业发展板块;将水域滩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水质资源,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将14家100亩以上水域面积养殖场(户)进行扩容增量、转型升级。

3.2 培育产业大型龙头企业

(1)引进国内大型集团化企业,紧抓承接南猪北养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北京德青源、天兆、新希望六合、兰州中植等大型企业集群;(2)规范壮大本土养殖企业,通过引进工商资本等,引导本地现有和正在建设的榆中牧鑫、永登绿农、皋兰金盛和等养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升级、稳健发展;(3)改造提升中小型养殖企业,积极支持现有中小养殖企业,通过提升改造、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使中小型养殖企业家庭农场或合作社转型,形成专业化家庭农场、规模养殖场与超大养殖企业并存的猪禽渔产业格局。

3.3 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1)推动中小规模养殖户通过合作社等形式联合起来发展,引导散养户、贫困户将资产、资金、资源托管到企业或合作社,获得收益。

(2)推动大型企业以“公司+农户”等形式带动中小规模养殖户发展,推动大型企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带动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家庭农场,实现大企业与中小养殖场(户)的优势互补。

(3)推动专业的管理公司通过托管与产业投资者合作共赢,推动代管模式,即专业的养殖管理公司通过代管与猪禽渔产业投资者合作,由于养殖业是一门科学,刚入门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新加入行业经营主体由专业的管理公司来代管,可以降低运营风险,也起到保护产业发展的作用[5]。

现医务处负责人伍姗姗2000年调入医院,后任质控科科长,负责医院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她见证了医院近十年间,甚至更早时候的医疗质量管理“进阶”。

(4)利用互联网技术催生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利用互联网科技成果和物联网新经济,将养殖业链中的各方面要素更灵活地通过网络空间组织起来,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合作方式,从而推出新的、有活力的产业组织模式。

(5)组建产业联盟,组建兰州猪、禽、渔产业联盟,推动产业中各类生产主体的合作,信息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组织模式,促进行业自律,协助政府进行行业标准制定。

3.4 强化产业政策支持

(1)健全猪禽渔产业支持政策。健全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产业政策框架体系,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地方财政支持,强化市、县配套。通过项目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国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设施建设、仓储冷链设备购置、土地流转租金补贴、市场营销以及开展商标注册、标准化管理、品牌创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加强产业扶持资金与产业振兴资金整合。安排财政支持项目时重点向连片贫困区倾斜,项目承担单位应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项目,分享收益。

(2)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紧抓产业贷款机遇,创造良好融资平台,完善贷款担保体系,试点活猪资产抵押贷款,设立产业基金,支持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3)创新保险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探索开展价格保险和疾病保险试点等,降低企业发展风险。

(4)完善用地政策,将养殖用地纳入地方政府土地总体规划中,完善用地政策,满足用地需求。

(5)完善储备政策,兰州市各区、县商务部门要在国家、省级冻肉储备、活猪储备的基础上建立和扩大市区、县冻肉储备数量,同时要探索建立市、区、县的活物储备库,稳定猪禽渔市场价格。

3.5 加大科技创新驱动

(1)构建多元化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市、县(区)乡(镇)体制内相关业务单位,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吸纳养殖场(户)为补充,农业科研院校、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分工开展工作、充满生机的多功能畜禽渔业技术推广体系[6]。

(2)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助力在兰涉农院所开展新业态研究,加快推陈出新,促进产业由粗放式生产向良种化、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生产全面升级。特别是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与猪禽渔产业的融合。

(3)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通过知识产权转让、专利转化、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来调动科技人员工作动力。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惠农政策,积极支持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一线员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经营主体人员素质。

(5)设立兰州市猪禽产业技术体系区域试验站。通过与首席专家积极沟通,将我市的兰州聚鑫生猪养殖有限公司(青城魏家坪)、甘肃亥康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青城白家坪)、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中川鸡场、恒竹渔业、青城五良养殖场作为区域试验站纳入到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猪禽渔产业)技术体系。

3.6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

(1)以消费升级带动产品升级,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利用地方猪禽渔优质基因,挖掘地方土种资源,开发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绿色、有机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高层次的需求。

(2)以精深加工提升产业效益。产业链条应由单一养殖产业向屠宰、加工和销售延伸,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扶持1~2 家全产业链发展的大型企业,进行生产加工。

(3)推动产业向“产品+服务”转变,深化“互联网+养”建设完善电商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直销专卖,纵向推进。同时利用互联网+个性化产品定制,认养等新业态、新模式。

(4)创建品牌提高产业竞争力,“茴香猪肉”“惠隆”“满天飞”“一口鲜”等品牌引领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公信力,逐步构建起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产品走出去步伐。

3.7 打造休闲渔业产业带

(1)打造榆中青城千亩荷塘以游玩为主的休闲品牌,借助榆中县青城镇千亩荷塘品牌,进行池塘综合开发、以池塘养殖为基础,结合观赏、垂钓、餐饮、娱乐等休闲内容,鼓励引导青城水产养殖场创建休闲渔业品牌,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2)打造永登满城鱼庄以餐饮为主的休闲品牌。以永登现有的鲑鳟休闲渔庄为依托,打造永登休闲渔品牌,进一步发展休闲渔业,扶持有意愿、配套设施较完善、规模较大的渔场开展休闲渔业品牌创建,建设满足吃住行玩乐游的一条龙休闲渔业场所,重点打造永登鲑鳟鱼休闲渔业基地满城渔庄项目。

(3)打造河口古镇、丹霞、猪驮山、玫瑰花海旅游区休闲渔业带建设。利用河口、苦水的地理、交通、人文等优势,将现有的水库、池塘进行整理,拓展观光、休闲、娱乐、渔家乐、忆乡愁等渔业新业态。

4 结论与建议

十四五伊始,我国养殖产业加快了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步伐,与此同时,兰州市猪禽渔产业发展也做出了调整,必然加快现代化进程;兰州市猪、禽、渔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制约条件也显著增加,产业发展、消费环境呈现出新的特征和需求趋势,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已进入深水期,产业兴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导向,坚持适度做大做强猪产业,做稳做精禽产业,做新做特渔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形成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建设规模适度,生产更加标准,加工更加精细,服务更加务实,管理更加科学,构建生产、管理、销售、科研一体化经营体系,快速推进兰州市猪禽渔产业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兰州市养殖场养殖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效果分析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四川省出台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