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2022-02-04甘如怡

广东蚕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牧区农牧业生产性

汤 洋 甘如怡

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汤 洋 甘如怡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区位因素的限制,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影响,以及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文章从当前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牧民收入与基础设施的现状出发,阐述农牧民收入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牧民增收与卫生基础设施、流通性基础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西藏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确实能够提高农牧民的整体收入,进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农牧民增收提供建议。

西藏;基础设施建设;收入;农牧民增收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动人民增收,释放消费潜力以扩大内需,进而能够促进国内大循环;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利于国际之间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中推动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1]。对于农业来讲,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产品增产,交通设施有利于农产品运输,通信网络建设有利于农民获取信息……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农业的方方面面。加强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牧区公路、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则更有助于改善农牧民生活,促进农牧民增收,进而提高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在此背景下梳理当前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牧民生活,从而促进农牧民增收。

1 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

西藏自治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见表1)。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3年—2019年均保持增长状态,西藏全体居民在此期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在2014年之后,更是增长迅速,且存在持续增长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精准扶贫效果显著,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

表1 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21》。

2 西藏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为了更好地探究基础设施建设与农牧民增收的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基础设施的分类方法,本文将从卫生基础设施、流通性基础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四方面来介绍西藏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1 卫生基础设施

卫生基础设施愈加完善。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21)数据2020年,西藏全区医院及卫生院个数为1 661个,是2000年的1.3倍;全区医院的床位数由2000年的6 348张增长到18 942张,增幅高达198%;2000年,卫生人员数为8 948人,经过20年的发展,2020年全区卫生人员数增至22 629人。由此不难发现,西藏近年来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和保障自治区人民卫生健康的能力不断提高。

2.2 流通性基础设施

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公路方面,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多条国道以及京藏高速、泽贡高等级公路为主干连接全市城镇乡村并贯通区内外的公路网已经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全区公路里程达118 831 km,行政村通达率、乡镇客车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区客运量达1 215.96万人次。铁路方面,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等在拉萨交会;铁路里程达到786 km,货运量达51.99万t。邮政方面,根据《2020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全区邮政局所达到754个,邮路总长度达到58 529 km,农村投递路线为163 577 km,更加深入到全区的每一寸土地,全区邮政业务总量明显提升,邮政网络初步形成。

2.3 生产性基础设施

水电站是生产性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初产率、资源利用率的重要环节。在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藏大力推进现代化农牧业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农牧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脱贫之路[2]。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21)相关数据,2010年西藏乡村水电站为401个,装机容量18万kW,农村用电量0.8亿kW·h,发电量37 461万kW·h。截至2020年,西藏乡村办水电站374个,装机容量42.2万kW,水电站数量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装机容量却提升了2.3倍。农村用电量2.9亿kW·h,发电量107 191万kW·h,短短十年间农村用电量增长了3.6倍之多[3]。由2010年的0.8亿kW·h上升至2020年的2.9亿kW·h。装机容量的提升、用电量的不断提高,从侧面反映了西藏生产性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中,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4 教育基础设施

据《2020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7所,中学143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级中学29所,初级中学102所,西藏的教育资源占有正逐步提升。因本文篇幅限制故截取2013年—2020年小学在校生人数来反映西藏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3%,小学入学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也反映了西藏的教育基础设施正逐年完善。

图1 2013年—2020年小学在校生人数及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数据来源:根据《2021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整理。

3 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

3.1 流通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达度

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农牧区的农牧产业和非农产业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牧业而言,便捷的交通加快了城乡之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流动,农牧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机等)能更加快捷地流入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频繁流动为农牧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而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育的良种、先进的农机设备共同为农牧业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加快绿色农牧业、精细农牧业、规模农牧业等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提升农牧区人民的收入水平。2020年,西藏公路里程达到118 831 km,通达度进一步提高,有效带动了沿线旅游产业、商贸产业的发展和消费升级。同时农牧产品“点对点”的运输、区域快运等运输服务形式精准聚焦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助力农牧民增收[4]。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快了城乡之间农牧产业的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为农牧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另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了农牧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单一的农牧业转化为多元的产业,使得农牧区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水平得到提升。

3.2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显示,为改变西藏教育基础设施落后面貌,截至2020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 239.65亿元。教育经费的投入能够直接影响农牧民的收入,具体来说,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实现农牧民的增收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通过国家财政的直接补贴。教育经费的支出大部分都是用于西藏农牧民个人和农村家庭的补助支出上,通过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时,弥补农牧区家庭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一方面能为农牧民教育减轻支出上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基础设施数量的不断增加也有利于保障基础教育,缩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从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学校颁发助学金、奖学金等补助性教育经费也会使得农牧民的家庭收入得到提高。

第二,教育经费的投入会增加教育基础设施数量和教育优惠政策。西藏实现了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政策全覆盖;实现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政策全覆盖,极大减轻了农牧民的教育负担[5],众多农牧区学生和城镇困难户学生的命运得到改变。随着农牧民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学习更多专业技能,增加就业率,也会使农牧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第三,随着教育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相关学校、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会给当地农牧民增加就业岗位,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也会提高农牧民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劳动能力,这也会使得农牧民的收入得到提高。通过上述分析,随着教育基础设施经费的不断投入,能够在提升农牧区群体受教育程度的同时,减少农牧民教育经费的支出,也会使农牧民总体收入水平提升,从而促进农牧民增收。

3.3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

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牧民增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随着卫生基础设施的改善,西藏的公共医疗服务能够使农牧民获得一定的医疗资源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身体更为健康的农牧民会有更高的劳动意愿和劳动生产率,进而会提升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完善的卫生基础设施同时也会带动医保相关措施的完善。截至目前,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3.51万人,参保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参保人员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最高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6]。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贫困人员,每人每年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给予补贴。农牧民的大病小病就医所花费的费用按照比例报销,极大地减轻了农牧民的看病负担,增强了农牧民的幸福感和认同感。医保的施行使得农牧民的收入得到进一步提升,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机制

3.4 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引领农牧产业提档升级

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大规模的应用,农牧业机械化有利于实现集约化经营,从而推动土地、资金、相关生产性基础设施向农牧业大户靠拢,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大提升农牧业的产出效率[7]。在农牧业的生产结构方面,农牧业的机械化生产会使得农牧民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中,按照市场的需求生产相应的农牧产品,推动农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生产性基础设施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农牧民的收入水平:第一,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可以代替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大大提升农牧业的生产效率,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农牧业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可以增加农牧业收入。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必定带动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农机服务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第二,通过加入本地的农牧产业组织和专业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获得直接收入。第三,通过生产率的提升,节约劳动力,促进劳动力的转移,相应人员可以兼职,通过兼职获取额外收入进而提升农牧民收入水平。

4 总结

不难发现,随着西藏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藏农牧民的收入确实得到了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牧民增收,首先,要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打通“毛细血管”,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收入增长的作用,以此缩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其次,优化农牧民收入结构,通过教育与宣传,不断强化农牧民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农牧民自我发展意识,此外要重视农牧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挖掘农牧区内部的增收潜力;最后,加强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基础教育,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系统,补足农牧民缺乏市场观念的短板,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提升农牧民的生活质量。

[1]李夺.完善投融资决策体系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现代商业银行,2020(1):7-11.

[2]荣伟.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北京农业,2013(06):211.

[3]陈爱东,姚凌云,唐静.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西藏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探讨[J].生态经济,2013(7):128-132.

[4]崔文彦,汪全荣.海西州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08(9):224-225,229.

[5]伍帅,冯薇,耿喜哲.推动新时代西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J].新西藏(汉文版),2022(06):51-53.

[6]晓勇.西藏基本形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EB/OL].(2021-12-01)[2022-07-26].http://www.tibet.cn/cn/medicine/lht/202112/t20211201_7107271.html.

[7]沈承放,莫达隆.生活和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1):4-5.

F323

A

2095-1205(2022)12-86-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2.25

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研究”(2020- GSP-S114);西藏大学2022年青年博士学术发展支持项目“生态优先背景下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zdbs202218);2021年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共同富裕视角下西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得到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应用经济学优势学科建设》经费支持

汤洋(1995- ),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农牧区农牧业生产性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