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应用探讨
2022-02-04李兴
李 兴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
0 引 言
通过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对比,考察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对项目建设程序各阶段工作的回顾,找出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补救和改进措施;并通过信息反馈,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 后评价与前评估的异同
后评价与项目前期评估有很多相似和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见图1。
图1 后评价与项目前期评估对比图Fig.1 Comparison of post- and pre-project evaluations
后评价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前评估的所有内容,还增加了项目的过程评价(决策、实施、试生产和运营过程)和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前评估使用的评价数据主要为估计、预测或颁布的数据。后评价使用的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评价时点之前实际发生的真实数据,另一部分是评价时点重新预测的数据或最新颁布的参数与数据。
相似点:评价原则相似、项目范围相似、评价方法近似、评价指标类同。
不同点:目的作用不同、评价时点不同、评价内容不同、数据来源不同。
2 项目后评价方法
2.1 对比分析法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分析评价方法是对比法。对比法是指根据后评价调查得到的项目实际情况,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直接目标、宏观目标和其他指标,找出偏差和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和经验教训。
对比分析法通常包括“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有无对比”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应采用相同的对比口径。前后对比法广泛地运用于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后评价。通过可行性研究指标值和实际建成时的对比分析,发现差异,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2.2 层次分析法
可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和主观判断系统化、数量化和模型化,不仅能简化对问题的系统分析与计算,而且有助于决策者保持其思维过程和决策准则的一致性,并可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反馈控制。
2.3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是指通过投入、产出、直接目的、宏观影响4个层面,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
项目后评价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项目立项、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合同签订、开工报告、概算调整、完工投产、竣工验收、投后运营等项目周期中几个时点的指标值进行比较,着重分析比较项目可研与完工投产或者投后运营2个时点指标值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不同类型项目的后评价,应当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示例表Tab.1 Logical framework of post-project evaluation
2.4 因果分析法
1个项目从投资决策到项目建成,通常需要1个很长的建设周期,期间影响项目投资变化的因素很多。如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方案调整变化、场址选择、地址条件变化、建设规模调整、标准选择、设备材料市场价格变化、利率汇率和各种税费政策的变化等,都直接间接影响投资的变动。项目投资在整个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始终处于不确定的动态变化之中,直到项目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建设项目的实际造价,见图2。
图2 因果分析法示例图Fig.2 Diagram of causal analysis
2.5 调查法
项目后评价信息资料的主要搜集方法是调查法。项目后评价的工作方式包括资料查阅、现场核查、访谈、专题研讨、问卷调查等。
2.6 成功度评价法
根据项目决策、控制与管理、技术水平、效益与效果、可持续性五项一级指标及各分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评定,可见表2。
表2 项目成功度评价表(示例)Tab.2 Project success evaluation
3 某冶炼项目后评价应用
3.1 项目情况
某铜冶炼项目后评价,按照“国资发规划〔2005〕92号、发改投资〔2014〕2129号”等有关规定内容和深度执行。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全过程总结与评价、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评价结论和主要经验教训、对策建议等内容。
评价范围从项目决策论证、立项开始,到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财评数据会计截止日:2020年12月31日。
建设工期:主体工程有效建设工期为18个月,项目建筑工程于2017年5月28日开工建设,第一条生产线于2019年5月18日投料试运行、第二条生产线于2019年10月2日投料试运行。
建设内容:冶炼工艺采用双侧吹熔炼、连续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和永久不锈钢阴极电解工艺,建设2套独立的20万t火法熔炼系统、2套制酸系统,建设1套电解、渣选、烟尘、阳极泥系统,以及建设相应的配套辅助生产设施。
3.2 项目的工艺技术
3.2.1 技术先进性
冶炼、电解、制酸整体技术可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炉连续炼铜工艺,即“新型富氧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粗铜连续冶炼”工艺技术;侧吹熔炼炉直接产出白冰铜,通过中间溜槽,连续进入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两台窑炉、两步工序连续产出低硫粗铜,工艺稳定,粗铜能耗指标国内一流。
(2)简化了铜冶炼过程,流程更短,实现了低能耗、低成本、清洁生产。工艺对铜精矿的适应能力强,对于含水高、价格相对低廉、含杂高的矿石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3)熔炼炉和吹炼炉放渣、放铜过程中产生的环集烟气作为二次风补加进入主烟气系统制酸,没有单独的环集烟气脱硫系统,现场环境好。
(4)连续吹炼炉生产的粗铜通过溜槽直排进入阳极炉,产生的冷料少、热量损失小、避免了传统粗铜转运过程中的烟气无组织排放。
(5)铜电解采用当前主流的永久不锈钢阴极电解工艺,设计电流密度为300 A/m2,还有一定的扩产能力。采用了400 kg阳极铜大极板电解,残极率13.5 %,为当前国内一流指标,提高了电解直收率,降低返炼成本。
(6)制酸工艺依据双炉连续炼铜工艺烟气特点,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浓度SO2复合转化技术,可很好地适应铜冶炼工况变化,成熟可靠。首次采用国产低温位回收装置对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了回收利用硫酸转化系统产生的热量加热全厂中、低压蒸汽,过热蒸汽直接拖动氧站压缩机、硫酸二氧化硫风机和二次风机,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属高效节能技术。
3.2.2 技术适用性较强
1)火法冶炼工艺技术的适用性
(1)项目处于高寒地区,冬季有半年存在冻矿原料,对于熔池熔炼,冻矿简单破碎就可以入炉,金峰工艺原料预处理简单,更适合地区特性。
(2)项目处理一定量的地方杂矿,项目设置了烟尘回收装置,多元素综合利用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
(3)吹炼工序直接吹炼熔融态白冰铜,充分利用熔融态白冰铜潜热,不需要单独建设窑炉和消耗燃料来融化残极,投资省、综合能耗低。
(4)火法冶炼生产连续稳定性好、烟气余热利用率高。
(5)熔炼能力、吹炼产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具有提高产能的空间,此技术可持续能力较强。
2)制氧工艺技术的适用性
选用1套40 000 Nm3/h(纯度99.6 %)的深冷制氧机组,弥补产能不足部分,同时生产氮气、液氧、液氮、液氩。首次采用离心风机作为变压吸附的主工艺风机,减少了传统变压吸附工艺采用罗茨真空泵产生的低频噪音。
3)制酸及尾气脱硫工艺技术的适用性
采用绝热蒸发稀酸动力波洗涤的烟气净化技术;转化工序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浓度SO2复合转化技术;干吸工序采用低位高效的一级干燥塔对净化后的工艺烟气进行干燥,二次转化气吸收,在夏季使用闭式循环水空冷岛,冬季使用供暖水移除循环酸热量,产出热水用于厂区供暖使用,整个系统能量利用率高。制酸尾气脱硫采用了高效清洁的双氧水脱硫技术。
3.2.3 综合能耗指标先进性
粗铜、阳极铜、电解精炼和铜冶炼工艺的工艺单耗和综合单耗均满足《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8—2014)中能耗准入限值的要求,达到国内同行业生产的先进水平。国内铜冶炼厂多以贵溪作为技术指标的标杆。该铜冶炼厂投产一年后,15个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2020年已有10个指标处于国内领先,铜冶炼综合能耗国内排名第一。
试生产期间:第一条生产线和第二条生产线分别于2019年5月18日和10月2日开始进行了72小时带负荷联动试车正常后,系统转入带负荷试车。2019年5月18日-12月31日,项目累计生产阴极铜15.73万t,硫酸73.01万t,粗铜21.83万t。
生产经营现状:截至2020年12月份阴极铜产量产能利用率为104.51 %,硫酸产量产能利用率为97.15 %,根据项目2019年7~12月至2020年1~12月财务指标,项目为盈利项目。
3.3 评价结果
基建程序执行规范,完整履行了必要的决策程序,办理了相应的审批手续。符合国家、集体公司工程项目立项、批复、招标、开工、建设的所有规定和要求。
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出台了《关于成立某年产40万t阴极铜搬迁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机构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设备采购、安全管理、投资管理、投资计划管理、投资控制、招投标、档案、合同、设计、行政审批、备案、自查、施工、进度、质量、竣工验收、设备和材料、生产准备及试车、监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及管理管理办法并得以有效实施。
工期控制目标较好,为实现综合回收系统的集中生产、避免提前建成闲置资产的目标,同时结合外部条件落实情况,对项目实行了可操作性、科学弹性调节工期的工作,实现了主工艺生产线“不抢跑”的建设工期目标。
质量控制目标目前实现,各子项工程验收合格,准备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工作。
HSE等控制目标基本实现,吸取建设前期出现安全事故的教训,进行各项安全整改,已完工程的各类专项验收手续齐全,管控目标基本实现。
工艺技术先进,冶炼、电解、制酸整体技术可达国内领先水平,铜冶炼综合能耗排名第一。
生产能力实现,阴极铜产量超产、硫酸产量虽没有达到设计168.8万t指标,考虑到原料含硫(2020年全年为28.17 %)比设计值(30 %)低的因素,硫酸系统满足设计能力要求。
产品质量性能实现,成品酸和阴极铜优质品率分别为100 %和99.00 %。
经济效益目标基本实现,见表3。
表3 经济效益对比表Tab.3 Comparison of economic benefits
单位成本基本实现,见表4。
表4 单位成本对比表Tab.4 Comparison of costs per unit
产品售价部分实现,阴极铜销售价格超预期,硫酸和铁精粉销售价格未达到预期目标。
全要素对标优势显著,主要表现在:
(1)成本:通过与初设及铜冶炼厂1、铜冶炼厂2的对标分析,按硫酸计,本冶炼厂吨酸的辅材、动力成本对标优势明显,折旧费用因新项目资产折旧费高于铜冶炼厂2而形成对标劣势。职工薪酬较初设、铜冶炼厂1对标劣势,但优于铜冶炼厂2。
(2)技术指标:国内铜冶炼厂多以贵溪作为技术指标的标杆,对比贵溪,该冶炼厂投产一年后15个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已有10个指标处于国内领先。
3.4 项目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3.4.1 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实施阶段方面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给予的一些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
(1)电费发生变化,电费补贴政策继续落实难度大。
政府承诺为本项目供电,综合含税电价不高于0.3元/kwh,2020年实际生产为0.45元/kwh。2020年政府兑现之前的补贴,但2020年以后继续争取电费补贴政策难度大。
(2)初设中设计的供气方式为管道天然气,而实际政府规划的管道天然气目前尚未完工,天然气供应方式仍采用LNG临时供气。
(3)尾矿渣场建设进度滞后。
根据市政府承诺函,尾矿渣场及运渣道路由市政府建设运营,后确定扩大范围,永久解决市固废排放。目前渣场正在施工前期工作中。到目前为止,通过政府协调,铜冶炼厂使用电厂渣场堆存选矿尾渣。
2)投资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项目施工过程设计变更较多、施工图设计阶段出图滞后,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各工程子项概算测算值不同程度存在偏差和遗漏,出现建设投资测算偏低的情况。项目决策批复投资总投资为561 097.69万元,项目尚未完全竣工,结算正在进行中。
3)项目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盈利能力指标比初步设计指标偏低,主要受硫酸和铁精粉价格不及预期,天然气价格、电价、劳动定员的影响。
(2)2020年阴极铜产能达标,但硫酸和银产能均比初设设计的产量少。主要原因是实际进口铜精矿含银的平均品位下降较多,由初设的含银340.05 g/t下降为133.24 g/t所致。
4)项目工艺、环境方面等其它存在的问题
(1)熔炼炉余热锅炉上升烟道结渣较多,余热锅炉结渣控制技术无突破;熔炼炉余热锅炉运行有腐蚀情况。
(2)双炉连续炼铜炉预期炉寿3年,与闪速炉和顶吹炉相比,炉寿相对偏短。
3.4.2 建议和措施
1)对项目和项目执行机构的建议
(1)加强项目组织机构的建设
针对项目执行机构从组织架构、管控模式、人员配置、规章制度、考核标准等内容,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应该进行充分的论证,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确定最优的管控模式,确保项目执行机构的相对稳定性,便于项目建设高效、高标准的推进。
(2)对招投标过程实施有效监管
加强和完善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结算管理等事项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
(3)拥有核心技术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建议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团队传承制度,把现有成熟的工艺路线,较好的传承下去,同时总结过程中的技术薄弱点和攻坚难点,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科研平台整合、数字化智能化,为后续技术提升做为基础性支撑。
(4)投资控制措施和监管有待加强
项目施工过程设计变更较多、施工图设计阶段出图滞后,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各工程子项概算测算值不同程度存在偏差和遗漏,出现部分建设投资子项测算偏低的情况。监管仍需加强。
(5)项目承包管理模式需进一步优化完善,对承包商管控仍不到位
部分区域监督管理不到位,未做到全面监管。施工现场作业面多,施工单位多自成一体,各自作业,由于前期考虑不足,未对所有施工单位做到统筹安排,造成各方协同推进、后期试车配合、资料收集归档造成影响。部分成套设备系统的内部机械、电气、仪控提供设计条件资料不完整,导致施工现场需多次确认。造成施工材料组织困难,竣工图形成困难。
(6)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现场安全巡视检查,并对生产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立即落实整改,发现重大安全问题立即停止施工,坚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制度运行常态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7)加强外部条件把控及落实,积极关注市场变化、把握硫酸、铁精粉行情,适时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安排;积极开展对标先进、降本增效工作,力争多举措指标提升。积极探索如何降低加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2)对项目决策与审批单位的建议
(1)强化决策的程序
加强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做好建设方案论证、建设项目发展策划、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工作。将调查研究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先调研后决策。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技术、经济、财务,环境和社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不断的反馈和调整,直至实现项目的目标。
(2)强化过程管控、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主体清晰、责任明确的执行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严格有效、奖罚分明的考核监督体系。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
3.4.3 主要经验教训
1)科学决策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源泉
(1)项目决策需适应公司发展战略
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积累经验,生产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竞争力,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品牌。
(2)项目抓住了建设的黄金周期,创造了历史发展的良机
项目投产后市场环境较好,虽然硫酸、铁精粉、尾渣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但主产品阴极铜、金、银等价格上涨,总体上弥补产品价格因素带来的风险。2021年金属迎来行业全面涨价,铜、铁金属都突破历史新高,全年营销收入上了新台阶,有效提前回收建设投资,化解了投资风险。建设投资在建材价格低位、建成后迎来了金属行业上涨的大周期,抓住市场机遇,创造了历史发展的良机。
2)专业的项目团队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项目建设初期,上级公司为项目配备了强有力的建设团队,项目团队熟悉铜冶炼工艺技术,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超前谋划、科学精准项目施工计划及制度,为项目整体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建设团队与经营团队的高度融合,既保障了项目能顺利投产,同时也实现了一次性达标、达产、达效。
(1)全面把控设计工作,深度参与设计方案制定和优化
(2)坚持技术创新,不断优化设计。本公司项目在搬迁过程中,不是照搬,而是在搬迁的基础上,围绕培育企业核心成本竞争优势,对整个工艺进行了在创新,从老厂的三连炉调整为新厂的两连炉,缩短了流程,减少了投资。
(3)科学的施工及调度,根据地区气象特点,产能需求,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项目整体工期可控。
(4)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实现了各区域专人负责、专人跟踪,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5)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有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服从安全、环保、质量和效益”为原则,按照“三管、一控、五优化、六协调”总体举措推进。建设单位主动参与,强化工期和质量控制,参建各方齐心共同努力,从开工建设到第一条线投产,有效工期仅为18个月。调试阶段,公司大量技术骨干提前4个月介入,挑毛病、找隐患,督促整改,将问题尽可能的在带负荷试车前消除,确保了项目试车一次成功,为项目达产达标奠定了基础。
3)管理目标、责任明确
(1)为建设创造外部良好的条件
领导高度重视,为争取得到当地各级政府对项目的关注、支持及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通过各种形式与项目所在地政府交流协商,签订了合作的框架协议,
(2)管理督导落到现场
在遇到各种施工压力的关键时刻,上级公司派驻督战员多频次、长周期现场督战、指导、开展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能及时有效的防范,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可控。施工现场进行调研、督导,召开项目专题会议,及时纠偏,为项目全面实现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
(3)组建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支撑
上级单位组成投产前条件确认专家团队,认真检查、积极落实各项措施,确保项目投料前完成投料24条和安全20条条件认可,满足投料试车一次通过各项指标的要求。
4)生产运营管理适合项目的特点
(1)动态管理:根据市场及供应情况,在硫酸滞销情况下,采取了压降硫酸产量,并在铜原料市场原料供应紧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组织国内矿的原料采购,增加了加工费空间。维持了整个项目的盈利水平。
(2)残疾人就业影响力较大
该项目作为集团下属的地方企业,展现了国有企业应有的担当。大量沿用老厂及当地人工,特别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加了当地人员的就业机会,产值、税收等均有大幅提升。残疾人用工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争取了一些政府补贴,对企业而言,降低了直接成本的同时也为本公司乃至集团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在地方和行业影响力赢得好口碑。
(3)危险物处置适当
铜冶炼含砷物料的处理是目前的一大难题,该项目对危废渣打包交由第三方专业资质公司处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对标查找差距和不足
该项目积极与同行业、同产能项目铜冶炼厂进行全要素对标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加强生产管理,多渠道全方位控制电铜单位加工成本,提升加工费利润空间。总体对标分析后成本优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部分成本要素对标劣势,为下一步的工作中,指明了优化方向及控制点。
根据项目决策、控制与管理、技术水平、效益与效果、可持续性五项一级指标及各分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评定,项目整体评价为A级-成功。
4 结 语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后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即是对企业自身管理的自我检查,也是企业学习先进管理模式的过程。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就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后评价体系,并通过共同努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