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城市浅山区过渡带村落社会设计研究
2022-02-04冯珊珊
朱 华,冯珊珊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0 引 言
作为连接城市边界和自然山区的浅山区过渡带是城市化和自然景观的接触带,通常被理解为城市组成和规划结构的基础。作为小型自然形式的本地化区,是需要使用特殊方法来改进并执行一些环境功能的地域。研究社会设计与景观相互作用作为框架,遵循社会学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解人对环境的变化和策略的转移所作出的丰富回馈。从现实角度反映出,政治与制度的变化可能导致现有属性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设计结构。从设计角度则反映出,场地内提取的材料,是为空间和安全感知提供以不同的用途,其用于景观设计的目的则各不相同。
1 设计参与
1.1 参与式设计
参与式设计至少在2个方面为场地提供信息:①从深度和广度2个维度来理解构成空间基础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和空间维度;②通过策略性设计,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鼓励所有与周围环境紧密相关的个人、社区参与组织活动和体验文化。
以设计为导向的方法中,设计目标是让居民参与设计过程。这种新方法不仅将空间的物理维度融入其中,还将社会关系和主观体验融入设计本身。这种参与式设计方法是将人们视为设计的有机体,即设计的参与者在参与环境构建时有着共生关系,使居民由自发到自主的参与环境塑造。
采取侧重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织关系系统进行研究,这种基于社会、文化和环境意识形态,由居民直接参与到的设计形式,促进新的分析、体验和沟通技能的发展。
1.2 社会均衡
社会均衡是通过多样性的成分组成的,身为组成物的新形式的社会活动由此得到解决和发展。新的生活方式和表达形式建立在“互助”基础上的均衡,触发了提供创造的可能性,以及生活、生产方式可替代的合理性,新的生活系统聚集和共享参与,以满足其需求和迫切需要的地方。
在平衡物质和精神、空间之间的关系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居住在其中的个体。由个体来作为与其他物质性相关的物质。设计是一项旨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适当的利用及用创造性活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行为。设计定义了结构、组织、功能、表达以及构成的社会关系,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长期有效率的解决方案建于策略性社会设计的基础上,为重组其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对社会的不同理解为现实基础,提出具有创新性、跨学科、本地化和参与性,采取使用者直接参与和社会帮扶组织的解决策略。
1.3 社区艺术
社区参与的公共艺术与设计者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设计者与社区成员之间复杂的互动过程。这种合作过程丰富了艺术品本身,并为这种艺术形式增加了附加值。通过社区参与的艺术形态解决了当下的社会问题,随着社区艺术一词的逐渐出现,许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定义,将社区艺术定义为“通过与艺术家、社会帮扶组织和社区成员的合作过程制作的参与性艺术”,其涉及影响参与者生活的共同社会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根据这一定义,所有参与者围绕社区艺术发展的主轴,即社会问题和社会意义。因此社区参与艺术是社会对话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工具,社会参与的公共艺术基本上包括社会干预,而社会设计是过程本身,即作品的制作才是社会性的。因此,这里我们面对社会参与艺术的2个方面:①它是社会性的,因为它通过讨论社会问题导致了社会变化;②社区参与艺术的生产本身其实也是一种社会体验。
若要根据艺术与参与者建立的话语关系重新来定义艺术,社区参与者与艺术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参与应该贯穿于艺术过程的每个阶段,从构思到实施,甚至到记录和反思都不可或缺。社区参与艺术都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学习和理解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及与参与者之间建立起这种独特的关系沟通。
2 景观叙事
2.1 空间叙事
空间叙事作为一种设计程序,可以呈现特定地域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文化、思想和历史活动状态。空间叙事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其理论研究在于通过跨学科、理论渗透和发展沿袭将设计纳入叙事维度,以扩大其设计领域,并为社会设计提供新的概念。
承载生活方式的空间是一个充满社会活动的容器,容器内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比较并围绕其物质性,寻找建立于地域维度上的心理均衡。在生活空间内社会行为的降低表现为缺乏集体参与,缺乏倾听和情感缺失,使居民失去对地方的归属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政治、资本和文化的印章,脱离了该地区现存的本土化生活模式。因此,不断从跨学科的角度寻求新的研究范式,并重新考虑景观设计的创造性活动是必要的。空间叙事作为一种方法论,从地域文化、历史和记忆的角度来阐述,从场地、材料和设计手法方面表达叙事特征,从空间体验和情感交融的吸引力中阐述其重要性。
空间叙事理论还关注设计的区域性、地方精神面貌、空间感受方面等。空间叙事理论可以指导社会设计实践,那些将生活在新提议情境中的参与者,通过共同决定及可能采取的行动形成新的社会体系,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综上,空间叙事体现参与和计划的社会凝聚力,空间表达和语言的丰富性传达,衡量更广泛的受众。
2.2 情感设计
社会设计是一种特定的活动类型,它将艺术思想、主体创造力与参与者的实践相结合。在设计中,活动理论领域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理解、起源、目的、目标、设计功能、其结构研究、基本概念、原则和模式、设计方法的发展,作为一种设计和创意活动来进行,其重点是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生活环境的人性化模式。
该领域的设计活动主题是以当地居民情感为主的理论设计,是一个深刻的概念。它将自然的物体形态和人类的情感统一为一个整体。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社会变化、人与物体之间的互动等,将其设计的目标设定和反思性情绪反应作为样本参照,这些反思性的情绪反应将影响设计过程中的决策。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情感就伴随着我们走过漫长的道路。情绪帮助我们表达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对发生在我们周围和我们内心的行为和情况的态度。通过情感,我们表达了我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因为正是情感给人的长期记忆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所以他们创造了一种满足感。社会设计被解释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和项目活动,其结果是为人创造了一个具有美学和实用价值的物体空间环境。为了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必须不断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特征,改进沟通方式,定期“调整”设计手法以适应人的能力。情感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一直在发展,与社会直接相关,并得到了积极的应用。
现代空间生产关注物质功能的关系,忽视了社会和文化情感的关系。物质性是被创造出来的与“真实之处”相结合,又赋予复杂的生活体验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物质与非物质平衡被组合在一起,即是“理解-分解-再构筑”的过程。为了便于使用和发挥社会功能景观空间记录、表现特定地点人和自然的历史活动。由于设计思维的转变,使环境能够被理解和响应,赋予其现实意义。
2.3 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基于非线性思维来解决特定的设计问题,背后的基本原理是,景观可以是流动的,以便在建筑和自然之间,在空间的不同部分之间创建“消隙”关系。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在空间内生成动态行为模式。
空间同质性作为自然结构的另一种空间模式,倾向于从跨学科思维的角度解决各种设计问题。在一般意义上,同质性被定义为同质(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或状态。这也意味着在整个过程中由一个统一结构来定义。在物理学中,均匀性通常意味着描述在空间的每个点上具有相同性质的系统,它还描述了一种性质不随位置变化的物质或物体。关于空间同质性的概念,表现为一个系统,具有由固有逻辑表达的统一元素,或者是一个具有不同元素但具有统一组成的系统。在这种空间格局中,系统思维被认为是各种层次和尺度的基本要素。
流动空间是一种设计方法,它基于这样一个概念,即流动空间可以帮助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该设计原则主要讨论自然如何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平等与和谐的机会或催化剂,帮助实现社会可持续性。由于人类的固有特性,通过提供与自然互动的机会,人类的心灵得以净化,其精神和价值也得以转化。生态社会通过建立建筑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有助于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理想的社会结构。
3 景观组织
景观框架的主要优势是,在自然地域综合体内,景观元素的每个特征在实现景观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当观察到由地形和水文条件确定的自然边界时,考虑到林区和地貌学等复杂因素,对林地进行分化和分组。
景观组织的要素允许扩大相邻生态系统的属性和连接的复杂性,并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的组织,在确定土地使用不合理时,景观的变化程度为土地使用策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社会经济建议。分析土地结构发展,是通过对决定因素的变化状态的趋势,在规划期内满足社会不断变化需求的能力。分析土地每个被考虑部分的状态及其整体变化,以满足社会在规划期内不断变化的使用需求。对每个地理区域的结构进行了评估,作为景观土地的代表性部分,同时考虑到森林地区综合体在地形、主流岩石构造结构、沼泽和湖泊方面的差异,如废弃矿坑综合利用见图1。
图1 废弃矿坑综合利用Fig.1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n abandoned mine
在景观层面评估林地的资源潜力,根据决定其变化趋势的因素分析物质环境组成部分的状态、关系的变化以及在规划期内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能力,可以清晰客观地了解该地域可用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景观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自然资源区域,其特点是特定的资源,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当地条件。
4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浅山区社会设计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生活、生产方式与环境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地域发展和相关规划受社会影响至深。文中系统地提出了社会设计的优化理论、方法和实践,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将环境质量和可行性标准程序化进行评估,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最适当方法。将社会设计带入到环境和景观当中,并显现其在地域特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