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广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基础体能的影响

2022-02-04张文峰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2年4期
关键词:柔道体能训练功能性

张文峰,陈 幸,孙 健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女子柔道是广东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冼东妹作为我国唯一一位蝉联奥运冠军的女子柔道运动员,对广东省女子柔道项目的提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广东柔道队在第14届全运会中获得1金、1银和2铜的成绩。全运会作为我国大型赛事,是衡量一个省份竞技体育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舞台。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柔道运动员是广东省柔道精英运动人才,其体能训练质量关系广东省柔道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青少年运动员基础体能水平与未来竞技水平的提高及梯队建设有直接关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神经、骨骼、肌肉和内分泌等都时刻发生变化[1],其基础体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青少年的生理和运动表现能力,良好的基础体能训练不仅能帮助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快速增长期均衡发展身体各项能力[2],还有助于未来专项体能的适应性迁移。

功能性训练理念引入我国已有多年, 为了与康复领域中的功能性训练有所区别,在竞技体育中称之为“功能性体能训练”[2]。功能性体能训练注重人体各部位的整合运动,将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运动链,通过发现运动员身体功能的薄弱环节,制订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模式来改善这些薄弱环节[2]。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是功能性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既可以指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s功能性动作系统,也可以指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功能性动作筛查。在我国经常提到的FMS主要是指功能性动作筛查,由7个动作筛查和3个排除性测试组成。功能性动作系统是一个整体理念,包括SFMA(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和Y-Balance test (Y平衡测试)以及FCS(基础体能筛查)。FMS是动作评分评级的工具,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动作筛查方式,目的是控制风险。SFMA是针对肌肉骨骼存在的疼痛问题及动作完成质量的进一步分解,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利用治疗或训练手段来彻底解决疼痛问题。FCS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基本动作能力(FMS)和运动专项能力(专项训练),帮助我们识别模式问题、能力问题和专项技能问题。

当前,青少年体能训练已成为我国体能训练研究的热点领域,以功能性训练为切入点,将功能性训练理念与方法应用于女子柔道运动员体能训练实践,从基础体能的发展需要出发,结合训练目标和周期安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明确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女子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表1),将24名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3个月以上未参加训练的受试者,受试者有上下肢相关手术史(如肩关节、膝关节手术) ; (2)受试者实验前(至少3个月)有重大运动损伤或手术史。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信息指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实验组进行功能性训练,对照组按照日常体能训练计划进行,干预周期为12周,每周2次(周四和周六下午)训练,时间为120 min。根据功能性训练“金字塔”模型制订实验组各阶段训练计划,3个功能性训练周期(基本运动功能发展、基础体能训练和各专项考核综合训练)如表2所示[3]。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系统科学评价训练效果。

表2 功能性训练周期安排

1.2.1.1 方案设计

功能性训练方案的设计由服务于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女子柔道队的体能团队(团队成员均持有FMS Level 1、Level 2证书)完成,其结合FMS测试和基础体能测试结果所展现出的共性问题及训练目标展开。根据每次的主要训练内容,从功能性训练方案3个部分(表3)中选取5个、8个、2个训练手段,训练组数逐渐增加。训练方案根据运动员的状态进行调整,遵从循序渐进原则,注重恢复与再生及预防损伤。

表3 功能性训练计划设计

1.2.1.2 实验控制

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为封闭式学校,除体能训练外的其他相关训练、饮食、上课休息时间等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2010和SPSS19.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统计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值)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计算Cohen’sd[4]的效应量(Effect size, ES)大小,根据Hopkins等[5]描述的阈值对训练效果进行分层(ES<0.20为极小效果,0.20~<0.60为低效果,0.60~<1.20为中效果,1.20~<2.0为大效果,≥2.0为极大效果) 。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

女子柔道运动员基础体能考核成绩组间对比发现:实验组腹肌耐力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引体向上、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30 m冲刺、垂直纵跳(CMJ)、六边形跳成绩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整体优于对照组(表4)。

表4 青少年女子柔道队专项体能成绩组间比较

在专项体能成绩组内对比(表5)中:实验组引体向上、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六边形跳成绩较实验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腹肌耐力、30 m跑、垂直纵跳成绩较实验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引体向上、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30 m跑、六边形跳实验后成绩较实验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功能性训练对运动员基础体能成绩具有提高效果。

表5 青少年女子柔道队专项体能成绩组内比较

2.2 功能性训练促进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基础体能理论分析

柔道属于对抗格斗类项目,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为了适应专门的机械负荷要求,需进行大量重复性的技术动作训练,身体两侧肌肉、骨骼形态缺乏多维度灵活性和稳定性动作练习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过度专项化训练带来的伤病日益突出。青少年运动员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急需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基础体能可以为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表现及身体各系统器官协调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引体向上主要发展运动员的上肢肌群力量,对发展背阔、肩袖等周围肌群有重要作用,是对力量耐力进行的测试。腹背肌耐力主要发展躯干核心抵抗地心引力的耐力,特别是腹直肌和腹横肌力量。腹横肌主要是增加腹压从而保持躯干的稳定,通过功能性训练,实验组背肌耐力测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背肌耐力对竖脊肌、臀部及大腿后侧链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30 m冲刺跑可考察运动员的启动速度和加速度,同时检测水平方向的爆发力。垂直纵跳主要检测垂直方向的爆发力。对照组的垂直纵跳有所下降。研究[6]认为,13~17岁的运动员与爆发力相关的训练必须充足,以保持遗传因素决定的白肌纤维水平,甚至还会促进过渡性肌纤维转变为与爆发力相关的肌纤维。坐位体前屈能够合理、科学地反映人体柔韧素质[7]。六边形跳测试考察运动员的灵敏素质,需要腿部伸肌快速由偏向性肌肉收缩变化为向心收缩以保证动作的顺利完成[8]。

2.3 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FMS测试

女子柔道运动员FMS测试成绩组间对比(表6)发现:实验后实验组跨栏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主动直腿上抬、旋转稳定性测试成绩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躯干稳定俯卧撑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专项体能考核成绩组内对比发现:实验组深蹲、跨栏步左、跨栏步右、直线弓箭步左、直线弓箭步右、肩部灵活性左、肩部灵活性右、主动直腿上抬右成绩较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效应量来看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躯干稳定俯卧撑成绩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直腿上抬左、旋转稳定性左、旋转稳定性右成绩较实验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12周干预训练,实验组FMS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功能性训练对FMS得分具有改善效果。

2.4 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FMS成绩变化

由表6可知,实验前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旋转稳定性得分最低。旋转稳定性反映运动员在非对侧支撑状态下的核心抗旋转能力及同侧或对侧的稳定性[9]。得分第二低的是肩部灵活性,得分低可能与专项特征有关。在柔道训练中,运动员通过拉拽道服以获取有利把位来得分和取胜,过度使用手臂及肩部从而引起代偿及功能性障碍。

表6 青少年女子柔道队FMS功能性测试指标组间比较

FMS测试不仅能暴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通过测试结果有效了解运动员的伤病潜在风险和动作模式的个性化情况,为后期制订科学合理的功能训练方案提供依据[10]。FMS测试包含7个基本动作模式和3个排除性测试,使用分级系统模式区分动作质量[11],通过系统的操作流程,以筛查、评估、纠正动作模式为出发点,发现限制身体功能的潜在问题[12]。在FMS测试中若出现疼痛(不包括拉伸感、紧张感引起的疼痛),则为0分。

经过12周功能性训练,实验组FMS测试得分大幅度提高,总分均高于14分。Kiesel等[13]指出,FMS总分低于14分的人与14分以上者相比,受伤概率更高,且身体存在非对称现象的运动员损伤概率增加。受试者无论是核心与支柱力量,还是肩关节、髋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都有显著提高,肢体动作更加协调,肌肉激活时序趋于合理,解决不良姿态和动作模式等问题,降低了受伤风险,为后续青少年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向专项体能训练的适应性迁移奠定了扎实基础。

3 小结

结合柔道项目特点及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制定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内容与范围,从运动损伤风险评估、身体形态、身体素质3个维度,针对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灵敏、柔韧、协调等7个身体素质指标探析功能性训练的作用和影响。

12周干预实验后,实验组女子柔道运动员FMS多项测试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灵活性和稳定性增加,损伤与劳损状况有所缓解;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灵敏、柔韧、协调素质均有提升;专项动作趋于协调,肌肉激活时序趋于合理。可见,功能性训练不仅能提高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基础体能, 而且对稳定运动员动作模式、改善薄弱环节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柔道体能训练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柔道教学策略研究①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