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2-02-04李燕博士胡琦琪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李燕 (博士) 胡琦琪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一、引言
新文科建设旨在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将新技术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文学等课程体系之中,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和交流(洪永淼,2021)。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改变着经济管理人才职业发展的方向。文理知识的交叉融合与经济管理人才的跨界培养,成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
内部控制学是一门由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的,以制度管理为主要手段,以资产安全、财务报告信息可靠、法律遵循严格、经营效率提高等为主要目的的管理科学(戴文涛,2010;樊行健和肖光红,2014)。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制度制定、执行、监督评价可以把组织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它要求相关各方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行事,其本质是对“人”的控制(谢志华,2009;王海兵等,2011)。因此,在对内部控制人才互联网技术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掌握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实务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可见,内部控制课程在内容上涉及诸多思政元素,其核心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等,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天然的思政特点。内部控制是国内许多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要实现内部控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与交流,内部控制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环便是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以确保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紧跟“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使得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更具有可行性和示范性(唐衍军和蒋尧明,2021)。
目前,内部控制课程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和满足新的技术和经济环境对应用型内部控制人才的需求。比如,内部控制课程内容未能体现新文科建设的最新趋势,教学内容缺少最新知识点与案例的有效融合。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区块链等和企业内部控制的融合在实践中已经初具雏形,而传统内部控制侧重从管理学角度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运行和监督评价等内容,缺乏在当前背景下的案例开发。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学生在没有案例或实训的帮助下很难理解一些知识点的具体含义。此外,内部控制教学未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导致学生难以了解职业道德、组织合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等在内部控制方面中的重要作用,不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舒伟等,2021)。
二、新文科背景下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新文科经济管理人才应具备爱国、守法、诚信、敬业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而职业道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内部控制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能够有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新文科背景下需要内部控制课程做出五方面变革:
(一)内部控制课程的培养目标需重新定位。传统的内部控制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熟悉掌握内部控制理论,并能理解和运用内部控制技术的经济管理人才。但内部控制课程与思政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运行和监督评价整个流程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以内部控制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已经和经济学、心理学、法学、数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融合交叉,形成了新的内容特点,那么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信息与沟通”要素中格外强调信息管理的能力。尤其是在当今复杂的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商业运行环境中,大数据已经被广泛运用在经济管理领域。例如在商业数据的采集、保管、使用方面,如何合法地采集数据以及如何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等牵涉到相关法律与商业道德,这些都可以成为新的商业环境下内部控制课程重要的思政元素。因此,高校在教学中有必要对内部控制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科技发展和大数据的商业环境下,要更加关注和强调上述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运行和监督评价等,更多地体现内部控制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新文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
(二)内部控制课程的内容需与时俱进。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应用体系主要建立在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监督。我国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出台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基本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从此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有迹可循、有章可依,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形成,相关的理论基础也得到充实。目前,国内主流内部控制教材的内容框架主要是在以上一系列制度基础上形成的,长达十余年时间里鲜有更新,因此这些教材难以实现理论性、应用性与时代性的兼顾。近年来,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2017版)和《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9版)等新的理论成果,从信息技术使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角度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了丰富和扩展,比如强调文化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定位,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等(Chan et al.,2020)。高校教材内容在实务与理论方面可以适当参考并进行修订,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及时进行相应的更新与完善。
(三)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模式需优化。传统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教学与理论传授的单维扁平式培养,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课堂“大满灌”等传统手段,缺乏多渠道和系统性的教学培养手段。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情况,内部控制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及思政元素也难以得到体现。
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汲取知识的能力。比如,利用大学慕课资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内部控制课程思政课堂。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的检索,不仅能够了解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还可以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课程案例讨论、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仿真实训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内部控制知识的理解、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比如,利用常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课堂活跃度,进而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做到如盐入水、如雨润物。
(四)教学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实用性强、学科基础交叉等特点,增加了教学评价的难度。以往的做法多采用“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的考核评价模式,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察学生对内部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由于没有体现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也没有将“思政建设”的成果纳入考评体系,导致在内部控制课程思政建设中缺乏激励效果,教学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三、新文科背景下内部控制课程改革的措施
新文科建设不仅要在理论建设方面着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应该融入内部控制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思政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新文科背景下内部控制课程建设框架
首先,内部控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等环节要结合新文科建设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其次,在内部控制教学策略上,将内部控制、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采用“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维度,以落实课程设计、教材编审选用、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目标。最后,在学生考核评价方面,要贯穿内部控制课堂研讨、线上实训、提交作业、学科论文、期末考试各环节,以体现学生综合的应用能力和思政素养。
新文科背景下内部控制课程具体的改革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作为内部控制的课程目标。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第十四条经管法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的立项要点提出了以下要求:“适应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经济业态、新生活方式、新运营模式的需要,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经管法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内容及手段进行升级改造”“挖掘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和内容”“坚持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导向,强化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和应用,加快培养具有强烈本土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经管法人才”“加大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力度,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
根据上述要求,内部控制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价值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内部控制课程要着眼于培养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流程,能够预测经济前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控制管理活动、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内部控制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在新的技术与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课程应该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实现行业梦、中国梦的责任意识相结合,培养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在新文科建设纲领的指引下,内部控制课程通过教师知识传授及引领,不仅能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实现提高学生知识专业化、能力综合化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体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思政元素。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广度,能够反映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理论与实践具有交叉融合并且配有丰富教学案例和习题的教材。在授课内容方面,任课教师根据选定的教材,广泛阅读和搜集能够反映当下科技进步以及大数据运用的素材,如视频、案例或文稿嵌入到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变化,并根据相应章节的内容,挖掘出相应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政元素。如下页表1所示,通过讲解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脉络,解读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政策文件和COSO最新研究成果等,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与动态思维。通过讲解内部环境中的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观看相关影片,让学生了解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例如在智能制造生产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流程再造趋势和人力资本面临的新要求,引导学生构建新职业能力、树立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等。
表1 内部控制课思政元素内容
此外,还可以学生为本,与就业趋势相结合,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配套移动软件等手段打造“纸质+数字化资源”的多介质教材和新形态教材。这些教材可以添加可视性强的动态图例,补充更新实践案例,解决传统教材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打破传统纸质教材的局限,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展内容,增强教材表现力和吸引力,也可以有效服务于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强化育人功能。同时,借助新的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二维码等方式打通教材、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等情况记录在教学平台中,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实现教学效果反馈的及时性和可视化。
(三)构建“讲授+案例+实训”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新文科建设是为了适应学科交叉发展的时代潮流,在新技术广泛运用的商业环境里,需要既懂理论知识、又精通实践运用的复合型、应用型内部控制人才。在内部控制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层面,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传道、授业”,系统讲解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前沿,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并通过案例、实训为学生“解惑”。比如简短的解释性案例,可以应用于课堂使学生学习中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选取企业实践中最新或典型的案例设置分析型案例,给出作业的要求或需要使用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梳理相关资料,结合课程所学分析案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搭建“沉浸式学习”的实训环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比如“控制活动”环节会涉及大量企业层面的应用模块,包括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合同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而课本上这些控制活动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首先,通过产学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比如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平台与多所高校开展产学合作项目,共同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当前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其次,一些高校也单独购进了内部控制实训软件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实训资源补充理论教学。再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由教师事先准备模拟企业实训的资料,学生分别扮演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情景体验的方式再现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如讲解合同控制时,可由学生分别扮演由财务人员、法务人员和总经理等组成的谈判小组,与对手方的小组就合同条款进行谈判。根据全流程的实践,分析企业在签署商业合同时应该注意的内部控制问题,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业合同签订程序中各个岗位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事后,总结该业务环节发生风险的原因,以及如何设计出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风险的再次发生,从而提炼出思政元素。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寓教于乐,也可以寓思政教育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设计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新文科背景下内部控制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衡量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即除了专业知识学习之外,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怎样的实际影响效果。这就要求把新文科建设目标、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
对于内部控制课程建设本身而言,可以充分发挥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学科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其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对于学生考核而言,内部控制课程的考评应该结合“理论+实践”的多层次考核机制。首先,提高课程作业完成与汇报表现的比重,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和科研论文等要融入思政内容,从而体现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分值。其次,主要依据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度与报告的质量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比如将能否体现内部控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反映思政元素,将实践参与活动与报告的内容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将价值观树立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再次,加大平时作业中案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比例,通过平时作业的汇报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和使用信息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期末考核内容要涵盖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制度设计到企业应用等多个模块,通过考核方式、内容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内容的改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激励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应用型内部控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