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织密住房保障网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022-02-04文|韦

宁波通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寒士保障性供应

文|韦 棋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承担着千百年来群众最为朴实的期待与梦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谋求生计。而在一些人口净流入大城市,动辄上百万的房价让很多新市民、青年人难以企及。在买不起商品住房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们在城市里留得下并住得体面,成为考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道难题。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21个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在住房保障领域明确提出,“人口净流入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人口净流入大城市还要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以中小户型为主,供应范围以面向户籍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常住人口”。这是我国首部有关公共服务系统的规划,其制定和实施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

宁波作为国内率先实施住房保障工作的城市之一,近些年相继实施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政策,“甬有安居”民生幸福品牌深入人心。但随着大量市外人口在宁波择业,宁波的住房保障工作持续承压。如何进一步织密织牢住房保障网,让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住有所居”乃至“住有宜居”,笔者认为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站得高望得远。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而编制住房保障规划是稳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的基础。这方面香港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众所周知,香港是全球各大城市中住房供应最为紧张的城市之一,普通家庭标准的双人床只有1.2米宽,很多香港居民住在“鸽子笼房”。为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香港政府就启动住房保障工作,构建了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2014年,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发布《长远房屋策略》,明确未来10年住房供应目标和公私营房屋占比,并且根据每年实施情况,制定周年进度报告,及时调整住房供应目标和公私房屋占比。内地地区目前仅有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编制了相应规划。宁波要加强这方面顶层设计,摸清住房保障需求底数,基于需求情况和地方财力,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同时,根据每年实施情况,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对政策进行修订完善。

二是要扶上马送一程。过去我们的保障性住房主要是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的重点是本地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属于“补位式”“兜底式”保障,而那些刚进城的新市民、大学生因为户籍或者收入不符等原因,往往成了政策的“空白区”。也正因为这种现实的“左右为难”,不少年轻的优秀人才选择回到中小城市发展。而实际上,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尽可能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尤其是年轻人留下,才是城市未来活力的保证。因此,我们要为新市民群体,尤其是年轻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在他们刚起步时,为其提供一个靠谱的落脚之地,让年轻人租得起房,在暂时租居的房子里能有安全感、有尊严。这不仅体现了城市对年轻人的善意,也是为城市自身发展打基础。

三是要把事做细做透。当前部分地区保障性住房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问题,一面是政府部门大费周章推出一批保障性房源,另一面很多新市民、大学生不愿意去住。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认识不到位,将保障性住房建在远离中心城区的偏远地带,交通、教育、医疗及其他便民服务设施未及时配套到位,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要让群众真正愿意来住,还需要政府部门多动脑筋、多下功夫。比如,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对一些老旧小区、旧厂房、旧写字楼进行改造,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比如,在一些相对偏远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可以通过租金优惠等方式吸引优质商家入驻小区,开设超市、理发店、快递站点等为群众提供生活服务。此外,保障性住房往往面积较小,居住生活空间有限。为不断改善居住质量,需要相关部门将工作做得更细一些,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对房屋内部户型格局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猜你喜欢

寒士保障性供应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致杜甫
供应信息
职校多“寒士”源于通道太逼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