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云南省情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2022-02-04阮明阳昆明学院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修志方志年鉴

文 焦 颖 阮明阳 昆明学院

“十四五”时期,云南省围绕“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省情和各地实际开展“省情教育”,事关云南省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赓续,全省文化自觉的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定,需要进行稳妥周密部署。近期,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对推进全省“读志用志传志”的“主体、载体和路径”进行课题研究,总结云南省情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对策提出建议,以期推动云南省情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成就

在志书、地情书和年鉴编纂方面,云南省第二轮修志共出版种类47种、专门志书17种、年鉴种类165种,自2003年至2020年,前后持续18年,全省108家省级单位、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共计10万余人的专兼职修志编鉴人员加入这项恢宏工程之中,把全面完成“两全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和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部出版)作为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全面发力攻坚,统筹推进修志编鉴工作;截至2020年10月28日,云南省二轮修志规划的213部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和146部综合年鉴(2020卷)编纂出版全部完成,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提前两个月圆满完成地方志“两全目标”任务,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地方志鉴全覆盖,出现“省域所辖、莫不有志”的情况。18年间,全省地方志系统攻坚克难,打造精品志鉴,《楚雄州年鉴》(2018)荣获中国精品年鉴,多部年鉴荣获全国年鉴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多部镇志、村志荣获中国镇村志编纂工程名镇名村志。

在主体建设方面,已经实现了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级工作机构“省—州(市)—县(区)”三级方志机构主体全覆盖,在剑川县落地建成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在信息化载体建设方面,基于方志资源开发的《美哉云南》和《美丽云南》系列品牌化微视频,累计点击播放量超3亿次,2020年上线的“一部手机读云南”App成为全国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云南样本。

存在的问题

缺乏省情教育氛围。一是部分新任职党员干部存在缺乏对主持工作地区地情资料的了解;二是未将省情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课程体系;三是各地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落实不力。

省情教育资源闲置浪费。一是“一部手机读云南”项目资源闲置浪费,下载率不理想,截至2022年5月,“一部手机读云南”APP安卓和IOS平台累计下载量仅有3080次,在全省“一部手机”系列项目中排名垫底;二是门户网站流量偏低,云南省省情门户网站“云南省情”日均IP流量为34,在全国32家地方志机构门户网站中排名第22名,说明云南省省情IP化效应尚不显著,广大党员干部对云南省情互联网资源认知度不高。

志书编纂传承后继乏人。志书编纂工作未形成制度体系,修志人才队伍面临“断代”:老一辈方志专家大多已退休,中青年人才骨干缺失,人才梯队建设缺乏。

推进重点工程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推行省情教育品牌“活化”。一是充分结合“一部手机读云南”、云南历史名人动漫、“美丽云南”地方志微视频、《极简云南史》《云南省情卡片》等项目的开发利用,将省情教育纳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全省各级党校开设方志教育课程,抓牢抓细抓实方志的“存史、资政、教化”工作,将“埋在史书”和“养在深闺”中的方志文化与“四史教育”相结合,打造省情教育“活化”品牌。二是开展“史志七进”“双挂钩”活动。高质量推进“史志七进”活动,将“史志七进”活动与党员“双报到”制度挂钩,动员党员下基层、进社区,不断扩大史志方志宣传教育途径;将党史方志的宣传活动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政治学习”挂钩,将史志材料生动融入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热点领域,实现“红绿融合”,推动省情教育服务全省发展战略,发挥共振效应。三是探索开设“云南方志大讲堂”。充分借鉴上海、江苏开办方志大讲堂经验,由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探索打造面向社会大众的省情教育传播课程,打造“展示方志魅力,宣传云南地情,传承中华文明,讲好云南故事”的文化品牌。

探索建立数字化体系,推动省情教育资源“全媒体化”。一是引导云南省各级方志机构合作的出版社积极树立互联网思维,以省情教育资源数字化出版为基础,搭建满足多种功能全媒体出版电子商务服务运营平台,通过构建专业的内容管理体系实现内容价值回归,将媒体受众直接转化为消费者。二是探索以“在场直播”形式进行省情教育宣传,动员各级方志机构人员以直播形式进行宣教,打造云南省情教育“网红”,实现由“一部手机读云南”向“一部手机播云南”的转型升级,实现IP资源流量化。三是鼓励各级方志机构积极联动社会力量,强化政府购买,引导民间智库、社会组织、咨询公司、科研院所等机构参与省情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市场化新模式。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做到省情教育载体“特色化”。一是重视并发挥老一代方志专家的智力资源和知识传承,做好方志理论和方法的传承工作,在全省方志系统、相关科研院所选拔一批修志人才,按“选拔一批、培养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为第三轮志书编纂工作做好人才储备。二是由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动员省内外科研院所相关单位专家、人才参与,以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重点优先打造15个特有少数民族的民族志,彰显并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为方志机构争取更多编制和经费支持。做好中青年人才梯队建设,特别是既有传统修志素养,又有地方特色包括地情作者、方志编纂、方志开发者的方志课程研发队伍。四是培养复合型方志人才队伍。组织人事部门积极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既能编修又能组织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复合型工作队伍。

有力拓展阅读渠道,实现省情教育功能“人性化”。一是“省情教育+景区”。高水平打造读志景区。在全省文旅融合战略背景下,依托“方志馆+景区”建设,打造“读志+文物+景区”模式,推行省情教育样板景区工程,配合公园景观工程建设、文物保护修缮、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等工作,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地方文化金名片。与文旅、城管等部门双向打造“共建共享共治”机制,拓宽地方志成果的受众面,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宣教功能,为公众搭建州(市)风情文化的平台,为提升公众史志认知,实现“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目标发挥积极作用。二是“省情教育+研学”。高质量创新省情教育模式。借助全省方志系统统筹修志的主体优势,与全国全省各大中小学、科研院所等进行资源链接,建立学习基地、实践基地、红色文化践行基地、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等阅读阵地,积极开展“主题研学”活动。结合“四史教育”“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等重点领域的重点工作,全面增强云南文化自觉,坚定云南文化自信,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三是“省情教育+文创”。云南方志界要努力开拓省情教育社会功能的新领域,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树立精品意识,扩大市场占有率,满足和服务各级各类读者需求。一方面借助旧志谱牒整理工作,打造精品通俗省情读物;另一方面要从风物志、水利志、生物志、民族志等传统优势入手,以“地、城、食、人”四把钥匙拓展全省省情教育新领域。

猜你喜欢

修志方志年鉴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经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修志团队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团志”项目成果顺利出版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来宾市成为广西第五个完成第二轮修志评稿任务的地级市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