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对策
2022-02-04余万纤子中建照明有限公司
余万纤子 中建照明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要想增强凝聚力,提升职工抵御社会不良思潮与诱惑的能力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工作,本着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的运营原则,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企业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让两者彼此促进,达到“1+1>2”的效果,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推动经济健康、稳定、持久的运行。
一、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之所以将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是因为它们在很多方面相似性很高,所以结合起来可执行性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建设目标的一致性。不管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党的建设,它们的目标都是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服务企业发展大局,团结带领全体职工努力工作、奋发有为,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让国有企业越来越强[1]。2.建设内容的系统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包括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如企业经营宗旨、企业发展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等,同时还包括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如包装设计、广告标识、办公环境、生产环境、产品与服务等。而党的建设也是如此,既包括了精神层面的建设,譬如用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经验、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理论的教育,从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保证党的先进性以及全党思想政治上的一致性。除此之外,还包括物质层面的建设,如民主集中制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2]。3.建设过程的发展性。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党的建设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且也不是完成建设后就一成不变的, 它们的建设过程均具有发展性。先就党的建设来说,自建党以来,党的建设就从未停止,而且企业一直都是将其作为核心工作去抓。再则,就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烙印,进入新的时代后,经济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全球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面对全球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必须走出去,所以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创新都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3]。4.建设主体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无论是文化建设主体还是党的建设主体,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广大工人阶级都是最基本的依靠,这与其他经济组织有所不同。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政党,共产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先进的理论基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共产党也在与时俱进,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在先进政党的领导下同步发展创新,有效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这个层面去说,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在建设主体上都体现了时代性与先进性。
二、国有企业党建与文化建设的差异性分析
要想有机融合国有企业党建与文化建设工作,除了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可行性还要了解两者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在融合的时候找准切入点,采取相关的措施去减少差距,达到有机结合的目的。国有企业党建与文化建设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几点:1.建设内容的差异性。企业文化建设着重强调的是企业经营工作,主要运用企业精神、管理理论、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经营宗旨、企业价值观等工具,将干部职工等团结起来,带领他们围绕国有企业的经营中心做好管理与经营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发展战略。而党建工作着重强调政治工作,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有企业党组织进行武装,旨在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组织所具备的政治核心优势充分体现出来。2.建设结果的差异性。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特色性、差异性等特点,不同的行业特征、不同的经济特点产生的企业文化特征是不一样的,最终形成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风貌。而党的建设具有通用性、普遍性等特征,即使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也可以试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加强党的建设可以让不同国有企业表现出来的政治特征是相同的,均体现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本质,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可靠力量与全国人民的共同依靠。3.建设方式的差异性。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群众组织自身的模仿、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 而党的建设不同,它主要由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等学习方式系统学习教育党的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此增强党员的先进性与自觉性。
三、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它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后,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更是逐渐加大,而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对我国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影响,将企业文化与党的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发展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4]。与此同时,党管干部原则的贯彻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推动工作的有序开展。在企业文化引导以及党建工作支撑下,国企员工会自觉、全面、有效加强工作行为规范与日常管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的有效落实,同时健全企业内部机制,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融入。国有企业中被注入红色基因,国有企业也就有了真正的根与魂,党的建设会引导国有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企业日常生产与运用中有效传承发展经济、治国安邦的思想。
在企业文化与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发展那要求,并且有效实现制度衔接,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政治使命感与经济使命感。综合来看,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能够大幅度提升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与经济活力,这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有效突破困境,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桎梏,从而实现有效的转型升级[5]。
四、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对策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夯实基础
首先,为了给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国有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党委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这个基础上有效梳理党委的各项工作,从而达到高质量推进党建工作的目的。与此同时,企业要立足实际协调发展党的建设工作并进行整体规划,既要保证企业独特的文化精神元素在党建工作中得到升华、提炼,还要保障党委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提升国有企业自身文化建设质量与标准[6]。
其次,在有机融合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以他们为先锋模范,为表率,同时要发挥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从而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为它们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党员在面对工作挑战时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给全体职工群众做表率。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调团队的力量,鼓励员工之间协作、团结、互助,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而在国有企业中,基层党支部是最有战斗力与团结性的队伍,必须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工作以及两者的融合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以及强劲的精神动力。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技术的优势。具体来说,党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开广泛调查,深入、全面了解企业员工的喜好、需求等,改变传统团建形式,依据所获取的信息以党建思想与企业文化为中心展开新型的团建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都是国有企业发展的软实力,能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文中也提到,这两者有着相同的目标,在实际融合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两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由矛盾造成的企业生产经营脱节问题,企业必须不断拓宽自身文化建设思路,而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党务人员以及文化建设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线上交流,保持随时随地的互动,实现信息共享的时效性,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的融合发展。
(二)借鉴非公有制企业经验,优化思路方法
首先,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业领导通常强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员工的需求。新时代下,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国企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应改变过去的思想观念,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实际需求并且竭尽全力地去满足它,积极借鉴非公企业以及非企事业党委的文化建设策略与方法,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年轻职工的工作需求以及兴趣爱好,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通过具有时效性的信息管理技术对职工进行引导、教育和培训,使广大职工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良好企业精神与共同价值观。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在当前这个科技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在借鉴与发扬以往优秀做法以及工作经验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职工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等,将广大职工实际需求与是党的创新理论有效结合起来。
其次,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的成效。从某种程度上说,内容丰富且过程在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及党的建设工作可以让企业员工在积极学习、努力奋斗、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质与综合素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凝聚人心,增加企业的向心力,还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产生品牌效应,这对企业稳定、健康、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国有企业要足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这对振兴企业文化、教育新人、凝聚民心以及促进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三)健全政治工作保障制度,提升员工积极性
建立完善的政治工作保障制度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保障。在具体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并且以身作则,从自身出发,有效改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让所有的员工都能深入、全面了解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可靠的保障;其二,密切关注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健全政工部门管理制度,为政工干部获取更优质的,更丰富的文化知识与工作经验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达到提升其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目的;其三,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诸多实践表明,完善的、科学的奖惩机制能够激发职工的动力,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责任感。若是没有奖惩制度作支撑,职工就会产生懈怠情绪,在工作中就会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因此,为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企业应注重奖惩机制的建立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对于那些在工作中态度端正、表现突出的职工要及时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有效激发广大职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同样,对于那些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不积极的职工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这样可以起到对广大职工的警醒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践表明,完善的奖惩制度能够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在工作中更加投入,这对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设融合性发展体系,提升企业自信
国有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发展能够拓宽企业文化建设渠道,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还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活力与自身素质。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
过建立融合性发展体系去融合。首先,以把关定向为基准,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引导,健全组织领导,牢牢抓住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推进,确保创新文化发展理念的有效融入,从而打造文化特色。其次,充分利用党的自身建设,以此为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利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企业文化发展加以指导,在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与关注背景下,党务工作者应及时转变与创新理念。再则,在党的工作机制创新背景下,有效建设企业文化,在治理结构中镶嵌党组织架构,针对党建活动方式以及内容进行创新。最后,明确党建方向与路径,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培育出具有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有效统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利用党建活动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发展,使企业文化有更宽广的覆盖面,提升企业员工、基层党组织、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文化以及党建工作内容的认知水平,提高先锋表率的影响力,使核心价值的覆盖宽度得到拓宽,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融合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职工利益诉求机制、教育学习培训机制等,充分结合党的建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新互动、多维的工作力度,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新时代下,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快速发展,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同时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国有企业应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迎难而上,与时俱进,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借鉴非公有制企业经验、建立健全政治工作保障制度、建设融合性发展体系等途径促进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国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终目的,推动国民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