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端”为“双碳”工作作贡献
2022-02-04余婷婷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文 余婷婷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共云南省委提出,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率先实现碳中和。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积极争取“两山银行”试点,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样板地,为“双碳”工作作出景东贡献。
提高站位,深化系统认识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年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紧锣密鼓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2020年12月25日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5月14日,公布施行了碳排放权管理、交易、结算3个配套规则;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10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同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可以说,2021年不仅是绿色低碳经济全球竞争的元年,也是中国开启“碳中和”征程的元年。
立足实际,强化机遇意识
云南在全国属于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而景东在云南省内也属于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景东是农业大县,之前受交通因素制约,即便是围绕一产的加工业基础也很薄弱。从碳达峰的角度辩证地看,一方面因为发展滞后,也意味着碳排放量“不足”,错过了或者说避开了普遍意义上的工业发展;另一方面,同样因为发展滞后,碳排放少,保护了生态环境,碳汇能力较强,对碳中和贡献潜力巨大。
202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全面系统部署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工作,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该文件提到的各项创新机制,涉及确权登记、价值测算、经营开发、生态补偿、考核评估等生态产品全价值链,对于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景东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坐拥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域,森林总面积3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7.01%。其中,天然林26.3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76%,人工林8.1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4%。这些都是下一步转化为生态产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从2010年开始,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就开始了包括林业碳汇及产品交易在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山”银行的试点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原来涉及核算标准不统一、市场交易不全面、保护补偿不精准、金融支持不完善等诸多难点和难题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逐步健全、日渐清晰起来。比如:碳排放权交易开市,目前只针对全国2225家高排放的发电企业配额交易(我国发电占到碳排放总量的47%左右,主要是煤电火电),并要求逐步完善覆盖全行业,拓展丰富交易产品,不再新批复各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方政府参与准公共性生态产品交易,实现价值转换呼之欲出。
抢抓机遇,形成发展共识
实现“双碳”目标主要有三方面的路径:一是“发电端”即用风、光、水、核等非碳能源替代煤、油、气;二是“能源消费端”通过工艺流程再造,用绿电、绿氢、地热等替代煤、油、气,各个生产、生活环节节能减排;三是“固碳端”用生态建设、碳捕捉—利用—封存(CCUS)等碳固存技术,将碳人为地固定在地表、产品或地层中。
在“发电端”。景东县没有煤电火电,现有主要是水电,可根据国家、省、市清洁能源规划布局,加强政策运用争取,充分挖掘境内水利资源及干热河谷光能资源。
在能源消费端。一要在农业生产环节加强集约化、现代化、有机转化,逐步控制、降低大水大肥产业比重,减少农药、化肥及地膜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利用好高标准农田、占补平衡开发水田,加强田园综合体建设,建立绿色循环生产体系,做好秸秆再利用,打造优美田园画卷;在畜牧业养殖方面加强畜禽粪便的收集处理加工利用,助推田地有机转化;做好一产绿色转型,推动二产绿色发展。二要在招商引资上甄别好企业,杜绝落后产能、高排放企业落地,引进绿色企业。三要加强“双碳”知识的学习教育,在城市建设、生活消费各领域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从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加以落实,逐步形成社会共识、行动自觉。
在“固碳端”,关键是生态建设。生态资源是景东的先天优势,要继续把优势做得更优,做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准备工作。一要摸清家底,提质增效。在林业部门掌握的森林资源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普遍认同的碳汇核算方式,摸清全县可作为碳汇林建设的林地资源状况。二要及早谋划,抢抓机遇。国家要求要不断丰富完善碳汇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已日渐成熟,要尽快着手开展研究核算,并向国家申请核证,做好准备工作,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三要用活资源,强化合作。以中科院在云南的多个机构在景东多年研究成果及浙江大学挂钩帮扶景东,浙江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从事相关研究,并帮助浙江多个地方开展试点工作的经验为契机,争取外部技术力量支持,做好景东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的研究工作。同时,聘请有资质的核证机构,在碳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核算景东可交易的生态碳汇和碳排放量,并完成核证工作,入库备案等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