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执政形象建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遵循
2022-02-04郭国祥邬桢洁
郭国祥 邬桢洁
形象既指事物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也指主体基于对象物的某种内在特质而形成的关于对象物的总体印象、认知判断及主观感受。形象与现代政治的标志——政党相结合,就产生了“政党形象”。第一个提出“政党形象”概念的是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他从选民们的投票影响因素来探讨政党形象的要素和功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其政党形象更多地表现于其执政过程所体现的执政理念、执政行为和执政绩效,因此“执政形象”比“政党形象”更适用于当代中国语境。“最重视党的形象,并把它提出来作为党的建设一个重要问题的,还是共产党”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方位发生深刻变化,塑造什么样的执政形象、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这样的形象将成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价值意蕴
“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②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自身形象的建设,塑造了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执政方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全球化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发展和变革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逆全球化也在最近几年开始蔓延,单边主义盛行,新冠肺炎疫情更是逆全球化的加速器。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形象建设意义重大,它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需要,是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动力。
(一)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需要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曾遭受重大的挫折,却仍然能成为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人民的主心骨,其关键在于敢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气。自我革命,就是不断自我纠错、自我否定的一种状态,就是勇于对自身缺点、不足进行最彻底的解剖,对自身腐败进行彻底的刀刃内向、割骨疗毒,就是对自身因循守旧的陋习进行彻底的变革,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坚决斗争的一种精神,就是全面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当前党内出现部分党员政治观念薄弱、党风不纯、党纪不严等问题,尤其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下部分党员的政治立场动摇,损害党的纯洁性因素接踵而来。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遏制,党的执政形象就会每况愈下,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威胁。良好的执政形象是执政党生命延续的重要支撑,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也是塑造执政形象的奠基石。正如习近平所说:“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④自我革命就要求广大党员同志始终心存敬畏,始终以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自己,按照党员标准行事。标准就是“镜子”,标准就是形象。广大党员干部在“照镜子,正衣冠”时,向标准看齐,深化个人的角色认同,促使自我革命成为个人的使命自觉,就能为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利于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赶考之路。
(二) 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党的执政形象是党与民众关系的显示器,民众对于政党的政治认同不仅影响党的自身建设,更关系着党的执政生命。而政治认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它需要民众对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行为和执政绩效有强烈的情感和理性的认同。这就需要执政党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党在百年发展中成功塑造了革命的领导者形象、社会的建设者形象、改革的推动者形象、复兴的引领者形象,积累了丰厚的执政形象资源,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历史总在不断变化发展,人民也在不断选择。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满足人民的期待,不能保持良好的政党形象,那么党的执政地位就有崩塌的危险。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⑤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共产党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现如今我国已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执政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然而越接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越面临着比执政初期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勃勃生机,全过程人民民主显示出全新的适用性,对资本主义虚伪的民主和人权就更形成强烈的挑战。出于对资本主义未来前途的恐惧和担忧,西方加紧了对中国全方位的绞杀和攻击。中国当下所受到的诋毁和打压前所未有。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唯有如此,才能优化党的执政形象,赢得人民的拥护,夯实执政的根基,巩固长期执政地位。
(三) 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需要
执政形象不仅是一种政党资源,也是影响国际间交往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执政形象不仅有助于赢得国内民众的广泛政治认同,而且有助于提升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赢得更多国际好评。党的形象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引领中国百年发展历程中,在坚定地与“污名化”力量的抗争中逐步进行。中国共产党不仅要立足于实践经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树立自己的形象,还要应对国内外对党的形象的“污名化”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机遇和百年未有之不确定性:一方面,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涌动,世界经济复苏、经济增长难度加大,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然而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拓展新型党际关系,在开放中维护他国利益,在发展中共享机遇。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西方的有识之士纷纷放下了对中国的偏见,开始客观地正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旧格局,中国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欢迎,正如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自信开放的国际形象承担起时代责任,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国地位、中国影响、中国话语权,而且极大促进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中国越发展,资本主义的霸主美国就越恐惧,就会陷入虚幻的“修昔底德陷阱”的噩梦,就越会动用所有的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短板,特别是和美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让中国在应对霸权的各种打压时遇到很大的麻烦。如何弘扬中国价值观,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爱好和平又主持世界正义的形象就成为了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
(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复兴中华。先进性与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坚守使命和担当是维持政党标识的力量源泉。民族有梦想才会发展,国家有梦想才会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党的执政形象也构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共产党人的形象本色。形象就是旗帜,形象就是方向,形象就是号角,党的形象是执政党能否取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试金石。党从成立发展至今,之所以能够获得人民的认可,根本原因在于其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只有建设良好的形象,使党员个体因为身为组织的一员感到骄傲,甘于奉献个人的力量,党才能提升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驱使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双重身份,也决定了必须要加强自身形象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积极构建“中国梦领航者”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拥护,激励更多人迈出勇于追梦的铿锵步伐,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实践遵循
党的形象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加强执政形象建设也不是一时之权,而是长久之策。党和人民经过百年的艰苦奋斗,谱写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最为壮丽的史诗。新征程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形象,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推进党的形象建设。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要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与时俱进地探索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奠定党长期执政的根基。
(一) 全面从严治党“强自身”,塑造党的形象的内在特质
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源于党的内在特质。一百年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因为党能够依据环境和任务的变化,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勇于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才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塑造了坚持真理、坚持理想,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优良形象。内秀才能外慧,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党的青春朝气,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让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形象熠熠生辉。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也是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要认清新时代政党政治的发展现况,坚守政治方向,廓清思想迷雾。要坚定政治信仰,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远铭记心中,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心中装着人民,一切行动为了人民。只有把人民冷暖放在心头,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才能形成磅礴伟力。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以政治监督保障党中央的各项决策贯彻实施。要牢记“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始终坚定“两个维护”,做到团结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具有强大动员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新型政党形象。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⑦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年代,我党通过思想建设把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主体的队伍改造成了富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改革开放年代,我们通过思想建设,把大量的非公人士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者锻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和劳动标杆。思想建党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扎实的理论武装才能巩固理想信念大厦,才能打造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形象。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严密精固的组织体系是共产党革命成功的内在密码,也是党强大的核心所在。无产阶级必须组织起来才有力量。迈进新征程只有注重组织建设,才能增强党的组织力、引领力、号召力。首先要强基固本,着眼长远发展,以提升政党组织力为重点,注重防范组织的涣散问题,扩大组织覆盖力。其次要强化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建立党员、党的基础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中央组织协调统一的严密体系。再次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作用,把党的基础组织建设成为党的战斗堡垒。习近平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⑧,惟有如此,党的执政形象才能坚定有力。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要推进党风建设。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和定力,持之以恒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塑造党风清正气的执政形象。全面从严治党要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腐败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作为政治之“癌”侵蚀党的健康肌体,摧毁党的精神风貌。要以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既打“老虎”也拍“苍蝇”,让党员干部“不敢腐”;制定严格的法规法纪和监督机制,让党员干部“不能腐”;要灌输革命信仰,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党员干部“不想腐”。全面从严治党要推进党的纪律建设。要制定严明的政治纪律,让党员干部有敬畏之心,懂政治规矩;要强化组织纪律的贯彻实施,保持党的强大战斗力。全面从严治党要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⑨,对此要坚持以上率下,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只有保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我们要加大惩处力度,根本扭转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只有党的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党的法治执政形象才能深入人心。
(二) 突出绩效“促发展”,夯实党的形象的重要基础
党的执政绩效通俗来讲就是指执政的业绩和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层面等。执政绩效是执政党获取民众拥护最基本的资源,不能让民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无论怎样的许诺和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而良好的执政绩效就是政党形象最直观、最有力的显现,也是政党形象建设的最客观的指标。判断执政绩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历史上很多执政党浓墨重彩渲染自己的执政成就,然而却未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失去民心进而走向衰败。一般来说,执政绩效越好,执政根基就越牢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的执政绩效。历史和人民是出卷人,共产党是答卷人。答卷,就要解决人民的需求,就要解决时代的重大课题,就要推动历史前进。
经济的增长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突出执政绩效促进发展是执政合法性最可靠的来源,也是优化执政形象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⑩邓小平也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⑪习近平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反复强调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实现“绿色、开放、包容、创新、协调”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不是坐而论道,而要脚踏实地。习近平强调:“清谈误国,实干兴邦。”⑫面对新时代局势的复杂性,重大风险的艰巨性和挑战性,我们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将新发展理念和实现美好生活纳入政党工作目标体系,维护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突出执政绩效促发展能够以实干彰显初心,不仅能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而且能为党的执政形象的优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 情系群众“为人民”,强化党的形象的公众认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宗旨。世界上没有其他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实现人民解放镌刻在旗帜上。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价值指引也决定了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始终获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和忠诚,既是因为它是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也与其优良的执政形象密不可分。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经常到人民中间去,和人民打成一片。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也提出我们党一切要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绳,随时倾听群众的心声,知晓群众的情绪。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形象建设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保持情系群众“为人民”的政治优势。正如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⑭,及时、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党的百年执政历程告诉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不是抽象口头的,而是具体实践的,要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上。只有党的路线方针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党在群众心中的执政形象才会好。
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期望值也逐步上升,并且渐渐超越经济的增速,超出单纯的经济发展范围。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主题,要注重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要把实现充分的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要把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的解决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因素,要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这些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问题,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好中国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前进。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深入群众,深入民间,建设与民众沟通的良好机制。只有沟通畅通无阻,才能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执政党的满意度和支持度。要通过转变执政方式,变革领导方式,创新互动平台,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资源,从而实现与社会公众多渠道、全方位的有效沟通。一方面要及时将党的政策理念传达给民众,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反馈民众的意见想法和建议。要通过拓宽群众的在线信访平台,下沉基层向群众讨教,倾听群众的心声,汇集民情民意,提升广大网民们的参政意识。与此同时党内沟通机制要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协商渠道,如党派协商、阶层协商、团体协商、人际协商等,通过协商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构建密切的党群关系,以此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执政形象的认同感。
(四) 创新宣传“发声音”,提升党的形象的公信力
社会公众对政党形象的获得主要基于媒体的传播和塑造。毕竟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的解读、执政绩效的评价,必须通过传媒的传播才能被大众所熟知。因此媒体在执政形象的传播和塑造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作为执政党,必须充分重视媒体的治理,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弘扬正能量,积极塑造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意识到“报纸、刊物、书籍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⑮。在和平建设时期,邓小平也提出报刊和电视等媒介都要将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当作一种任务。进入21 世纪,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提出要把多种宣传资源整合起来,构筑舆论引导格局,关键是“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提出要建立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⑰。
当代世界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前所未有地影响了党的执政活动。一方面,它有利于政党传播和维护自己的形象,政党可以巧妙运用新媒体宣传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执政理念、执政绩效传达给大众,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之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执政形象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迅速暴露在大众视野中,各种信息被随意转述,稍有差池就会损害党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建立起强大的传播体系,不断提高对外传播的能力。
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在内容上要把握党的历史形象和现实形象的有机统一,把握党的领袖形象、党的基层组织形象、身边党员形象与党的整体形象的统一,党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的统一,党的思想形象、组织形象、作风形象、制度形象与其他形象的统一;要显示中国共产党既能把握历史发展方向、凝聚人民万众一心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政治领导力,又能坚韧不拔、英勇顽强地与各种艰难险阻进行斗争的伟大行动、伟大精神;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革命遗址、纪念活动等来提升党的光辉形象。在形式上要注意新旧媒体的融合,既要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也要重视传统新闻媒介的运用,要发挥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通作用。要贯彻党管传媒的原则,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党组织要引导主流媒体正向宣传先进典型、英雄人物的历史事迹,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增强群众对于政党媒体平台的认同感。要掌握好意识形态话语权,通过主流媒体播放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正剧,刊载一些振奋人心的作品,提高主流平台的影响力。干部要学会新媒体的使用,要重视各种新闻网页的建设工作,采用互联网新型词汇阐释党的最新理念,传递社情民意,让民众感受到党在我们身边,提高人民对政党的心理认同感。要学习用互联网思维和人民形成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平台倾听人民呼声,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学会互联网的治理,特别是网络信息的管理。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督机制,要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突发状况的应急机制,要及时回应虚假信息,阻断不实信息的传播,提高网民的理性意识,惩处侵犯人民利益的害群之马,形成一套规范系统的舆论传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执政形象建设中的强大引领力,提高党的形象的公信力。
注释:
①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年版,第145 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年版,第92 页。
③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 年11 月17 日。
④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 卷,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29、74 页。
⑤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 年6 月18 日。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 页。
⑧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版,第351、318 页。
⑩《毛泽东选集》 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079 页。
⑪ 《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54 页。
⑫⑭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年版,第464、526 页。
⑬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11 页。
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430 页。
⑯ 《胡锦涛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64 页。
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