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战需求为导向的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22-02-04曾欣欣

关键词:警务公安民警

曾欣欣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安队伍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1]。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1.3万公安民警牺牲在公安基层一线。仅2019年,全国公安系统就有280名民警与147名辅警共计427人因公牺牲,平均一天就有将近1.2位民警、辅警在执法现场或公安机关其他工作岗位倒下,更有6211名民警与5699名辅警因公负伤。

以十八大至2016年底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公安系统共有2105名民警因公牺牲,22977名民警因公负伤。在民警因公牺牲的原因与类型上,执行勤务牺牲651人,占民警牺牲总数的30.9%;抢险救灾牺牲139人,占民警牺牲总数的6.6%;同犯罪分子殊死搏斗牺牲民警122人,占民警牺牲总数的5.8%,其中因暴力袭警牺牲的民警58人,在同犯罪分子殊死搏斗牺牲民警总数中占比47.5%。在民警因公负伤的原因与类型上,执行勤务负伤12706人,占民警因公负伤总数的55%,因暴力袭警负伤民警7087人,占民警因公负伤总数的31.4%;同犯罪分子搏斗负伤民警2191人,占民警因公负伤总数的9.5%。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到,每年民警、辅警牺牲、负伤人数居高不下,基本呈“稳定”态势,特别是因执行勤务和因暴力袭警因公牺牲、因公负伤的民警在牺牲、负伤民警总数中占比较高,暴力袭警成为造成民警牺牲、负伤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一方面与我国当前基层一线执法形势密切相关,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频发,一线维稳处突任务日益繁重,妨害公务、妨碍执法、暴力袭警、持械或持枪拒捕等案发频率上升,对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及民警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在侧面反映出当前民警的警务技战术水平还存在短板与缺陷,执法能力与警务技战术掌握水平亟待提升,民警警务基本技能素质的提升、发展与警务执法形势之间的驳接不准确、差距缩减效果不明显,对民警执法的各方面保障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拓展与强化空间较大。

据此,本文以当前公安院校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困境与如何切实深化防卫与控制课程实战化教学训练为切入点,理性思考,明确目标导向,力求理清教学训练思路,以实战需求推进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与探索,改革与创新防卫与控制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明晰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本质。以期推动防卫与控制课程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把准方向,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警务实战的能力与水平,总体上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减少公安基层一线民警的伤亡。

一、防卫与控制课程实战化改革是应对公安工作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一)必要性。防卫与控制课程是公安院校警务技战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之一,旨在紧密围绕公安工作需要与公安专业队伍建设需求,突出公安专业特色,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双重”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防卫与控制技术技能,具备防卫与控制技能的实战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学会合法、合理、及时、有效地采取徒手方式或者使用警械进行自我防卫与控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是人民警察必须掌握的警务基本技能。而要做到合法、合理、及时、有效四者的有机统一,需要大量时间与大量知识量、训练量的累积,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支撑,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训练与积累中不断强化,从而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与“动作定型”,也需要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跟进与配合。这就迫使各公安院校警务实战与警务技能教学部门切实转变教学思路,摸准教与学、学与战之间的关节点,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必然关系,强力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鉴于实现实战化教学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应科学研判、精确定位,制定科学的实战化教学改革方案,分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使紧贴实战需求的教学训练体系从基本构建到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强化,使防卫与控制课程的实战化教学训练得以贯彻落实、落地生根。

(二)重要性。在当前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招录体制改革的形势环境下,公安专业学生“入学既入警”是大势所趋,自2016年招录体制改革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各公安院校每年均有90%以上的公安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入职各级公安机关充实基层警力,参与公安一线执法实战活动并逐渐成长为骨干力量。公安院校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警力来源。因此,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警务技能的培养质量切实关系到公安基层的整体战斗力水平,直接影响公安机关未来几年甚至更长远阶段的总体执法处置能力,是事关公安工作大局、事关公安一线民警执法水平素养与其人身安全的重大时代命题。因此,作为警务技能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卫与控制课程对此承担有特殊责任,必须持以最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紧跟时代进步与形势发展,高标准、严要求开展适应警务实战需求的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贴合教育训练改革总要求,体现培养应用型高等警务专门人才的要求,彰显公安教育特色,从警务专门人才的培育起点也是从根本上抬高教学训练水平,从公安基层的实际需求出发,及时跟进警务实战前沿发展态势,因势利导,科学调整教学训练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多措并举,推动教学训练实战化教学向高层次发展,贴合公安工作实际,使学生的警务技能水平与公安基层实战之间的差距降到最低,让学生在毕业后参加警务实战时能上手、保安全、不吃力、不吃亏、不现学。

二、当前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面临的困境

防卫与控制是民警、违法犯罪嫌疑人双方在搏斗中相互较量的一种斗争形式,是集击打、徒手控制、警械控制、擒拿动作等基本技术动作融为一体运用于实际战斗的一种方法,是依法履行职务、制止违法犯罪、自卫抗暴的强制性手段,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合法权力[2]。因而,防卫与控制技术在警务执法战斗中的运用与实施,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务的需要与必要手段,是应对当前维稳形势日益严峻、尖锐化的需要,是应对暴力犯罪、武力拒捕、妨害公务、暴力袭警的必然选择。当前广大基层民警面临的执法安全风险居高不下、持续增多,几乎每天都暴露在危险与风险并存的环境中,民警牺牲与负伤情况时有发生。对此,防卫与控制课程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实战化教学训练是大力提升基层民警与公安专业学生警务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综合战斗力并减少伤亡的必由之路。但从目前公安院校防卫与控制课程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开展现状来看,防卫与控制课程的实战化教学训练与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存在断层,还不相适应,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转化通畅性不够,相互之间的阶梯递进与对接吻合性差,甚至是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

(一)长期以来教学训练思想理念固化,制度机制陈旧老化,教学内容长期未更新,教学手段单一化

现阶段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模式仍处于低位游离的状态,教学训练理念更新缓慢,长期以一般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观念对待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与警务实战实际情形的脱位严重。教学训练与科研创新的互动与双向推动作用不明晰,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致使基础性训练过于保守、锐度不高,滞后于形势发展与实战需求,影响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发展与推进。

现有的教学训练内容与警务实战互不合拍、对接不准。教学内容与警务实战要求之间还有差距,断层明显,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载体作用不明显,教学内容更新迟缓,部分内容长期沿用教材与以往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长期代替适用性充当主要角色,由于课程设置科学性的局限,并出于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理解教学内容与按计划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要求的目的,教师在研究与选定课程教学内容时主要考量内容是否便于教学训练操作和学生能否快速理解,而相对忽略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对是否适应公安工作需要与学生的实战化技能培养的考量程度偏低。同时,部分教学内容看似新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但实际上实用性不大,与警务实战的贴合作用不明显[3]。

与此同时,在教学手段方面,防卫与控制作为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手段层面偏于陈旧过时,以教师讲授、实训教学为主,对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案例教学开展的程度偏低,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贯通和灵活运用能力发挥有限,多是被动式接受,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对教学案例的融会贯通程度有限。

(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商榷,主要体现在授课时数、授课学期数与课程开设学期安排等方面

通过调查与对比分析得出,各公安院校除开设的本科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或专科特警专业外,防卫与控制课程的授课时数与授课学期数普遍较少,防卫与控制课程内容涵盖拳腿基础动作、拳腿综合攻防技术、警械使用、擒拿基础动作等多个教学内容的讲授与练习,但在授课时数和授课学期数较少的情况下,课程体系内容难以面面俱到,覆盖困难,且在必须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进行“蜻蜓点水”式教学成为被迫之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对防卫与控制基础技术动作的掌握牢靠性差,致使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开展难度直线提升或是无法开展切实有效的实战化教学训练。防卫与控制课程的开设学期多安排在大一、大二年级,大三、大四学期无开设,学生在高年级学习期间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备考压力,即使掌握了稳固与良好的技能素质与实战化素养,但随着时间延宕,技能遗忘与退化的程度高、可能性大,技术动作的保有量低[4]。

(三)对学生实战意识的灌输与教育程度尚浅、深入性不够

公安专业学生由于正处于在校学习阶段,未经历过或极少经历实际警务执法战斗活动,对真实的警务实战活动缺乏最直观的了解与感受,对公安工作的现实状况过于理想化、“想当然”,同时教学过程中思想意识灌输与教育的相对缺乏,致使学生树立全面、正确实战意识的难度大,思想态度不端正,对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的重要性正视不够,自主训练意识不强。

(四)体能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在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中突出性不明显

体能素质与核心力量素质是警察防卫与控制能力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与根基,警察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必须以良好的体能素质作为支撑和保障[5]。而在以往的防卫与控制教学训练中,忽略了对学生体能素质与核心力量素质的培养,相关训练以随堂训练为主,囿于课时数较少的因素,训练时间安排紧凑且时间短,训练项目单一,完成难度低,教师对训练的监管也难以面面俱到,加上部分学生的主动意识薄弱,训练自觉性差,敷衍了事,训练效果不明显。

(五)技能训练零散化、片面化、简单化,心理行为训练和法律法规适用训练与课程教学的开展结合缺位,对抗性技能、依法执法技能储备缺乏

基础性训练固然是防卫与控制技能教学训练的重要环节,但基础技能训练只是综合性实战训练的初步阶段,学生对基础性防卫与控制技能的学习是零散、片面、简单的,而在实战中的防卫与控制技能是系统、全面、复杂的。只有通过系统、全面的实战化训练予以强化与巩固,才能使基础技能转化为系统性技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实战中根据形势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应、快速应变,选择并运用最为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自我防卫与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控制,这是基础性训练所难以达到的难度与高度。防卫与控制技术在警务实战中作为一类存在高应激、高危险的专业技术,对抗能力是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乃至警务实战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6],原因在于执法实战往往伴随着执法对象的抗拒乃至对抗情形,在以往的训练中,过多从训练安全的角度进行考量,一般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训练而忽视了训练中的对抗环节,以致部分学生在警务实战中直面执法对象的不配合和对抗情形时不知所措、出现“战时失能”。

同时,长期以来,防卫与控制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实训环节,都只讲技术只练技术,几乎未涉及与防卫与控制技术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通过基层执法案例不难发现,民警越权执法、违规执法现象层出不穷,执法程序不明、不敢执法、不会执法等法律法规适应不清晰、不准确的情形时有发生,正是由于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融入还处于浅层学习、脱离实战学习的状态。而在防卫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训练中,极少将法律法规的适用融入到实战训练中或是直接脱离实战简单学习法律。

(六)警务实战交流合作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掘进,对合作平台的认识不足,教师参与实战、学习实战、研究实战的深度不够

公安院校警务实战教学部门为公安工作培养现代警务专门人才是其本质属性,通过多维度、多方面的警务实战交流合作,可以破除理论教学与实战教学之间的壁垒,实现“教”与“战”之间的无缝衔接,构建科学的现代化警务专门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更好地对接与适应实战需求[7]。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与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还未建立合作交流专门机构,公安院校教学部门与公安一线实战部门的对接失位,校局之间的合作交流存在较大的自发性,游离于边缘地带,还存在诸如合作目的不明确、供求失衡、视野狭窄等瓶颈与壁垒。由于警务实战交流深入不够,教师下沉基层参与实战、了解实战、学习实战的深入性不强,对实战抱有一定“幻想”,缺乏科学、系统、准确的实战观念与知识体系掌握,致使部分教师教师不懂实战、不会实战、不教实战的情况偶有存在,“战”与“训”之间缺乏必然联系,致使教学内容与实战需求之间刚性联系性不强,防卫与控制课程的实战化教学训练效果不显著。

三、强力推动防卫与控制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新的挑战,为适应时代发展与形势需要,实战化教学训练必须深入研判,明确方向与目标,只能深入向前推进,而不能停滞不前或反向而行。必须因时利势,主动作为,将实现实战化教学训练作为当前公安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向前稳步推进。一直以来,公安院校始终秉持“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教学理念,以及“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总体规划,针对当前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存在的诸多问题短板,深化实战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防卫与控制课程走向实战化方向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问题短板,深入研讨,深刻反思,充分认识防卫与控制技术与其实现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强力推动防卫与控制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创新教学训练理念,树立符合公安教育发展与警务实战要求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开展教学训练的先导,树立正确的教学训练理念是开展教学训练的必要前提。首先必须明确,防卫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训练起源于一般体育运动与武术运动但又不同于一般体育运动与武术运动,是一般体育运动与武术运动的升华,其不同于体育运动与武术运动方面在于,防卫与控制课程的教学与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警务实战的实战能力与技能,而一般体育运动与武术运动如散打、拳击、格斗等项目的教学训练旨在强身健体与参加竞技,以竞技比赛为例,比赛规则是固定的,比赛双方均以既定比赛要求与规则参加比赛,而在警务实战中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对抗、反抗、袭击行为无规则可言,民警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对形势进行正确判断与评估,采取相应行动进行处置。因而,防卫与控制技术必须符合实战发展要求与形势需要,教学理念必须充分体现公安工作要求与规律,应当摒弃一般体育运动和武术运动中与警务实战相冲突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真正符合警务实战需要的教学理念。

(二)优化课程结构,适当调整与合理分配课时、授课学期

授课课时的短板是制约防卫与控制课程实战化教学训练发展的主要壁垒和瓶颈。应当打破传统的课时设定,根据形势需要与院校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防卫与控制课程的授课时数,化被动为主动,以授课时数的优化调整推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给实战化教学训练的顺利开展创造空间。针对由于将防卫与控制课程安排在低年级授课而导致学生毕业后技能退化与遗忘的问题,合理调整授课学期,适当采取分散学期教学、高年级授课或毕业前开课予以强化的形式,使学生的防卫与控制技能得以深化与强化,以适应公安工作需要。

(三)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全面优化课程组合

教学内容应当与警务实战紧密结合起来,贴合公安工作需要,符合警务实战的发展要求,一切不符合公安工作需要的教学内容都应作相应调整,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供学生学习和训练但决不能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要注意关注警务实战前沿动态,从公安基层警务实战部门汲取营养,对基层先进经验、实战短板与实战教训进行提炼并升华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防卫与控制的教学训练当中。切实打破传统、分散的条块分割教学模式,将多个内容如踢、打、拿、摔、控等多个技术动作融为一体,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课程结构,解决因教学训练内容分散、不系统而造成的防卫与控制技术动作适合表演不适合实战、表演精彩实战打不赢的问题[8]。

(四)强化对学生实战化意识的培养,提前了解实战、懂实战

意识是一种思维活动,是警务技能得以充分运用与发挥的灵魂,在警务技能教学训练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未参加过警务实战,对实战知之深浅,为解决思想意识与训练积极性的矛盾冲突,必须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公安工作“时时有危险、天天有伤亡”,使其深刻了解警务实战的形势严峻性与危险性,懂得“失败是会死人的”,以警务实战形势倒逼学生训练积极性与自主训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在实际操作中,以深入公安实战单位开展现场教学、警务实战案例教学、实战视频教学、实战伤亡教训交流教学等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最直观、全面的体会,推动其认识实战、重视实战、懂得实战的思想转变。

(五)切实丰富体能训练内容,加强综合体能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任何成熟技术动作的运用与发挥如没有良好的体能素质作为支撑都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将加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作为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的第一要务,建立完善、完整、全面、科学的体能训练体系,分性别、分层次、分身体状况制定训练计划,适当提高体能达标标准并得以落实,将耐力素质、协调性素质、力量素质进行全面考量,将体能素质的考核纳入学生的课程考试体系,必要时采取“一票否决”制,倒逼学生参加体能训练积极性与综合体能素质的提高。

(六)促进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与心理行为训练的有机融合

公安工作具有高强度、高危险、高风险、高应激等特征。临战状态下,面对不同程度的危险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致使出现不同程度的临战心理状态,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会对民警的行为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轻则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重则出现高度恐惧、“战时失能”、“防卫真空”。基于以上因素,在防卫与控制教学训练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心理行为训练成为必然。采取实战训练、散打训练、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多种训练模式、内容、方向融为一体全面跟进、综合进行,强化心理行为训练,锻炼学生在高应激环境下准确、冷静应对处置案情的能力。

(七)开展法律适应性训练,将法律法规教学环节融入教学训练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自身执法行为也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并受法律约束,民警的执法行为一旦脱离法律框架,则属违法,给民警自身带来法律风险。一方面,教师务必加强自身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法律法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讲解、分段讲解与情景训练、指导讲评等方式,将法律法规融入实训训练,注重学生在动态条件下学习法律,将法律法规自主融入到自己的执法行为当中,使其加深认知,掌握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执法的能力。

(八)引导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升教师实战化水平素养

教师作为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教师懂不懂实战、会不会实战、教不教实战是学生是否掌握实战化素养的又一个重要关节点。强力推行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长效性制度机制,定期派遣防卫与控制专、兼职教师深入基层锻炼,学习实战、了解实战,将其与教师的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激发教师参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师的实战能力与实战水平。

(九)深入拓宽“校局合作”渠道,强化警务交流合作

理论与实践均证明:警务交流合作是深入导向实战化教学训练、培养实战化警务专门人才的必然选择。防卫与控制课程不能不问世事、关起门来搞教学。要和公安警务实战部门建立长效性、有效性合作交流机制,特别是公安一线参与警务实战较多的部门如公安派出所、交管部门、巡特警。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双方在课程内容设置、真实案例、实战经验教训、人才培养、理论指导方面展开密切交流合作[9]。依托警务实战单位参与对学生的教学训练,使资深一线民警走进课堂、训练场,推进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向一线延伸与拓展。

四、结语

综上可得,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训练必须坚持“一切贴近实战、一切服务实战”的指导思想,以此来提升学生运用防卫与控制技术参与警务实战的能力,同驱并进、多向推动、全面发展,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思想意识、教师实战化素养、警务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多维度提高认识、提出对策、改革完善予以贯彻落实。切合当前时代发展与形势变化,明确办学与教学定位,深入了解当前公安警务实战的需求,了解实战、服务实战,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强力推动防卫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训练向实战化方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民警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环球警务专访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