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宝箱”:货郎
2022-02-03
他们身兼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江湖郎中、算命先生等多重身份,偶尔007、时常996,肩挑百多件货物从这个村走到那个村,引得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天天坐在家门口翘首以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货郎。
在没有网络、没有快递的古代社会,诞生了一种神奇的职业:他们身兼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江湖郎中、算命先生等多重身份,偶尔007、时常996,肩挑百多件货物从这个村走到那个村。虽然这个职业在今天几乎见不到,但曾经那也是一个香饽饽,引得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天天坐在家门口翘首以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货郎。
你想要的,货郎这里统统都有
要说谁是古代的“带货一哥”,那必须得是南宋画家李嵩笔下的《货郎图》。
这不是货郎的第一次亮相。他最早的形象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百戏俑”和“说唱俑”。如果你翻开音乐史和戏曲史还会发现,卖货郎走街串巷的吆喝声,经年累月,成了演说各种故事的说唱艺术,而且该唱腔还被称为“货郎调”。
《水浒传》中就有一段是燕青扮成山东货郎。他打着板,一边唱起了货郎太平歌,一边就把货卖出去了。
那货郎卖的都是些什么?
南宋三大件:木叉、钉耙和斗笠。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就是些普通的种田工具,但在当时,人口猛增让农业生产成了香饽饽。统治者们提倡精耕细作,大力开垦梯田、水利田等,少不了要在工具上下一番工夫。
钱塘江和大运河航运的发展,让你即使住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也能吃到来自广州的荔枝、福建的龙眼,就是来自北方的“山东黄米”也可以在这里吃到。
除了吃的,还有人们关注的生活用品。吃饭用的碗、盘、碟,喝茶用的茶杯和茶壶,陶瓷工艺的发达,不仅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还能让一些商品远销海内外。但小朋友们可不关心这些。他们从家里跑出来,直奔自己最爱的玩具去,风筝、彩旗、拨浪鼓,还有八哥叫喳喳。
你想要的,货郎这里统统都有。毫不夸张地说,货郎把南宋财富密码把握得死死的。
货郎就是一个“移动的百货商店”
那么,货郎在现场到底带了多少货呢?
东西多到十二层的货担还装不下,要货郎插在头巾上,挂在随身的口袋里……你光是看货郎这身打扮就知道东西少不了。
李嵩在货郎的货担上是这么写的,“三百件”。当然,这个“三”还只是虚指,在古代是形容东西多的意思。
带了这么多货都还不是货郎最厉害的地方。怎么让这么多东西显得多而不乱,既让货担显得满满当当,又不会因为太多而溢出来掉在半路,没有个把月的带货经历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李嵩不仅把这成百件货物全部画了下来,就连货物上的细节都没有放过。最典型的就是在风水八卦、文书医书上的“明风水”“杂写文约”“会诵仙经”等字样的刻画,还间接带出了货郎另外有的江湖郎中、算命师傅等多重身份。
用今天的话来说,货郎就是一个“移动的百货商店”以及“万能的兼职打工人”,而李嵩则绝对称得上是一台“人肉照相机”。
李嵩让时间停留在货郎刚走进村子,刚要把沉甸甸的货担放到地上供大伙挑选的瞬间。而早在他走近时,货担上丁零当啷的拨浪鼓等声响就“暴露”了他的到来。家庭主妇一手抱着孩子就迎了出来,另一只手向前伸,好像要喊住跑远了的孩子,让他慢点儿。有些性子急的孩子没等货郎完全卸货,就凑到了担子前挑选好玩的、好吃的。
你可以在《货郎图》上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高兴”。这份一千多年前的快乐,大概就跟我们今天收到快递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谁说这样的日子不美呢
清明上河的集市活动是一期一会,而货郎的“现场直播带货”却是家常便饭。他给平常辛劳的生活带来了时兴的玩意儿、实用的生活必需品,让人们期待着他的下一次到来。
翻开历史书,我们看见的宋代虽然常被打上“积贫积弱”的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代的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远方蓬勃大气的山水被看见,身旁生动的花鸟虫鱼也被看见;特大节日里的热闹被看见,普通人的生活也被看见。不管是宫廷里的皇宫嫔妃,还是市井里头的普通老百姓,在这里,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能被画家们看到,被记录、被留在一张张的画卷之上。
于是,那里有货郎挑着整整十二层的货担,背上“三百件”之多的货物行走在大街小巷。他唱着货郎调,摇起拨浪鼓,带我们回到的是那一个带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时代——不再关注过度奢华的东西,只着眼于身边的寻常,平凡的日子也能成為另一道风景。
(《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