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蜂”有多可怕
2022-02-03
入侵美国的“杀人蜂”是亚洲大黄蜂,体长接近5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蜂。其毒刺吐出的毒液是蜜蜂的7倍,可以连续多次发起进攻并释放剧毒。它们的螫针长达0.6厘米,可刺穿人的衣服,如果被其毒刺刺中,可能丧命。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确认,2021年已在美国西雅图发现了一只“杀人蜂”。
2019年11月,美国西海岸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就首次发现了“杀人蜂”。目前还不清楚它们是如何来到美国的,但这些外来物种十分可怕。
体型庞大、毒性很强、能杀死人类
入侵美国的“杀人蜂”是亚洲大黄蜂,体型庞大,体长接近5厘米,看起来比一些蜻蜓还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蜂。其头部呈橙黄色,腹部有黑色条纹,翅膀则像蜻蜓一样大。
亚洲大黄蜂不但个头大,它的螫针更是长达0.6厘米,可刺穿人的衣服,包括养蜂人特制的加厚衣服。它们的毒刺吐出的毒液是蜜蜂的7倍。不仅如此,不同于蜜蜂“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一次性毒刺,亚洲大黄蜂的毒刺可以连续多次发起进攻并释放剧毒。
如果人们对亚洲大黄蜂的毒液过敏或被多只大黄蜂蜇伤,这可能是致命的。据《泰晤士报》报道,日本每年约有50人被这种大黄蜂杀死。
亚洲大黄蜂以消灭整个蜜蜂群而闻名。当亚洲大黄蜂发现一个蜜蜂蜂巢时,它们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猎杀成千上万只蜜蜂,然后进食或将捕获的蜜蜂喂养它们的幼崽。因为亚洲大黄蜂的外壳坚固,蜜蜂的刺难以刺穿。5到7只大黄蜂同时进攻一个蜜蜂蜂巢,即可轻易攻入蜂窝内部并造成蜜蜂死伤惨重。
用气味标记目标,飞得又远又快
当亚洲大黄蜂發现蜜蜂蜂巢时,会在蜜蜂蜂巢上分泌一种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进行标记,其中含有信息素。这样它们的同伴就会被吸引,然后会带着2到50只蜂前来,开始屠杀。昆虫学杂志《普赛克》刊文称,它们是已知的唯一一种会对食物目标施加气味的黄蜂。
幸运的是,亚洲大黄蜂并不是全年都有威胁。它们在整个冬天都处于相对休眠状态,一般从4月份开始寻找食物。夏末和秋天是它们最具攻击性的时候,也是它们最有可能攻击蜜蜂蜂群的时候。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些亚洲大黄蜂是如何来到北美的,但它们被发现的区域是比较典型的,它们喜欢在低海拔的森林和山区活动,并在地下筑巢。
另外,亚洲大黄蜂还是非凡的飞行家。它们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英里(约32千米),一天可以飞行480英里(约772千米)。幸运的是,当它们远离家园时,攻击性较弱。但如果它们发现你的附近有一个亚洲大黄蜂蜂群时,那么你可能会处于危险之中,因为它们会攻击你以保护自身免受潜在威胁。
多次袭击美国,危害很大
2019年,华盛顿地区就发现了第一只亚洲大黄蜂并将其抓获。2020年10月,华盛顿地区再次发现了6只亚洲大黄蜂,当时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寻找这些大黄蜂的巢穴,然后进行摧毁。虽然当时发现的亚洲大黄蜂看起来只有6只,但是可能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亚洲大黄蜂,而后来的搜索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2020年底,华盛顿的科学家就成功摧毁了第一批发现的亚洲大黄蜂巢穴。在这一批巢穴中就有多达500个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活体标本,其中有近200只蜂后。
因为这类型的大黄蜂所选择的食物主要是一些小型昆虫,所以,蜜蜂就成了这些大黄蜂的盘中餐。蜜蜂对北美农业的许多方面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帮助许多不同的作物授粉,包括苹果和各种浆果。蜜蜂数量的急剧减少已经够麻烦的了,如果不迅速根除亚洲大黄蜂,可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而且,亚洲大黄蜂在美国属于外来物种,目前在美国并没有天敌,所以其在美国发展也较快。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就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
不过,也无需过度担心,除掉“杀人蜂”是有可能的。昆虫学家正在用毒药、陷阱等方法捕杀这种蜂。除了人类的行动外,蜜蜂自己也会发起反攻。当本土蜜蜂注意到亚洲大黄蜂入侵时,便会将危险信息传递给同伴,一起将大黄蜂引到蜂巢中。在那里,其他蜜蜂集体扑向入侵者,围绕其形成蜂团,并迅速拍打翅膀产生热量,将入侵的大黄蜂活活“热死”。
(《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