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达:能看到世界每个角落
2022-02-03范可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攻关,中国雷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如今中国雷达已形成了陆海空天四维一体的装备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陆地上,14多亿中国人民正平安幸福地享受着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在这平安美好的背后有着无数个你看不见的守护者,它们日夜不停地为祖国国土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编织着“金钟罩”和“铁布衫”。它们,就是中国雷达。
中国雷达的高光时刻
2021年7月1日,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解放军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直升机、战斗机分别组成“100”“71”字样掠过长空,15架歼-20飞机组成3个梯队呼啸而过,教练机拉出10道彩烟。
这是人民军队的荣光时刻,也是中国雷达的高光时刻。在飞机编队中,由航空工业研制的歼-20战斗机,配备着由中国电科研制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备受瞩目,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雷达的蓬勃发展历程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国防部第六厅建立了“特种电讯器材修理所”。两年后,国民党在南京征地80余亩,建造了一座1000余平方米的研究所,这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的“小红楼”。1949年,解放军渡江后,雷达研究所光荣起义,全部雷达、器材物资、车辆、文件档案完整地被我军顺利接管。雷达研究所也就是现如今的中国电科14所,获得了新生。中国雷达工业自此拉开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蓬勃发展历程的帷幕。
1953年,第一部自行设计的国产雷达在中国电科14所正式诞生,被命名为314甲中程警戒雷达。该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125公里,这也是我国第一批装备部队的国产雷达。
1964年,我国“两弹”即将研制成功时,毛泽东提出“有矛必有盾”理论,从我国战略防御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要发展我国的反弹道导弹项目。不久,该研制工作便正式启动,并定名为“640工程”。其中预警雷达系统被称为“640-4”工程。
同年,国防科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组织7010雷达立项。1977年11月22日,7010雷达飞行检验成功,标志着我国第一部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
314甲,7010……在中国电科14所诞生了中国雷达的诸多“第一”——第一部中程警戒雷达、第一部相控阵雷达、第一部预警机雷达……中国雷达工业也从修配仿制到自主研制,开启了新的征程。
中国雷达有多强
在新的世纪,中國雷达继续努力前行。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攻关,中国雷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如今中国雷达已形成了陆海空天四维一体的装备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疆土幅员辽阔,但“一点都不能少”。陆基雷达作为国土防空的主力装备,守卫着国土的每一个角落。第四代反隐身情报雷达具备对低空、慢速、隐身目标的卓越探测能力,在适应高原、沙漠、山区等全地形环境的同时,在强对抗环境下也表现出色。部分装备更是在与西方主战雷达的同台竞技中大放异彩,有效实现了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技术超越。
不能制海,必为海制!我国海军早期舰艇警戒、火控雷达普遍采用常规机械扫描体制,与国外先进的相控阵体制雷达在技术和作战能力上差距巨大。当时的中央领导在落后的雷达技术面前,直接瞄准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一部传统雷达的研制周期在20到30年,而我国仅用了10年就让海军拥有了世界尖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领空安全,不容侵犯!机载火控雷达作为战斗机实施火力攻击的眼睛和向导,决定着战斗机的战斗水平,对取得战斗胜利至关重要。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仅有几个发达国家能研制出先进机载火控雷达。我国基础薄弱,曾经寻求过和西方国家联合研制相关技术,但最终被外国专家以各种理由搪塞迟滞我国的科研进程。
关键时刻,贲德院士带领中国电科14所科研团队迎难而上,突破封锁,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一举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有力助推国家新型战斗机的升级换代。
追梦太空,从未止步!从航天发射场到国内其他测量站点,从陆地到远航深海的测量船,我国的精密测量雷达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在茫茫天宇之中对飞船的发射、运行、回收进行空中跟踪接力,使飞船始终置于被探测、跟踪与控制之中。
视野全球第一的“三面阵”广角机载火控雷达、全球最受瞩目的反隐身情报雷达……中国雷达已从几十年前的一片空白发展到如今的领跑世界。
中国雷达不仅在军工方面表现出色,同时也在利用高精尖的技术优势布局服务于民用产业。未来,中国雷达仍将大放异彩!
(《航空知识》 范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