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畅与误诊同样可怕
2022-02-03
新传奇 2022年4期
近日,83岁的龚婆婆因为在重庆江津区某医院被诊断出艾滋病(HIV)而情绪崩溃,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直到得到江津区疾控中心答复“阴性”后,龚婆婆才缓过神来。龚婆婆的主治医生表示,他在出院报告的注意事项注明了“一周左右返院查看HIV确诊实验结果”,这不算误诊。
在老人误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复检结果出来的这段时间里,老人的家庭可谓天翻地覆。不仅老人自己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老人的家属为了防范感染也是煞费苦心。他们不仅将老人的衣物集中烧毁,还四处托朋友为老人购买相关药物。对此,我们必须先明确一点,那就是艾滋病并不可怕,我们不要对艾滋病毒携带者致以异样的眼光和看法,不要谈“艾”色变。
艾滋病的确证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一般来说,HIV抗体检测分为初筛试验、复检试验、确证试验三类。只有确证实验阳性时才可以由专业人员明确告诉来访者,他(她)已感染了HIV。医生在告知情况时明显存在表述不清晰、说明不够严谨等问题。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医生应当在出院时给予特别的关注。毕竟,和医生相比,患者及其家属的信息显然并不对称。这就更需要医患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尤其是涉及比较敏感的病症,更需要医生用专业的知识,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這样才能解开心结,避免出现龚婆婆所遭遇的尴尬。
如今,一些医院面向老年人群推出了出院考试或出院提示卡等服务,通过这种贴心的形式,让老人及其家属了解和掌握与其病情相关的知识,从而保证老人在出院后能够心里有底、遇事不慌。
误诊或许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沟通问题则可以避免。如果服务更贴心、沟通更畅通,那么医患关系自然也就更和谐。
(《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