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新品种“川荞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02-03王俊珍周美亮李发良张凯旋朱剑锋沈阿衣洛古有夫姚聚红殷远杰伍东明
王俊珍 周美亮 李发良 张凯旋 朱剑锋 沈阿衣洛古有夫 姚聚红 殷远杰 伍东明 张 杰
(1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615000,四川西昌;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00081,北京;3昭觉县农业农村局,616150,四川昭觉;4甘洛县农业农村局,616850,四川甘洛)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凉山苦荞种植历史悠久,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凉山是最早种植和开发苦荞的地区。凉山州17个县、市,海拔1500~3500m的区域均可种植苦荞。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年均产量11万t。凉山州从事苦荞麦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已有近40家,产品有苦荞茶、苦荞粉、苦荞方便食品、芦丁香菜、苦荞生粉和苦荞麦日用品等六大系列。凉山彝族对荞麦主要食用方式有荞粑、烧馍、煎饼、荞米饭、糊羹、凉粉和扎扎面等。苦荞是凉山州高寒冷凉地区的主栽农作物。通过优质苦荞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推广,对这些产区经济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项目组以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抗逆优良品种为目标,经过长期的定向培育,选育出了苦荞新品种“川荞6号”。
1 亲本来源及特点
“川荞6号”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高寒农业研究所(原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通过将地方品种“额乌”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苦荞新品种。“额乌”是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地方品种,株高110~120cm,主茎节数13.1,主茎分枝数3.6~4.0。籽粒长锥,灰褐色,单株粒重1.6~3.0g,千粒重19~21g,产量 1500~2000kg/hm2,生育期 75~80d。
2 选育方法及过程
2009年,在四川省昭觉县补约乡洼以村本地主栽品种“额乌”良种繁殖田中筛选植株健壮、花序大且集中、分枝区长,叶片不早衰、株型紧凑,单株粒数多、千粒重高、籽粒饱满整齐、粒色光亮的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系谱法选育,通过株行选择、株系鉴定和品系鉴定,于2016年育成新品系,系谱号为“额乌2009-5-3-2-2-1”,命名为“额尔2009-5”。2017-2018年,在凉山州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19-2020年参加由重庆市组织的荞麦区域试验及2020年生产试验。2020年12月通过重庆市种子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专家进行的田间鉴定,命名为“川荞6号”。2021年11月通过重庆种业协会农作物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渝品审鉴202110”。
3 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3.1.1 植物学特征 “川荞6号”幼苗出苗整齐、健壮,幼茎绿色,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花为绿白色,无香味。主茎节数11.5个,株高适中,为100~110cm,有效分枝2~5个,花序柄短,结籽集中,籽粒饱满、长锥、暗灰色,株型紧凑,结实率高,平均单株粒重2.5~4.5g,千粒重22~24g。叶片、籽粒和植株等特征见图1。
图1 “川荞6号”的植物学特征Fig.1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Chuanqiao 6”
3.1.2 生物学特性 “川荞6号”为中熟品种,在南方生育期74d左右,略早于对照品种“九江苦荞”,早熟4d左右。该品种抗倒伏,田间生长势强,生长整齐,落粒性轻(图2);抗旱,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性好。
图2 “川荞6号”的大田生产Fig.2 The plant morphologies of“Chuanqiao 6”
3.2 产量表现
3.2.1 凉山州5个点区域试验 2017年,参加凉山州5个试点荞麦区域试验,“额尔2009-5”平均产量居第1位,5个点平均产量2119.95kg/hm2,较“依额”(对照1)和“九江苦荞”(对照2)分别增产150.00和156.45kg/hm2,增幅分别为7.61%和7.9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点比例达100%。2018年续试,“额尔2009-5”平均产量居第1位,5点平均产量1810.05kg/hm2,较“依额”和“九江苦荞”分别增产127.95和150.00kg/hm2,增幅分别为7.61%和9.04%,增产显著,增产点比例达100%。2年10点次平均产量1969.95kg/hm2,较“依额”和“九江苦荞”分别增产179.25、229.95kg/hm2,增幅分别为10.01%和13.22%,增产点比例达100%。
3.2.2 重庆市荞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019年参加重庆市荞麦区域试验,“额尔2009-5”平均产量居第3位,5点平均产量1927.80kg/h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89.85kg/hm2,增幅4.89%,3点增产,增产点比例为60%。2020年续试,“额尔2009-5”平均产量居第1位,5点平均产量 2048.55kg/hm2,较对照增产282.3kg/hm2,增幅15.98%,3点增产,增产点比例为60%。2年10点次平均产量1988.10kg/hm2,较对照增产 186.00kg/hm2,增幅10.32%,6点增产,增产点比例达60%。2020年,“额尔2009-5”在重庆市荞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 1779.30kg/hm2,较对照增产164.55kg/hm2,增幅 10.19%。
3.3 品质分析
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重庆站测试,“川荞6号”籽粒蛋白质含量9.01%、脂肪含量1.5%、碳水化合物含量61.8%、总黄酮含量2.6%、膳食纤维含量14.6%、灰分含量2.1%。
4 栽培技术
4.1 土地选择
选择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养分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
4.2 选茬整地
荞麦忌连作。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谷类和绿肥,其次是玉米、小麦和燕麦茬口。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在多雨季节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应作畦开沟,排水防涝。
4.3 适时播种
南方春播一般在清明前后即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夏播在夏至前后即5月中下旬播种,秋播在立秋前后即8月上中旬播种。
北方一般春苦荞区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夏苦荞区(复播)要抢时早播,一般是前茬收获后及早播种,即6月中旬至6月下旬。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播种量。中等肥力土壤,一般情况播种量为60kg/hm2,种植密度为135万~165 万株/hm2。
4.4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1次中耕除草在幼苗6~7cm时结合间苗定苗进行,第2次中耕在苦荞麦封垄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中耕深度3~5cm。
4.5 平衡配方施肥
一般用优质农家肥7500~15 000kg/hm2和磷肥300~375kg/hm2作基肥;用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或磷酸二铵作种肥,可与荞麦种子拌匀混合使用。出苗后视苗情长势情况,用速效氮肥尿素75~120kg/hm2提苗。
4.6 病虫害防治
苦荞病虫害的防治应以农田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在生产上应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实行深耕,以减少病虫来源。同时,通过精耕细作,培育壮苗,加强管理以增强幼苗的抗病和抗虫能力。
苦荞常见病害主要有轮纹病、立枯病和霜霉病等。在发病初期,轮纹病需要喷施质量分数36%的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防治[1];立枯病需要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600~1000倍液进行防治[2];在霜霉病发病初期,需要喷施相关药物,如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交替使用[3]。
苦荞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荞麦钩刺蛾、二纹柱萤叶甲和西伯利亚龟象等。药剂防治一定要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蚜虫用2.5%溴氟菊酯4000倍液喷雾防治;钩刺蛾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二纹柱萤叶甲在苦荞现蕾至开花始期进行药剂防治,用云菊5%乳油1000倍液喷雾;西伯利亚龟象用噻虫嗪拌种结合叶面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能有效防[4]。
4.7 适时收获
苦荞具有无限生长特性,边开花边结实,同株上籽粒成熟不一致,结实后期早熟籽粒易落,所以适时收获是高产丰收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证明,因失时收获减产可达10%~20%。一般以植株75%左右籽粒呈现本品种成熟色泽为最佳收获期,也即全株中下部籽粒呈成熟色、上部籽粒呈青绿色、顶花还在开花时为最佳。
苦荞麦收割宜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11:00前进行,收割植株应就近小把中空竖立放置3~4d,以防止籽粒霉烂,且利于未成熟籽粒进行后熟。脱粒前后应尽可能减少搬运次数,以防止落粒。选择晴天进行脱粒,晾晒籽粒,含水量以9%~12%为宜,入库前最高不超过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