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闸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022-02-03谢韬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谢韬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现行规范明确指出,对大体积自拌砼进行浇筑期间,施工人员应重点关注混凝土体积变形情况,严格控制混凝土水化热,避免由于温升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给项目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考虑到大体积砼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内外温差过大,要想解决该问题,关键是要从材料、施工技术着手,在调整材料配合比的前提下,根据现场情况选取恰当技术并完成施工,确保项目最终所呈现出效果能够达到预期。
1.项目概况
某船闸的闸室底板近似矩形,施工区域长度为29m,宽度为27m,各部分厚度在2.5m左右,体积在2000m³以上,闸室底板砼标号为C30。考虑到施工期间外界温度较低,故提出薄层推进与分层浇筑相结合的方案,希望能够尽量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使船闸尽快投入运行。
2.项目施工方案
为确保施工安全,正式施工前,施工方聘请了专业人员对闸室底板的受力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随后,对重点部位进行建模,通过模拟施工过程,明确既有方案所存在不足,确保潜在问题均能够提前得到解决[1]。在本项目中,施工方计划先将混凝土泵送到指定位置,再按照从底板两侧到底板中心的顺序进行浇筑,在此期间,应严格控制所浇筑混凝土厚度和两次浇筑施工的间隔,保证层厚不超过50cm、施工间隔不超过4h,这样做能够降低混凝土出现冷缝的概率。
3.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对施工技术所提出的要求极高,在施工期间,应时刻关注现场情况并控制水化热,以免混凝土受水化所产生温差影响而出现大量裂缝。由此可见,在前期准备阶段,施工方应当结合项目情况,准备施工所需材料、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环节有序推进。
3.1 准备材料
3.1.1 矿粉
本项目选用S95矿粉,在改善自拌砼和易性的前提下,对水泥使用量加以控制,将水泥所产生水化热降至最低,避免混凝土温度快速提高,给施工造成影响。
3.1.2 水泥
由于本项目对混凝土保水性、抗渗性所提出要求较高,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施工方最终决定使用P.O42.5水泥,根据现场情况,酌情加入添加剂,在优化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基础上,使其所表现出抗渗、抗裂能力达到预期。
3.1.3 粉煤灰
粉煤灰不仅能控制水化热,还可以优化混凝土和易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和易性,有关人员决定掺入适量粉煤灰。需要注意的是,该做法会降低混凝土的抗裂及抗渗能力,因此,除特殊情况外,粉煤灰占比均不得超过15%。
3.1.4 细骨料
细骨料选用机制中砂,混合中砂粒径在0.5mm以上,含泥量在5%以下。研究表明,按照一定比例拌制大粒径粗砂及中砂,同时用混合砂替代细砂,可以有效控制用水量及水泥使用量,其中,用水量能够减少约10%,这对减缓混凝土温升速度具有重大意义[2]。另外,还应当了解一点,即:混凝土收缩程度将随着温升速度得到控制而有所减轻。
3.1.5 粗骨料
将5mm至25mm粒径的碎石作为粗骨料,同时保证其含泥量在1%以下。研究表明,由大粒径石子配制混凝土,不仅能够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及和易性,还能够减少水泥、水添加量,并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得到有力控制。
3.1.6 添加剂
由于客户方并未对添加剂类型提出具体要求,施工方决定结合自身经验确定添加剂类型,在配制本项目所用混凝土时,先后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添加剂,分别是微膨胀剂、高效泵送剂,其中,微膨胀剂的掺入量为23kg/m3,其作用是补偿自拌砼收缩,改善混凝土所具有抗裂性,泵送剂减水率可达到18%以上,具有降低水化热的作用。另外,施工方还决定加入适量UF-500纤维素,该添加剂不仅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分散性,还不会出现泌水离析、起球结块等问题。选型工作结束后,将纤维素混入混凝土,保证拌和所得混凝土表面平整且不存在纤维外露的情况[3]。抗裂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随着纤维素的加入大幅度降低,经过28d的养护后,混凝土整体抗压强度能够达到35MPa左右。
3.2 确定配合比
项目施工所用混凝土为自拌砼,要求施工人员以预设技术指标为依据,结合现场情况、既有资源,对混凝土配合比加以确定,同时根据试配效果,对配合比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自拌砼性能符合要求[4]。本项目所使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 自拌砼配合比
3.3 其他准备工作
正式施工前,还要完成以下工作:其一,安装闸墩插筋、底板钢筋,验收隐蔽工程。其二,标明底板标高,为后续找平混凝土提供便利。其三,对门槽插筋进行安装。第四,准备覆盖测温管、竣工养护所需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土工布、塑料薄膜等。
4.施工技术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极大,要想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关键是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在本项目中,施工方对施工人员提出了以下要求:
4.1 充分振捣
浇筑混凝土前,先要结合现场布局、施工需求对振捣器进行安装,保证各泵车所配备振捣器数量相同。考虑到混凝土坍落度相对较大,极易出现流淌的情况,因此,现场共需要配备3台振捣机,其中1台振捣器负责对流淌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剩余2台振捣器则负责振捣顶部混凝土。本项目中,先要处理出料口附近混凝土,打造出理想的流淌坡度,再对混凝土进行全面振捣,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对振捣时长、设备移动距离和振捣深度加以控制,以免浇筑带相交区域出现漏振或其他状况,影响最终施工效果。
4.2 处理泌水
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期间,底板表面会汇聚大量浆水、泌水,施工人员应提前设置软管污水泵,及时排出底板所聚集浆水、泌水。压实混凝土表面后,再借助真空吸水机吸出剩余浆水、泌水,控制水灰比,使混凝土所表现出耐磨性、整体强度以及抗裂性达到行业最新标准。
4.3 加工表面
泵送混凝土往往具有极大的坍落度,且混凝土表面所覆盖水泥砂浆厚度偏厚,出现裂缝的概率较大,为避免出现裂缝,施工方制定了以下方案:先对混凝土表面做真空吸水处理,在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前,由专业人员手持磨浆机反复打磨混凝土表面,压实后,尽快用铝合金材质的长尺将表面刮平。混凝土终凝前,再次压实并打磨混凝土表面,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降低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的概率,另一方面能够改善其表面的强度与光滑程度,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
4.4 及时养护
施工结束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为期14d的养护,在养护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内外温差,以免由于温差过大,形成超出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温度应力,进而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本项目所采用养护方案如下:浇筑后,先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再在塑料薄膜上方覆盖土工布。虽然混凝土具有水化速度快的特点,但在薄膜、土工布的双重保护下,混凝土温度下降速度和内部水分蒸发速度,均会有所放缓。另外,实际施工中,有关人员应以测温结果、外部环境为依据,调整养护方法和拆模时间,保证闸室底板所存在温差始终在25℃内。
4.5 控制温度
4.5.1 准备设备
分别在施工现场、底板内和表面布设热电偶,通过高精度毫伏表监测温度数据,为确保监测所得数据准确,有关人员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保证监测所用热电偶均已经过标定,二是绝缘处理效果满足行业最新要求。如果需要监测温度,只需要将热电偶固定在指定钢筋上,等待3min至5min即可,监测结束后,监测区域的温度将直接显示在毫伏表上。
4.5.2 布设测点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代表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原则,对测点进行布设。考虑到闸室底板近似矩形,故决定先连接两条对角线,再沿对角线布设4个测点,保证每条对角线均有2个测点对应,同时在底板四边分别布设测点,确保各边均有4个测点对应。此外,还要在现场布设1个测点,通过该测点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4.5.3 监测温度
施工方计划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进行测温,待绑扎钢筋等环节结束,便可以着手布设温控测点。第1d至3d,每隔2h进行一次测温;4d至6d,每隔3h进行一次测温;7d至9d,每隔5h 进行一次测温;10d至14 d,每隔7h 进行一次测温。将监测数据同步给监理方和其他有关部门,保证各参建方均对温差、环境温度和测点温度具有准确了解。若监测温差始终未超过25℃、温度最高不超过75℃且度下降速度在3℃/d以内,则表示项目不存在质量问题。
4.5.4 结果讨论
汇总并分析监测数据,可对测点温度最高值、温差具有准确了解。在本项目中,监测期间外界平均温度是12℃,测点温升情况与时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温度变化曲线
研究表明,各点上层温度最高处于51℃至58℃间,中上层温度最高处于67℃至71℃间,中下层温度最高处于68℃至71℃间,下层温度最高处于55℃至69℃间。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以监测所得数据为依据,对保湿及保温方案进行了及时调整,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与外界温差始终处在可控范围内。另外,各点温度发展趋势大致相同,即:温度随时间推移而上升,浇筑施工结束72h后,温度达到最高,其中,上层散热速度最快、温度最低,中层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层温度。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上层大体积混凝土降温幅度大、速度快。其二,中层散热难度大。其三,浇捣期间下层大体积混凝土温升幅度相对较小,其温度所出现变化可忽略不计,可通过预埋冷却水管的方式,对温度加以控制。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制作冷却水管,将水管固定在架立钢筋上,并错开承台主筋进行布设。其次,接通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管口,确保不存在渗水、漏水的情况。最后,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通水,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冷却水管,则可在振捣后通水,水流量以1.2m³/h至1.5m³/h为最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分层浇筑、更改浇筑时间等方法,对温度进行控制。
5.结论
本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使用期间底板未出现明显的裂缝或其他病害,无论是抗渗指标还是结构强度均能够达到行业最新标准。现将研究所得结论归纳如下:首先,在控制水泥用量的前提下,酌情加入适量纤维素和其他添加剂,可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得到明显降低,同时其抗裂性能也会得到改善。其次,科学选用施工技术,一方面能够控制水泥用量与温升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裂缝出现概率。最后,实时监测项目温度,有助于施工方全面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度的差异,为后续包括养护在内的多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