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前教育师德师风养成之路初探

2022-02-03郭金兰

南方论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情操师德师幼师

郭金兰

(茂名开放大学 广东茂名 525000)

古语有云: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所谓“幼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是由幼儿园教师运用各种玩具教具和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系统地对3 ~6 周岁的儿童实施的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它是为一个人一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取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 岁前培养成功”。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亿万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而要办好学前教育,关键在幼儿教师,而幼师之根本则在于其师德师风。不能想象一个师德不良、师风不正的幼师能教育好儿童。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师德师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组织部等七部委相继联合作出规范学前教育发展和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为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幼师的师德师风集中体现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和扎实学识等方面。现仅就我国学前教育师德师风养成之路径,谈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坚持理想信念以引领幼儿教师师德师风

在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强调,评价和衡量教师队伍素质高低的第一标准,不是别的什么,就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是调动教书育人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所谓“师德”,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风”就是教师的风度风范,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在师德师风中,理想信念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以及由此确立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人无理想不立,人无信念则不达。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生死攸关的。对一个幼儿教师来说,则更是如此。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立身立教,更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民族的未来。我国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9 月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都深刻揭示了身为“师者”,“传道”是居于第一位的职责。而作为传“道”者,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有“道”和行“道”。这里所说的“道”,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尤其是幼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时期是人性格形成、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心智发展极不成熟和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着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幼儿教师,首先就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以这一要求为基准。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坚守道德情操以涵养幼儿教师师德师风

所谓道德情操,通常指道德情感和道德操守的结合,既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又是构成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它是人们一种内在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支持作用。在不同社会和不同时代,道德情操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所倡导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今天仍然是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倡导的道德情操则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还包含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涵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教”人以从“师”的职业群体,是教育、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成为“人之模范”,首先就体现在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性、职业角色和职业任务所决定的。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时不时地总在诸如善恶美丑、是非曲直、义利得失等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又怎么能“教”学生以从“师”呢?这样岂不是既误人子弟又害国殃民吗?

教师坚守的道德情操,是其深厚的文化品位和知识修养的体现,既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修养的过程就是坚守的过程。教师在坚守道德情操中,主要是要做到坚持“五个统一”。一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书”与“育人”,是教师两项交织在一起的根本职责,二者不能偏废。教师要坚持在向学生传授某方面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根据国家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发展实际,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二是要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教师在教学教育中,“言传”是基本的手段和途径,而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身教”更为重要。要用“身教”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要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教师的最基本素质。丰富的知识是锤炼道德情操的根本基础。教师只有成为学习型、智慧型的教师,才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心问道”。但“问道”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关注社会,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社会的人,而且知识又都是社会的知识。四是要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方针,但自由不能背离规范,正所谓“学术有自由,讲台有纪律”,只有遵循规范才有自由可言。否则,就有失自身的道德情操和师德师风。

三、严格监督考核以强化幼儿教师师德师风

一个人遇到师德师风好的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幼儿园也好,一个学校也好,一个民族也好,都希望拥有一大批师德师风好的老师,这是幼儿园的幸事、学校的幸事、民族的幸事。目前,我国各类幼儿园教师的绝大多数都是师德师风好的,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师德师风问题。比如,有个别人或者理想信念模糊,或者育人意识淡薄,甚至有极个别人违反师德,猥亵、虐待、伤害幼儿,影响幼儿健康成长,严重损害幼师队伍形象。这些情况警醒我们,对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和能力水平,要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新需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把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幼师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建设出来、培养出来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强化幼儿教师师德师风,在很大程度上关键在“底线”职业道德,即国家相关部门所规定的幼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没有规范,就无所依从。这既是师德师风的“立”“建”和“导”,其中的禁行性规定又是“底线”,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家加大了幼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教育部制定印发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了新时代幼儿教师职业规范和“负面清单”,针对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这是建设业务能力精湛、师德师风过硬、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广大幼师加强自我修养、规范职业行为、严格自我约束提供基本遵循。这些职业规范和“负面清单”,是对全体幼师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我们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好“十项准则”和“处理办法”,自觉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师德师风水平。

我们要看到,良好的师德师风也是督导出来、考核出来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要将师德师风摆在幼师考核的首要位置,针对幼师职业规范和“负面清单”,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师德师风考核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坚持用价值立标、用事实说话、用榜样引领、用奖惩激励。同时,要构建政府、幼儿园、幼师、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加强政府督导,加强园内监督,强化社会监督,尤其要强化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对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绝不姑息,情节特别严重的要坚决清除出幼师队伍,终身不得从事教育工作,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着力营造全社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氛围。

总之,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全社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长抓不懈。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缺点改正过来,力争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民教师。

猜你喜欢

情操师德师幼师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男幼师荒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