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日本敬语政策的嬗变及其影响

2022-02-03洪仁善姜言胜

东方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敬语国语日本

洪仁善 姜言胜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敬语是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它首次出现在今存日本文献中的时间是1874 年①[日]田中義廉:『小学日本文典』1—3,東京:雁金屋清吉,1874 年。,但日本人使用敬语的时间当早于这一时间。至二战前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日语敬语在形式、用法、属性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非常发达的体系,堪称日语的一大特色。从发展史的视角来看,日本敬语的使用经历了由“绝对敬语”②绝对敬语概念由金田一京助提出,指对于特定的人或阶层,不管谁论及,都要使用特殊的语言;一般来说,能够作为绝对敬语尊敬对象的只有帝王与神。详可参阅金田一京助:『国語研究』,八雲書林,1942 年。时代到“相对敬语”③相对敬语指话题人物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根据与听话人关系的不同而确定是否使用敬语,且所用敬语也可因听话人不同而有所变化。时代的演化过程,敬语本身亦从之前表示阶级上下身份关系的封建主义产物逐渐转型为国民语言中必不可少的表示民主平等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这一演变进程,与近代日本政府先后发布的三次敬语政策及其背后的政治体制变革、国民思想演变、社会变迁等因素密切关联。

一、《今后的敬语》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昭和天皇通过广播宣读了《终战诏书》。同年9 月2 日,盟军受降仪式在停泊于东湾外的美国海军密苏里战舰上举行,日本自此进入了为期7 年的美军占领时期①宋念申:《发现东亚》,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 年,第 267—288 页。。1946 年1月1 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首次否定了天皇的神性,让天皇重新做回普通人。同时,在美国当局的建议下,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民主改革,并把罗马字②罗马字:此指使用拉丁字母来表记日语的一种方法。定为日本国字。1946 年11 月3 日,日本颁布《日本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社会政治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处置日语中与原有政治体制密切关联的敬语,是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日本国语审议会于1950 年6月设置敬语委员会,以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京助为会长,正式开始了敬语审议、修正工作。

对当时的敬语审议工作,《朝日新闻》这样报道:“国语审议会已开始审议‘敬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日本国民满怀期待民主主义时代的敬语的存在方式。”③[日]朝日新聞社:「敬語の正確な使用方法」,『朝日新聞(朝刊)』,1950 年12 月4 日。在还处于美军主政时期的日本,敬语问题的走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日本国语审议会近两年的工作,《今后的敬语》于1952 年4月正式公布。这一在特殊背景下出台的敬语政策,反映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与时代主题。

(一)政治体制变革与敬语政策的走向

1946 年颁行的《日本国宪法》,是区隔日本战前与战后的根本界标。它的出台,意味着政教分离、神道废止、天皇虚位、主权在民等近代性原则首次在日本获得了学理和法理的保障④韩东育:《从近代化到近代性:日本新旧宪法的思想史解读》,《历史研究》2021 年第6 期。,标志着西方现代民主制在日本的开始施行,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体制在日本的正式确立。而政治体制的变革,直接决定了日本敬语政策的走向,并最终导致敬语性质的变化。

对于敬语的使用问题,当时的国语审议会有过争论,主要意见有三:1.敬语是日语的特征之一,应继续使用;2.在民主主义国家,不应使用敬语;3.敬语表尊敬之意,民主主义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互相尊敬对方,因此应在一定程度内保留敬语。⑤[日 ]国語審議会:『第 1 期第 15 回総会議事録』,1952 年 6 月 2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01/bukai05/index.html.最终,国语审议会依据第3 种意见进行审议。在该意见的选定过程中,金田一京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研究,当时向国语审议会提交敬语提案的敬语委员会成员,只有金田一京助一人。⑥[日]安田敏朗:『金田一京助と日本語の近代』,東京:平凡社,2008 年,第20 頁。对敬语问题,金田一京助早在二战结束之前就有过深入研究。此次敬语问题的审议工作,基本是按照他的构想推进的。但颇具戏剧性的是,此前他曾这样批判来自美国民主主义者的观点:“有人认为日语的敬语规则特别繁琐,应废除敬语,从而实现四民平等。这种观点是来自美国等国家的万恶的平等观,他们根本不了解日语的独特优势。”⑦[日]金田一京助:「女性語と敬語」,『婦人公論』(9),東京:中央公論社,1941 年,第109 頁。而二战后《日本国宪法》的出台,直接确立了民主主义政治体制,并对当时敬语政策的走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金田一京助不得不与日本政府保持同一步调。他一改此前的批判话风,大力呼吁国语审议会在民主主义前提下讨论敬语问题,从而最终促成了《今后的敬语》的出台。

(二)男女平等原则与人称代词的变迁

对于人称代词,日本政府1933 年颁行的《中等学校礼节要项解说》和1941 年颁行的《礼法要项》都规定,对同辈通常使用表第二人称的“あなた”一词。①[日]帝国実行教育会:『中等学校作法要項解説』,東京:帝国教育学会発行,1933 年,第43 頁;[日]礼法研究会:『礼法要項解説』,東京:帝国地方行政学会,1941 年,第60 頁。而1952 年颁行的《今后的敬语》中,国语审议会明确建议:在公共场合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私”(わたくし),第二人称代词使用“あなた”。这一变化与战后日本日益强化的男女平等原则关系紧密。

较之其他语言,日语其实很少使用第二人称。“あなた”一词的表敬意程度,在二战前属于中等,二战后则逐渐降低,而且多用于夫妻之间②该词偶尔也用于处在同等地位和同龄人群间,抑或称谓下属,但使用频率都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由表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逐渐演变为需要审慎使用的人称代词。日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则较为常见,但此前用法极为烦琐。前述《礼法要项》即规定:“通常使用‘私’(わたくし)③其中的日语读法是笔者补注,下同。,对长辈也有使用姓氏或名字的时候。男性对同辈可以使用‘僕’(ぼく),但不能用于长辈。对有特别关系的长辈,想表达格外敬意的时候,不使用‘私’,使用姓氏或名字更加郑重。对‘吾輩’(わがはい)‘吾々’(われわれ)‘僕’(ぼく)的用法一定要注意。这些不是女性使用的语言。”④[日]礼法研究会:『礼法要項解説』,東京:帝国地方行政学会,1941 年,第59 頁。这里强调的,显然是使用对象的性别差异。但《今后的敬语》明确取消了这一差异:“原则上男女都以‘わたし’‘わたくし’为标准。”“女性语言中使用着非必要的敬语或美称(例如对‘お’的过度使用等)。希望通过女性的反省与自觉,逐渐纯化女性用语。”⑤[日 ]国語審議会:『これからの敬語(建議)』,1952 年 4 月 14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01/tosin06/index.html.

日语中人称代词的变迁,明确反映了二战后逐渐强化的男女平等原则。1945 年10 月,作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的麦克阿瑟向日本政府发布了五项重大改革指令,其中第一项就是解放妇女,给予妇女参政权。1947 年,日本颁行《日本国宪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女性的合法权益,并提出了一系列与男女平等问题相关的理念与基本原则。如其第24 条则提出了“家庭生活中的个人尊严和两性平等”等理念,其第14 条第一则规定:“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关系中,都不得意人种、信仰、性别、社会身份以及门第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就为日本历史上男女不平等划上了终止符,也奠定了《今后的敬语》取消敬语使用中性别差异做法的法律基础。

(三)神性否定与皇室用语的修订

词汇是语言中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时候,词汇系统总是异常活跃,以其敏感、活跃的特点及时而又直接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⑥王红梅:《当代汉语新词语专题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87 页。日本皇室用语特别是昭和天皇所用人称代词的变化,即真切地反映了这个道理。

在1947 年6 月23 日召开的新宪法下第一届国会开幕式上,昭和天皇说:“今天在第一届国会开幕式上,能与代表国民的人士们齐聚一堂,我深感欣慰。”⑦[日]第1 回国会衆議院本会議会議録(第6 号),1947 年6 月23 日,https://kokkai.ndl.go.jp/#/detail?minId=100105 254X00619470623¤t=1.这里的“我”,使用了“私”(わたくし)这个日本国民普遍使用的人称代词。但在1945 年8 月15 日通过广播宣读的《终战诏书》中,他使用的仍是“朕”这个天皇专属用词。天皇所用人称代词的改变,是1946 年颁行的《人间宣言》的直接结果。该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性,从而提出了关于天皇及皇室敬语的使用问题。稍后颁行的《日本国宪法》,更使天皇及皇室敬语的调整问题变得刻不容缓。因此,同年8 月,宫内厅与媒体之间就皇室敬语的使用问题达成协议。在天皇及皇室用语方面,日本开始使用一些普通词汇范围内最表敬意的词汇,如将“玉体/圣体”改为“身体”,将“天颜/龙颜”改为“御颜”,等等。皇室用语的这一变化,表明日本从“绝对敬语”时代进入到了“相对敬语”时代。

综上可知,美军占领时期颁行的《今后的敬语》,反映了日本当时的政治背景与时代主题。首先,敬语从表示阶级上下身份关系的封建主义的产物,在战后转型为表示民主平等状态下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敬语性质发生了由封建性、阶级性到民主性、平等性的实质性变化。正一如《今后的敬语》中所说:“修正之前的繁杂、封建等属性以及过度使用敬语的状况,努力使敬语变得简单、易懂。”①[日 ]国語審議会:『これからの敬語(建議)』,1952 年 4 月 14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01/tosin06/index.html.国语审议会有关敬语政策的转变也体现在了“战前把敬语研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糅合,强化日本民族主义历史”②[日]山下仁:「敬語研究のイデオロギー批判」,『「正しさ」への問:批判的社会言語学の試み』,東京:三元社,2000 年,第 60 頁。这一层面。《今后的敬语》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敬语的具体使用问题,但划清了与旧时代的界限,体现了民主主义、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其次,《今后的敬语》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为日本敬语的使用指明了方向。《今后的敬语》颁行后,国语审议会会长土岐善麿指出:“敬语问题的方向已定,今后将继续讨论关于敬语的具体问题。”③[日 ]国語審議会:『第 2 期第 15 回総会議事録』,1952 年 6 月 2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02/sokai015/04.html.不过,在1981 年文部省颁行《常用汉字表》之前,日本国语审议会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如何处置中国汉字问题上,敬语问题的讨论被长时间搁置下来。当然,这也间接证明了《今后的敬语》对敬语问题的具体规定比较合理这一事实。

二、《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

与1952 年相比,日本1990 年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日本要“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成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最终确立,日本开始积极参与并力争主导国际新秩序的构建。1990 年1 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致信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必须以美、日、欧三级为主导形成国家新秩序”的建议。1992 年1 月,日本首相首次在联合国会议上表明“入常”诉求。④详可参阅杨伯江:《战后70 年日本国家战略的发展演变》,《日本战后70 年:轨迹与走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年,第 10—12 页。1993 年,小泽一郎从国际贡献角度提出了“宪法当然也应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修宪意见等。⑤[日]小沢一郎:『日本改造計画』,東京:講談社,1993 年,第134 頁。同年,自民党单独执政的“55 年体制”结束,日本的政党政治进入了变革与转型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敬语的使用问题再度提上议程。

1993 年11 月,日本文部大臣赤松良子就“适应新时代的国语政策”咨问了国语审议会。其中的“适应新时代”一词,与当时日本的国家战略紧密呼应,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1996 年,日本国语审议会于设置敬语委员会,由著名的语言学家北原保雄担任主任。2000 年12 月,在经过近4 年的审议之后,敬语委员会审议出台了《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其中对敬语问题,主要讨论了五方面内容。

(一)“敬意表现”与“礼貌原则”

在这次审议中,国语审议会提出了“敬意表现”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交流过程中,基于相互尊重,在考虑对方与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具体来说,说话人尊重听话人的人格与立场,用敬语及敬语以外的形式,选择得体的自我表达形式。”①[日]文化庁:『現代社会における敬意表現』,2000 年,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2/tosin02/index.html.这把一直以来的“敬语”问题拓展为“敬意表现”,即把表达敬意的非固定表达方式也纳入到了这次审议当中。因为在学校让孩子们正确使用敬语比较有难度,但是从“敬意表现”的角度来看是可行的,比如在教室向别人借铅笔时,说“借给我铅笔”与“非常抱歉,能否借给我铅笔”的交流氛围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对国语审议会提出的这一概念,一些日本学者并不认同。宇佐美即批判它反映了国粹主义精神论:“被讴歌为新概念的‘敬意表现’并非国语审议会的独创。其实这一概念无非就是把Brown和Levinson 的‘礼貌原则’中的‘根据威胁面子的程度,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措辞部分,改为了日式的对‘受话者的关怀’等精神层面的表达方式而已。所以说将之称为国语审议会只是把‘礼貌原则’改为了日式的‘敬意表现’也不为过。”②[日]宇佐美まゆみ:『ポライトネス理論から見た<敬意表現>』,《月刊言語》30 号,東京:大修館書店,2001 年,第24 頁。对此,我们不敢苟同。

首先,“敬意表现”的确“并非国语审议会的独创”,且与“礼貌原则”理论有着密切关联,但宇佐美的言论有其偏激之处。日本确实很早就有“待遇表现”一词,但这一词汇多用于业内学者之间,因此国语审议会使用了更为通俗的“敬意表现”。而且时枝诚记、宫地裕、辻村敏树等日本学者,也很早就开启了礼貌视角的研究。③[日]時枝誠記:『国語学原論』,東京:岩波書店,1941 年;[日]宫地裕:『敬語の解釈一主としていわゆる「謙譲語」とその周辺一国立国語研究所論集 2 』,『ことばの研究(第2 集)』,東京:秀英出版,1965 年,第187—204 頁;[日]辻村敏樹:『現代の敬語』,東京:共文社,1967 年。但“礼貌原则”在很多语言中普遍。从敬语发展史的视角来看,说“敬意表现”完全抄袭了“礼貌原则”的观点,还是比较偏激的。

其次,在这次敬语政策的审议中,国语审议会把审议方向从敬语本质问题拓展为“敬意表现”,这一转变与当时日本语言学界盛行的在“礼貌原则”视角下强调敬语特殊性的学术背景直接关联。敬语小委员会的审议多次言及“礼貌原则”,撰写《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的负责人井出祥子更是围绕“礼貌原则”理论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审议会记录还有这样的记载:“敬语小委员会专门召开一次会议,学习了井出祥子的全球化视域下的日语敬语问题研究。”④[日 ]国語審議会:『第 22 期第 3 回総会議事録』,1997 年 6 月 19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1/sokai005/02.html.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这一时期日本敬语政策的走向。

最后,“敬意表现”的观点中没有提及“礼貌原则”的理论,只是强调了日本视角。这与“在国内学界只要涉及欧美理论,不仔细斟酌其理论内容,批判其为欧美倾向或说其没有文化独创性的根深蒂固的想法不无关联”①[日]宇佐美まゆみ:『ポライトネス理論から見た<敬意表現>』,『月刊言語』30 号,東京:大修館書店,2001 年,第24 頁。,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时代背景也密切关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敬语委员会急需一种既能在国际上通用、又可以彰显日本独有文化的视角。把日本固有的敬语理论与“礼貌原则”理论相结合的“敬意表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但是该视角一经出炉,敬语委员会就陷入了日本学界的剽窃“礼貌原则”理论非议浪潮之中。

(二)女权运动与女性用语

女性用语在敬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田一京助曾提出“敬语与女性用语是同源关系”的主张。②[日]金田一京助:「女性語と敬語」,『婦人公論』,東京:中央公論社,1941 年,第104 頁。该主张虽非的论,但谈论日本敬语问题时,女性用语的确是绕不开的话题。

如前所述,二战后的日本政府有意在敬语政策中体现男女平等观念。但《今后的敬语》中虽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导向,实际生活中的女性用语还是有别于男性。据1995 年4 月文化厅进行的调查结果,有44.1%的日本国民认为两性用语还是该有区别。③[日]文化厅:『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5 年。与1979年的82.8%④[日 ]国語審議会:『第 20 期第5回総会議事録』,1994 年 10 月 20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0/sokai005/03.html.相比,该数据虽有显著降低,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对此,佐竹久仁子指出:“因战败,日本政治和经济制度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两性用语规范方面,可以说战前和战后并没有出现断层。”⑤[日]佐竹久仁子:「「女性語」の形成と衰退」,『日本語学』(31-7),東京:明治書院,2012 年,第47 頁。两性用语没有因战后男女平等思想的趋势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性别用语成为热议对象的原因,还与二战以来日本的女权运动密切关联。1970 年代开始,受国际妇女运动的影响,日本民间成立了“国际女性教育会馆”,日本政府也开始制定促进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政策。1980 年,日本首位女党魁、首位女众议院议长土井多贺子在国会提出了性别歧视法问题,就“男女雇佣歧视”“只用女性必修的家庭科”“只认可父系的国籍法”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在女权运动的推动下,日本政府于1985 年批准了《废除女性歧视条约》,颁布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1986 年4 月1 日实施)。后者规定了推进男女在雇用方面享有均等机会和待遇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日本女性劳动者的福利以及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法律依据。1999 年,日本政府又出台并开始施行《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基本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性别用语逐渐变成敏感话题。

在1952 年的敬语政策中,“君”用于男同学,也可以用于年轻男性。⑥[日 ]国語審議会:『これからの敬語(建議)』,1952 年 4 月 14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01/tosin06/index.html.但在1993 年8 月开始、由土井多贺子担任议长的约3 年时间里,国会众议院的历次会议纪要对男性议员没有使用“君”,而是将男女统一敬称为“さん”。虽然男性议长上任后,国会众议院会议用语又恢复原样,但土井多贺子在任期间的这一做法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敬称走向。1999 年,日本《读卖新闻》刊出“关于东京都内不断增加的男女平等学校”特辑,其中称越来越多的学校点名册不再将男女分别排列,而是按姓名的50音图顺序排列,称呼亦统一为“さん”。①[日]読売新聞社:「東京に増える男女平等校に関するレポート」,『読売新聞』朝刊,1999 年1 月1 日。日语教科书中的男女敬称,1990 年代是“君”和“さん”并存,2002 年开始亦都统一为“さん”。②[日]放送用語委員会:第1415回「ちゃん/君/さんし」動物が「死亡する/亡くなる」について,2017年7月7日,第 100 頁,https://www.nhk.or.jp/bunken/research/kotoba/pdf/20171101_1.pdf.

这次审议过程中,虽然也有委员提出应该对女性用语进行特别叙述,不应在无差别民主主义的影响下不言及日本女性语言的美。其中,北原保雄列举了四国地区一首登上新闻的高校校歌的例子,因为其中有“女孩应有女孩样子”的表述而被质疑为有性别歧视意味。③[日 ]国語審議会:『第 20 期第 7 回総会議事録』,1995 年 6 月 23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0/sokai007/index.html.北原保雄的言外之意是,国语审议会最好不要言及性别用语,从而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对两性用语这一敏感问题,最终定稿的《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只称“不管是哪个性别,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符合受众和语境得体的词汇来表现自己的人格与表达自己的想法”④[日]文化庁:『現代社会における敬意表現』,2000 年,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2/tosin02/index.html.,而没有给出任何导向性建议。

(三)信息化时代与敬语误用

敬语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1997 年,在关于敬语问题的调查中,日本文化厅发现,不认为敬体“ます”是敬语的人达到了85.3%,不认为“なさい”是敬语的人也达到93.0%。⑤[日]文化庁:『平成8 年度「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1996 年,https://www.bunka.go.jp/tokei_hakusho_shuppan/tokeichosa/kokugo_yoronchosa/h08/.随着一些敬词在口语中的普及,人们逐渐地不把它们视为敬语。这一现象表明,1952 年颁布的《今后的敬语》中以“です、ます”为基本语体的建议已在社会中普及。

1990 年代,敬语的误用现象逐渐增多。1992 年,在日本总理府进行的“现在的国语使用是否混乱”抽样调查中,近75%的日本国民认为“混乱”,这与1977 年相比增加了近5%。这种混乱现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敬语错误使用问题。敬语误用现象主要有三种,即把自谦语当作尊敬语、在商界和服务行业使用双重敬语、过度使用敬语。其中,商界过度使用敬语问题在1952 年的审议中即曾提及。但在日益盛行的“客人至上”理念下,该现象非但没有遏止,反而愈演愈烈。而且,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敬语误用借助媒体迅速地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中,已经影响到日本人传统的语言习俗。据统计,83.3%的日本国民认为报纸和广播等媒体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应该规范媒体用语。⑥[日 ]国語審議会:『第 20 期第 4 回総会議事録』,1994 年 6 月 15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0/sokai004/05.html.

解决敬语误用问题是日本政府这次修订敬语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敬语小委员会须对敬语的具体问题进行审议,但这与本次敬语政策宽泛的“敬意表现”视角不符。因而,本次审议最终也没有提出具体措施,违背了其修订敬语政策的初衷。而为了纠正社会与学校教育层面的敬语误用现象,日本政府确实有必要出台相关白皮书。

(四)民主原则与敬语使用

与1952 年相比,1990 年代的政治环境不同,制定敬语政策的原则亦迥然不同。而且,二战以来的日语深受美国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日常生活用语中流入了不少来自美国的表达方式。在“适应新时代”的主题下,日本国语审议会选择了当时语言学界盛行的“敬意表现”方向,以为“敬意表现富有多样性,积极认可这种多样性,我们应承认这是我国国语丰富性的一种表现,让每个人能够从中选择自己所能接受并能表达自己人格的表达方式,该做法符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①[日 ]国語審議会:『第 21 期第 9 回総会議事録』,1998 年 6 月 24 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1/sokai009/02.html.。这种让民众自主选择使用与否的敬语理念,反映了当时敬语政策所具有的鲜明的民主特色。

不过,与《今后的敬语》中极力推行的敬语政策中所体现的民主主义与平等理念相比,《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有所不同,它试图在敬语政策中体现出“敬语使用的民主化”。其理论依据一如敬语委员会委员、语言学家井上史雄所指出的:“敬语使用的民主化和敬语递减的法则视为世界很多语言中存在的普遍变化,认为敬语使用的民主化与平等是一个趋势。”②[日]井上史雄:『敬語は怖くない』,東京:講談社現代新書,1999 年。敬语使用虽有“民主化与平等”的趋势,但是在敬语政策中体现“敬语使用的民主化”的原则是把选择何种敬语的权力交付给国民。日本国语审议会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动漫文化兴盛而生成的广大民众对人称代词的自主选择。在1952 年发布的《今后的敬语》中,日本国语审议会建议男性在公共场合使用第一人称“僕”“私”,不使用缺乏敬意韵味的“俺(おれ)”。但这一建议因动漫文化的兴起而深受影响。从1960 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漫画中青少年主人公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就从“僕”变更为“俺”。而漫画中帅气、强大的青少年主人公,不仅深受青少年青睐,且被整个社会追捧。“俺”在日语中的使用率逐步提高。但是“俺”这个来自汉字的人称代词,本为方言,因有不雅之意,故一直以来未纳入日本常用汉字之列。不过,2010 年修订《常用汉字表》中增加了该字。对此,《现代社会的敬意表现》只称:“人称代词‘俺’与‘私’,因对话人的不同关系,建议人们选择符合表现自己人格与人际关系的词汇。”③[日]文化庁:『現代社会における敬意表現』,2000 年,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2/tosin02/17.html.从而把是否使用敬语的选择权交给了广大国民。

二是与学校教育理念、敬语习得理论相伴而生的广大师生对敬语使用与否的自主选择。在1998年日本文化厅的调查中,77.2%的民众认为学校教育中的敬语习得很重要。因而,日本国语审议会提出,敬语习得不仅要在国语课教育中进行,还应体现在学校生活当中。但随着人们对学者教育、敬语习得等理论的认识,学校教育中的敬语使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意识的驱使下,一些老师为了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强求学生使用敬语的情况很普遍。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更容易与学生沟通,持有“像朋友一样的老师”这种观念的教师不断增加。④这部分参照了[日]国語審議会:『第22 期第3 回総会議事録』,1999 年5 月11 日,[日]https://www.bunka.go.jp/kokugo_nihongo/sisaku/joho/joho/kakuki/22/sokai003/02.html.文部省对东京都内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在老师办公室交谈时,90%左右的学生表示对老师使用敬语,但是在走廊或上课时很少使用敬语。比起老师,对社团前辈和高年级学生使用敬语的情况更多一些。大多数学生虽然使用“です”“ます”体,但是使用敬语、谦语的比率很少。①[日]国立国語研究所:『私たちと敬語』,東京:ぎょうせい,2008 年,第14 頁。学校教育的确是敬语政策普及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平等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接受,让学生们像过去一样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和使用敬语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这就不如将敬语习得和使用的选择权交还给广大师生。

综上可知,《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的视角过于宽泛,已偏离了敬语本质问题,从而导致该政策无法解决敬语使用这一本质性问题。这一点,在该政策分布之前一些教育专业人士的咨询意见中已有所反映:“若把该政策直接公布于众,至少在教育现场会出现混乱”,“这种政策的指导无法教学生”。但是国语审议会最终还是颁布了该敬语政策,以致该政策被后人定性为“如同在读教科书,没有使用价值”。②[日 ]国語分科会:『第 29 回議事録』,2005 年 5 月 16 日,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kokugo/kokugo/kokugo_29/gijiroku.html.而仅仅5 年之后,这一耗时4 年始颁行的敬语政策便不得不迎来了再次重新审议的局面。

三、《敬语指针》

2001 年1 月,日本文部省更名为文部科学省,其下辖的文化审议会取代了原国语审议会,国语问题改由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审议。在2003 年度进行的《关于国语的舆论调查》中,认为“需要敬语”的日本国民达到96.1%③[日]文化厅:『平成25 年度「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の結果について』,東京:大蔵省印刷局,2013 年,第14 頁。,敬语审议问题又一次提上议程。2005 年3 月30 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就“关于敬语的具体方针问题”咨询文化审议会。与1993 年赤松良子的敬语咨问相比,本次咨问反映了从强调“新时代”语言使用这一宽泛问题回归敬语本质问题的要求。因此,同年7 月5 日召开的日本第30 次文化审议会分科会决定成立敬语小委员会。参照《今后的敬语》与《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日本敬语小委员会重新审议敬语问题,并于2007 年2 月2 日提交了《敬语指针》,该政策主要讨论了以下议题。

(一)审议文献的回归

2000 年出台的《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把敬语问题扩大为“敬意表现”。但2007 年出台的《敬语指针》,将审议方向重新回归到“敬语”问题本身:“这次审议对《今后的敬语》中提到的敬语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并且聚焦于《现代社会的敬意表现》中提到的敬语问题。”④[日]文化審議会:『敬語の指針』,東京:文化庁,2007 年,第1 頁。这一方向的回归,与日本国民敬语意识的变迁密切关联。

二战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迁,敬语的使用环境和日本民众的敬语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后初期的年轻人,在大家庭里中随时可以听到大人使用敬语,在学校里也要时常对老师使用敬语,因而具有潜在的敬语使用意识。但是1960 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家庭聚居生活方式逐渐为小家庭所取代,小家庭的夫妻、亲子间不再使用敬语;学校教育中的敬语使用环境也发生变化,师生间不再强制使用敬语。结果是年轻人除了商业敬语之外,接触敬语的机会骤然减少,其敬语意识也发生了变化。根据日本文化厅2003 年度的调查,对“使用敬语的理由”①该问题除“其他”“不知道”选项,还有4 个选项,受访者可从中选择两个选项,这4 个选项是:1.因为能表达向对方的尊敬之意;2.使用敬语可以分清对方与自己的立场,划清界限;3.使语言表达更加柔和、人际关系更加和谐;4.使语言表达变得更加优雅。,有66.8%的人选择“因为能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意”,50.2%的人选择“使用敬语可以分清对方与自己的立场,划清界限”;其中,5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七成选择的是前者,20 岁以下人群中选择最多的则是后者。②[日]文化庁:『2003 年度「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の結果について』,2004 年7 月,https://www.bunka.go.jp/tokei_hakusho_shuppan/tokeichosa/kokugo_yoronchosa/h15/.可见,不同年龄段民众的敬语意识存在显著差异,年轻一代的敬语意识正在日益淡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敬语指针》对敬语审议方向的调整,其实反映了日本政府对《现代社会的敬意表现》的深刻反省。对于《现代社会的敬意表现》提出的“敬意表现”概念,日本国语学者荻野贞树指出:“审议部门有意排斥表示上下关系的敬语的做法,实际上降低了社会生活中的‘标准敬语’的价值。”③[日]荻野貞樹:「簡単に使える敬語」,『日本語学』(298),東京:明治書院,2005 年,第63 頁。这一概念的推行,会打破原有标准敬语的框架,助推敬语使用场合的愈加随意和敬请意识的愈加淡化。而《敬语指针》对敬语审议方向的调整,不仅迎合了50 岁以上日本国民的普遍需求,且可强化20 岁以下年轻一代的敬语意识。

(二)人称代词问题的重提

这次审议中,第一人称代词“自分(じぶん)”成为了议题。“自分(じぶん)”是日本明治末期到大正年间确立下来的,曾经是日本陆军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故而与日本陆军改革密切关联。④[日]木川行央:「一人称代名詞としての「自分」」,『言語科学研究』(17),神戸:神戸外語大学大学院紀要,2011 年,第39 頁因该词的军队色彩过于浓厚,在1952 年的敬语审议中曾是热议话题,当时的国语审议会特意指出,日本国民应避免用“自分”来代替“私”。因为在《日本国宪法》鲜明的民主主义与彻底放弃武力原则下,采用军队用语显然不合时宜。但后来,“自分”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日本军队在公共场合使用该词,一些年轻人甚至有把“自分”当成自谦语使用的倾向。对此,《敬语指针》指出:“在典礼、会议、面试等场合使用‘私’比较适合,但是就具体场合而言,关于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并没有硬性规定,这与说话者的表达目的相关。”⑤[日]文化審議会:『敬語の指針』,東京:文化庁,2007 年,第42 頁。相比于1952 年出台的《今后的敬语》中的建议,《敬语指针》显然更充分地考虑了现代人多样的个性特征。综合而言,“朕”“俺”“僕”“自分”等人称代词在近代以来的使用情况,基本反映了日本敬语政策的这一特征。

(三)敬语分类问题的审定

传统日语语法中,敬语多分为“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三类。但这次审议中,敬语小委员会把“自谦语”又细分为两类,并把“美化语”纳入到敬语范畴,共计五类。该分类法并非敬语小委员会的独创,而是日本语言学界与敬语研究领域早已成为主流的做法。此前,敬语三分法已经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推广,并普及到社会层面;但日本学界研究发现,敬语三分法存在无法忽略的弊端,敬语五分法更为科学合理。因此,《敬语指针》公示期间,遭到了来自坚持三分法的学校方面的坚决反对,因为学校担心“从三类改为五类,学生们不好接受”①[ 日 ] 国 語 分 科 会:『第 9 回 敬 語 小 委 員 会 議 事 録 』,2006 年 10 月 2 日,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kokugo/keigo/keigo_09/gijiroku.html.。

其实“美化语”“自谦语”两类,可说是日本敬语使用中必然涉及的内容。首先,“美化语”本指说话人为使语言柔和、优雅或使自身显得高雅、有教养而采用的表达形式,但有时也用于表示敬语的场合,与“郑重语”用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日本的学校教育和中学教科书中都涉及了“美化语”表敬语的内容②[ 日 ] 国 語 分 科 会:『第 5 回 敬 語 小 委 員 会 議 事 録 』,2005 年 12 月 19 日,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kokugo/keigo/keigo_05/pdf/keigo_shouiinkai171215_gijiroku.pdf.,只是没有列入敬语类别中。其次,“自己一方在涉及对方以及第三方的行为、事物时,将相关人员突出叙述的说话方式”与“将自己的行为、事物等,有礼貌地向对会话或文章中的人物叙述的说话方式”③[日 ]文化審議会:『敬語の指針』,東京 :文化庁,2007 年,第15、18 頁。,此前都笼统地称为“自谦语”;此次的细分,显然更符合“自谦语”的使用现状。因此,多次审议之后,日本敬语小委员会最终决定:“从现在的视角,重新审议敬语分类问题的话,还是应该承认敬语的五分类法。”④[日]菊地康人:『座談会 敬語の働きと難しさ』,2008 年,https://www2.ninjal.ac.jp/past-publications/publication/catalogue/shin_kotoba_series/20_22/21/02/index.html.该做法终结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日本学界分类方式不统一的局面,使人们对敬语类别有了更为明晰的统一认识。

(四)敬语观念的总结

敬语起初被美化为日语之精髓,并与日本国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在进入民主社会之后,敬语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润滑剂,其性质发生了本质变化。表面看,二战后的敬语问题逐渐回归到语言本体层面,敬语与日本国体的关联没有再被提及。实际上,敬语与日本国体一直密切相关,2006 年日本国会的一场讨论,使这一问题再度摆上桌面。

在2006 年6 月8 日的众议院会议中,保利耕辅提出,NHK 报导中对皇室使用的敬语特别恰当,有些报纸关于皇室的报导却完全没有使用敬语;关于日本天皇陛下的报导,必须使用敬语。对此,日本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进行了解答。安倍首先指出,关于日本天皇陛下的敬语使用方法,因报社不同而有些许差异,这是每家报社各自商讨后的结果,政府对此无法干涉。⑤[日]衆議院第164 回国会議事録:『教育基本法に関する特別委員会』第12 号,2006 年6 月8 日,https://kokkai.ndl.go.jp/#/detail?minId=116404048X01220060608&spkNum=47¤t=20.关于皇室用语,日本宫内厅早在1947 年8 月就与媒体达成协议,对皇室使用普通词汇范围内最表敬意的词汇,但是各报社对该协议的执行方针并不一致。日本三大报纸虽对天皇都使用“天皇陛下”的称呼,但在对天皇行程与言行的表述上,《读卖新闻》使用敬语,《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则不使用敬语。⑥[日]松本敦:「朝日新聞における皇族の呼称および待遇表現の変遷ー甯子内親王·真子内親王を例に」,『学習院大学大学院日本語日本文学』10 号,2014 年,第67 頁。其次,安倍从个人角度进行分析,以为:“天皇陛下是国民统合的象征。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若天皇陛下是我们一直编织的织锦,那我们则是织锦中的线,天皇与我们共同编织了日本历史。关于对天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我认为因是否加入了这种情感而完全不同。”①[日]衆議院第164 回国会議事録:『教育基本法に関する特別委員会』第12 号,2006 年6 月8 日,https://kokkai.ndl.go.jp/#/detail?minId=116404048X01220060608&spkNum=47¤t=20.换言之,安倍认为敬语的使用与否,可以体现是否对天皇抱有崇敬之心。不过,安倍又强调,作为日本国民的一员,他对报纸中使用皇室敬语的报道感到不适,但日本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天皇陛下自己也不希望强制使用敬语,强制使用皇室敬语的做法与民主主义国家理念不符。

对此,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小坂宪次的观点也耐人寻味。他说:“好好学习敬语是为了传达日语的美,这关系到爱国心……刚才所说的报纸中关于皇室用语问题,不应该归结于因为是报纸的字数限制问题上。”②[日]衆議院第164 回国会議事録:『教育基本法に関する特別委員会』第12 号,2006 年6 月8 日,https://kokkai.ndl.go.jp/#/detail?minId=116404048X01220060608&spkNum=47¤t=20.强调皇室敬语、敬语与爱国心的关联,是近代日本政府经常提及的观点。如山下人即曾指出:“其实美化和强调敬语‘特殊性’的研究在战后亦可见。”③[日]山下仁:「敬語研究のイデオロギー性批判」『「正しさ」への問:批判的社会言語学の試み』,東京:三元社,2000 年,第 51 頁。只是这种语言国粹主义没有像近代那样成为主流。但这种敬语观在21 世纪依旧被日本政界提及,这显然是整个日本社会都需提高警惕的事。

本次颁行《敬语指针》标题中没有添加“现代”“现代社会”等词汇,这里面蕴含了敬语小委员会的几种思考。首先,文部大臣咨问的内容为“关于制定敬语的具体指针”,《敬语指针》最能直接表达该主旨。④[ 日 ] 国 語 分 科 会:『国 語 分 科 会 第 33 回 議 事 録 』,2006 年 10 月 2 日,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kokugo/kokugo/kokugo_33/gijiroku.html.其次,敬语分类法等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超出了时代范畴,彰显了日本政府关于敬语的基本想法。⑤[ 日 ] 国 語 分 科 会:『第 9 回 敬 語 小 委 員 会 議 事 録 』,2006 年 10 月 2 日,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kokugo/keigo/keigo_09/gijiroku.html.最后,其中蕴含了敬语小委员会希望该政策能够长久存续的愿望。在具体表述中,敬语小委员会把“现代标准”“现阶段的标准”等词以相近词汇进行了替换⑥[ 日 ] 国 語 分 科 会:『国 語 分 科 会 第 33 回 議 事 録 』,2006 年 10 月 2 日,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kokugo/kokugo/kokugo_33/gijiroku.html.,从中亦可看出其对短命的《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的反省态度。

与《今后的敬语》一样,《敬语指针》再次回归敬语本体问题,对敬语具体内容进行规范,并提出相应建议。正如常年参与战后日本语言政策的甲斐睦朗所指出:“我认为这次的《敬语指针》,对敬语的分类问题处理得特别好,如果《敬语指针》能成功取代1952 年颁布的《今后的敬语》中的相关政策的话,该政策也有可能存续半个世纪。”⑦[ 日 ] 国 語 分 科 会:『国 語 分 科 会 第 33 回 議 事 録 』,2006 年 10 月 2 日,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kokugo/kokugo/kokugo_33/gijiroku.html.《今后的敬语》存续了近半个世纪,《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仅存续了7 年,《敬语指针》自公布至今已经15 年,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审议敬语问题的任何动向。这也侧面证明了日本社会对《敬语指针》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先后发布的三次敬语政策,与其背后的政治体制变革、国民思想演变、社会变迁等密切关联。首先,语言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受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战后初期日本的政治体制变革直接决定了1952 年颁行的《今后的敬语》,1990 年代初的日本国家战略也深刻影响了2000 年颁行的《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其次,语言政策的审定必须依据国民现实生活,不能过于宽泛与空洞。日本政府2000 年颁行的《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就是典型的反例。它虽然反映了当时日本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但由于视角不聚焦,过于强调时代特点与人的个性问题,结果是在仅仅推行7 年即不得不重新审议。最后,语言政策对社会具有绝对依附性,也有应变性。语言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人们的语言使用意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据2021 年日本总务省的调查,手机持有者占有69.3%,SNS 利用率达到73.8%①[日 ]総務省:『令和 3 年版 情報通信白書のポイント』,2021 年,https://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ja/r03/pdf/01point.pdf.;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新的社交软件使用率的提高,敬语的使用也必将出现新的变化。早在2020 年,日本政府即通过调查发现,“国语混乱”的比例比1999年减少了近20%。②[日]文化庁:『「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の結果の概要』,東京:大蔵省印刷局,2020 年,第1頁。这并不表示日本的“国语混乱”现象有所改善,而是因为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的普及,人们接触不同类型文本的机会大为增加,因而对于词典规范之外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更为接纳。政府机关应时刻关注语言使用的变化,及时修订语言政策。

猜你喜欢

敬语国语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日语敬语习得常见误用分析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