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析

2022-02-03杰,刘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灌输辅导员马克思主义

许 杰,刘 倩

(山西大学α.环境与资源学院;b.电力与建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收稿日期]2022-03-20

[基金项目]山西省2019 年度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引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路径研究”(JT2019D006)。

[作者简介]许 杰(1984-),男,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刘 倩(1986-),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大学电力与建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意识形态是指适合一定经济基础,并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1]。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辅导员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层战斗员与核心战斗力”[2]。这对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现实困境

(一)多种社会问题凸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克难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还在变动之中,各种社会问题凸显。首先,社会差别问题凸显,如在收入分配、城乡、地域、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别,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差别正在被逐步拉大[3]。其次,社会成员的分化和流动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不同阶层之间以及同一阶层中的社会成员之间都有着不同的物质需求和思想诉求。第三,就业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存在人口红利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就业压力大。

(二)价值观念多元化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来自国外的各类信息涌入高校,其中就包括不同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类价值观,这必然会影响青少年成长[4]。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经济高速发展,这也必然给高校思想文化领域带来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价值观的差异化与多元化。同时,开放的环境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年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与机会,他们或通过新媒体公开宣传,或通过影视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推广资产阶级价值观。

(三)各类社会思潮迅猛涌入

当前各类社会思潮迅猛涌入高校,其蕴含着一定的普遍特征。第一,体现问题导向,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学生必然对某些社会问题有不同看法[5]。那么有些社会思潮就会借此机会,针对一些具体的社会热点问题依据自身主张的观点提出所谓“合理”的解决方案,容易在一些学生当中引起共鸣。第二,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各类社会思潮除了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外,还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宣传,使得宣传更加便捷、形象、贴近生活,更易于为学生接受。第三,影响范围走向大众化。多种社会思潮已经在社会上寻求大众支持者,不再只是局限于学术界小范围的探讨。特别是目前社会分层多样化,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更易于接受同一种社会思潮,这为西方势力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灌输”面临认同危机

列宁提出的“科学意识形态灌输体系”,由灌输必要性、灌输内容、灌输主体、灌输客体、灌输方式五个方面构成[6]。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灌输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社会发展,当今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以往被动的灌输方式逐渐被主动的自我学习所取代。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多元价值观使主流意识形态灌输阵地缩减,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高校学生思想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存在空间。第二,去政治化倾向使主流意识形态灌输遭到质疑,西方社会高调宣扬普世价值,试图使高校学生淡化政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传统的灌输因在执行过程中程序简单、便于操作,在高校仍会长期沿用,但可能会被学生贴上单调、生硬、外部压力大等标签而被质疑,最终影响意识形态工作效果。总之,在综合因素影响下,“灌输”在高校学生中将面临认同危机。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在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但学生并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灌输的客体,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应被忽视[7]。辅导员具有教育和管理两大职能,教育引领思想不带强制性,而管理约束行为则具有强制性,二者要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二)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看,还未普及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观

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观应包含: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产生基础与理论体系,列宁等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形成的一切优秀成果[8]。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不是分散割裂的,它们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对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而言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整体性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侧重于强调当前重点内容的教育,对于整体性马克思主义观重视不足。

(三)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看,没有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当前高校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辅导员又偏重于学生生活的管理,忽视了以社会实践等方法来构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9]。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综合考量其成长背景、个人经历、文化风俗、个性特点等因素来选择教育方法,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然而实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没有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贴近生活,所以学生愿意探讨,然而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选择适合学生个体和针对热点问题的方法,这样导致工作效率往往事倍功半。

(四)从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看,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评价是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动机、过程、方法、效果进行科学测量,经过分析后最终给出定性结论。只有通过对工作全程进行科学的评估,辅导员才能从整体上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目的是否达到。只有这样意识形态工作中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取得良好效果提供参考依据[10]。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独立的评价标准来指导具体工作。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政治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政治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性的规定。该原则要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务必同国家性质、党中央要求高度保持一致。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更新,拓展工作途径,丰富教育内容,让意识形态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政治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是唯物辩证史观的根本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政治性,为学生成长成才把好方向,结合时代性做到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与时俱进。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要贴近学生,把理论学习有机融入日常实践生活作为工作的核心[11],从实际出发提出工作设想,按实际需要推动工作进程,以实际问题的解决效果检验工作成效。辅导员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精神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挖掘具体生活中能反映学生切身感受的鲜活事例,引导学生自发汲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养料。

(三)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这一原则的哲学依据,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样性要建立在主导性的基础之上。这一原则旨在解决工作实践中辅导员如何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问题,要求辅导员在意识形态的工作中必须政治鲜明、立场坚定,体现主导性。但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性需要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来支撑,只有多样性才能推动主导性的发展,保证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日益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四)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求既重视外部灌输的学校教育,更要突出学生内省的自我教育,这是辅导员引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过程的本质要求。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既要重视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领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教育,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自我认同,这是该项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才能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路径优化策略

(一)把握对象差异特点,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

首先,坚定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政治信仰,赢得广大学生的信任。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落脚点是学以致用,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12]。学生骨干的言行具有示范作用,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群体对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抓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教育引导他们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以实际行动带动其他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其次,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覆盖全体学生。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这为全面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高校既有思政课堂教学,也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的开设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辅导员应该将第二课堂列为开展工作的主阵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在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并覆盖全体学生。

(二)扎根传统文化土壤,寻找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支撑

首先,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路径的启示。儒家思想在教育内容上重视道德教化,启示辅导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多途径开展道德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儒家思想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自我教育,并提出内省、慎独、迁善三条教育途径。辅导员应借鉴儒家自我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选择的方式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辅导员也必须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通过自觉思考、学习完善,改正工作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和方法,实现业务水平的提升[13]。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儒家思想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有借鉴价值,也有糟粕之处,因此要批判地继承,以坚持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为工作落脚点。

其次,宗教思想对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路径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宗教思想影响,宗教一般宣扬有神论,本质上是非科学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截然对立的。反观宗教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信徒,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它的思想引导让人们获得心理慰藉,给信仰者提供潜在的心理支持。这实际上是激发了信仰者心理潜能,进而增强其主观能动性来影响客观世界。可见宗教强大的心理暗示功能警示高校辅导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要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借鉴心理学理论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世界,做到不信教、不传教,牢固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

(三)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扩展意识形态传播平台

首先,打造班级新媒体平台,拓展引领主流意识形态空间。当今网络技术广泛应用,新媒体必然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工具。新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多媒体性的传播特点[14],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传播特点为基层班级所用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辅导员要积极搭建属于自己班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传播平台,构建起学习、讨论、实践于一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阵地,打造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实现师生之间零距离交流的网络互动功能,增强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

其次,运行好班级网络媒体,加强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渠道,但目前由于受课程设置、活动场所、学生个人生活安排等因素所限,会很大程度影响辅导员对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而运行良好的班级网络媒体可以为我们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辅导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15],开展引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精准聚焦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身边小事,深度呈现事件背后真相,实事求是,提高学生对意识形态鉴别力,传播好主流意识形态。

(四)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用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实载体

首先,发挥学生组织功能,壮大意识形态工作力量。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目前高校最为主要的学生组织,且被广大师生所认可。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借助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它在为学生锻炼工作能力、拓展知识领域、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团队意识搭建平台的同时,也为辅导员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加强班级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创新班级实践活动形式。班级作为高校最基层的教育载体,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研创新的重任,是引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抓手。首先,辅导员要构建“班长-班委-宿舍长”等形式的多级班级管理体系,重点在于突出其服务学生的功能。同时,要着重依托该服务管理体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兴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通过实践活动促进理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班级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常态化。

猜你喜欢

灌输辅导员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