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2022-02-03史德刚
文/史德刚
高校科技园孵化项目成果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基础支撑、技术支持,还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创新创业项目在进入市场化过程中,无法有持续性的技术支撑,针对市场需求无法进行很好的成果转化,使得孵化项目成果转化陷入瓶颈。
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开展的科技园项目成果转化和孵化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实践协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探索高校科技园孵化项目、创新创业实践(大赛)、制度保障体系三者的内在机制,并基于此构建高校科技园项目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良性循环模式,为新时期高校产学研新机制、新路径、新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科技园成果支撑创新创业
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项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分析,高校科技园项目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主要来源。相比较商业模式(服务)的创新和技术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易于复制,核心竞争壁垒不够高,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更倾向于技术性创新类项目。科技园内入孵的项目(企业)恰恰符合,其成果不仅具有新颖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而且已经有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有力支撑。据统计,2022年西南石油大学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推荐项目(高教主赛道)41项,其中项目来源大学科技园项目22项,占比53.65%。
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技术保障。高校科技园的孵化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是技术创新类项目孵化成果的重要保障。在协同创新机制下,技术创新类项目能够有效利用科技园提供的持续化孵化方案和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支持,以提升项目的孵化成功率。
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和能力的理论源泉,科技园则是展现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综合能力效力的主战场。高校需要通过科技园成熟的孵化体系检验人才培养效果,坚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目标,形成认知—合作—重塑—再认识的“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实践反哺科技园建设
提高科技园孵化项目成果转化率。创新创业实践能够促进科技园孵化项目的成果转化。在协同机制下,项目成果通过大赛不断打磨,获取市场实际信息,提高了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技术应对市场需求的改进和研发方向都会因为大赛的打磨而更清晰,这样的研究成果也更具转化力。
促进科技园项目孵化的多向衍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够为科技园入驻项目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在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技术革新,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对于项目技术成果的功能需求,还能为科技园项目孵化方向提供更多可能。
提升科技园孵化服务水平。科技园项目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深度结合能够提升科技园孵化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将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和成熟的赛事机制引入,提高项目的参与感和实际获得感,在优化孵化服务方案的同时,促进成果转化效果的提升。
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
师生同创与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政策激励能够有效提升师生在创新创业上的实践。科技园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入孵教师项目通过指导(参与)大赛,不仅可以获得高额的奖金,而且能够在入驻条件上得到进一步优惠。学生项目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不仅学校有相应政策支持,科技园也对其有资金奖励和资源注入。
成果转化的保障制度。良好的保障制度能够激励科技园项目积极参与成果转化。在协同机制下,目前基本形成了科技园项目成果与创新创业实践协同联动的发展模式,在科技园孵化与创新创业实践成果上均有收获。
科技园项目成果与创新创业实践协同机制,形成了项目技术成果保障创新创业实践成绩、创新创业实践成绩反哺科技园项目的良性循环模式,为提高科技园项目成果转化率、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