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远市针叶林土壤磷元素及空间分布研究*

2022-02-02邓智文丁晓纲李莹莹也王孙冬晓张中瑞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森林土壤针叶林清远市

邓智文 丁晓纲 李莹莹 齐 也王 洋 孙冬晓 张中瑞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土壤磷作为植物获取磷元素的唯一来源,它是组成植物体许多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在植物体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土壤环境中低水平的磷含量会影响树木对土壤营养吸收和储存[4],尤其是亚热带森林土壤严重缺磷,极大地限制了林木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5]。我国南方红壤区水热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活跃,林业生产潜力巨大。然而,湿润多雨的气候使得南方地区土壤淋溶强,盐基饱和度低,极易造成土壤中磷的固定与失活[6],大大降低了土壤磷的利用效率。因此,兼顾生态环境、维持并尽可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证林业生产的前提下,经济施肥和精准施肥已成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7]。

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性是指一个质地视为均一的区域内,在同一时间,不同点的土壤特性存在着的明显差异性[8]。研究表明,由于气候、母质、植被、地形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土壤养分存在高度的空间变异[9]。了解和掌握区域尺度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实现区域森林土壤养分综合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精准林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区域森林土壤资源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清远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及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充分获取研究区土壤样点属性数据,分析其土壤全磷含量,揭示研究区针叶林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和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全 境 位 于 北 纬23°26′56″~25°11′40″、东 经111°55′17″~113°55′34″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9~22 ℃之间,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 631.4~2 149.3 mm。清远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石灰岩、红色砂砾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四大系列岩构成。清远市地形复杂,山峦起伏连绵,形成多种土壤结合,主要的土壤类型有山地黄壤、红壤、赤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碱性紫色土、冲积砂土等,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 500 m 以上的山地。市境内林木种类繁多,用材植物近200 种,以杉、松、阔叶林和针叶林等为主。

1.2 样地设置

本研究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筛选出研究区范围内森林类型为针叶林的地籍小班,通过无人机航拍测绘及高分辨率DEM 衍生数据提取,生成研究区土壤调查抽样网络,然后根据研究区植被、地形、气候特征等状况,采用专题布点和空间随机布点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土壤样点布设位置(图1),共计134 个样点。

图1 研究区样点分布Fig. 1 Distribution of sample sites in the study area

1.3 样点调查与样品采集

依据研究区的针叶林小班图和布设样点地理坐标,借助GPS 找到样点区域(样点坐标半径100 m 内),选择符合样点布设要求且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随机挖掘3 个土壤剖面(长1.2~1.5 m,宽0.8~1.0 m,高1.0 m),剖面间距大于10 m,从上往下每间隔20 cm 采集土样,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 土层样品,将每个样点3 个剖面同层土壤混合成一个样品,每份土样约500 g 放入无菌密封袋中带回实验室用于测定土壤全磷(TP)含量[10]。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土壤全磷含量做描述性统计和正态分布检验,利用ArcGis 10.7 软件对土壤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做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11-13],并生成土壤全磷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

研究区针叶林土壤全磷含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研究区0~80 cm 深度TP 的均值分布范围在153.33~315.08 mg/kg 之间,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TP 呈逐级递减的垂直分布规律。D4 的TP 含量显著低于D1、D2、D3 的TP 含量(P<0.05)。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的分级标准,D1、D2、D3 的TP 含量处于低水平,D4 处于极低水平。各样点的TP 含量分布在80.67~1 003.33 mg/kg 之间,养分等级处于Ⅰ级(极高)~Ⅵ级(极低)范围;D1、D2、D3 土层TP 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D4 的变异系数达到108.07%,属于强变异程度,各样点间TP 含量的离散程度较高,说明研究区针叶林分TP 含量可能存在空间异质性。将4 个土层的样点数据经过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采用空间插值法,进一步探究研究区针叶林分TP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1 研究区针叶林分TP 含量描述性统计特征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P content of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tudy area

2.2 土壤全磷含量空间分布

研究区针叶林分TP 含量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图2)。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的分级标准,将各土层TP含量分为高值区(Ⅳ级)、中值区(Ⅴ级)和低值区(Ⅵ级)。总体表现为东部最高(高值区),西部、北部和中部较低(中值区),南部、东北部最低(低值区),呈现从东部分别向西北、南部方向递减的变化趋势。其中,D1 层的TP 含量高值区(397.35~2 686.24 mg/kg)主要分布在东部、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中值区(208.06~397.35 mg/kg)的分布范围较广,除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以外均有分布;低值区(92.87~208.06 mg/kg)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南部地区。呈现出中部高,东南部和西北部低的分布格局。D2 层TP 含量高值区(380.73~660.64 mg/kg)的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中值区(197.34~380.73 mg/kg)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低值区(85.73~197.34 mg/kg)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北部地区。呈现出中部高,并以此为中心向东南递减,向西北部递减后又增加。D3 层的TP 含量主要处于中值区(212.33~438.62 mg/kg)范围,在西部、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低值区(80.67~212.33 mg/kg)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高值区(438.62~556.18 mg/kg)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D4 层TP 含量高值区(409.52~714.97 mg/kg)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中值区(198.16~409.52 mg/kg)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低值区(71.40~198.16 mg/kg)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图2 研究区针叶林分TP 含量空间插值分布Fig. 2 Spatially interpolated distribution of TP content in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tudy area

3 结论与讨论

清远市针叶林不同土层间土壤TP 的均值分布在153.33~315.08 mg/kg 之间,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的分级标准,处于“低-极低”之间,土壤TP 养分处于缺乏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土层越深,土壤TP 含量越低,这与朱琪[14]关于北亚热带不同林分类型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研究区针叶林TP 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从东部分别向西北、南部方向递减的变化趋势。由图1 可知,该研究区的高海拔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与土壤TP 中值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同,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低海拔地区。苏松锦等[15]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是影响土壤全磷在分布上产生异质性的重要因素。赵青等[16]研究认为,地形因子会导致该地区的水热分布差异,进而造成土壤属性空间异质性。清远市位于我国南部低山丘陵区,降水量大,海拔较高的地方受水流的侵蚀作用较强,导致土壤强淋溶,降低了土壤中磷的质量分数[17]。表层土壤中的磷来源于凋落物的分解[18],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影响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进一步减少了土壤中磷的输入[19]。研究区的土壤TP 含量在南部较低,这可能与人为干扰强度大有关[20],南部地区靠近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较快,人为活动密集。张倩等[21]研究发现土壤磷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该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环境,提高针叶林对磷素的吸收。

猜你喜欢

森林土壤针叶林清远市
氮磷添加对温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寂寞
林窗大小对两种针叶林更新效果的初步分析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土壤湿度对温带森林土壤冻融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
施肥对油松人工林针叶养分变化的影响
两种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氧化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缙云山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群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