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2-02-02王燕罗佳琪潘晓英白琳曾艳

科技资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工科导师研究生

王燕 罗佳琪 潘晓英 白琳 曾艳

(1.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2.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省网络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3.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1)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化,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未来新兴产业需要创新能力更强、国际竞争力更高的新工科人才,而工科研究生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一环[1],抓好对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工科研究生能力培养现状,利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对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实时推动科研指导方法的改进,培养创新意识[2],积极完善研究生科研基础资源,加强国内外交流及重视研究生价值观培养[3],有效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方式、交流频率[4]等均在提升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也有学者就目前国内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提出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定量实证分析;二是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整合研究。因此,对“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进行全面梳理,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和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因素归纳整合,并进行定量比重分析,探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新工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实践指导意义。

1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该研究经过对工科研究生所参与的活动及个人行为品质等进行全方位考量,反复修改问卷问题的设置,最终设计出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调研问卷”。对于调查对象的问卷共包括基本信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主观判断,现状、既往经历、行为品质和科研条件3个部分情况统计。

1.1 样本基本信息描述

为全面了解工科研究生培养现状,扩大调查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发放问卷230 份,共收集来自陕西、湖南、湖北等共7 个省份以及北京、上海2 个直辖市总计219 份的问卷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5.22%。填写问卷的对象包括了81.73%的在读硕博研究生和18.27%毕业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占比33.79%,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占比66.21%;跨专业学生占比33.33%;所在单位来自高校、政府、研究所、企业等多种性质的单位,样本信息特征分布合理,能有效说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1.2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调查

从工科研究生的个人观点出发,调查结果显示“约有91%的人认为创新能力对于工科研究生是重要的”,以此进一步证实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及实用性。将创新能力拆解,预归纳总结为七大因素,并邀请调查对象对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判断,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观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的引导、研究生自身知识储备、研究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均为对创新能力更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不仅说明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和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具有紧密关系,也为后续的SPSS因子分析实验得出各大主成分做好了预先准备。

1.3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问卷调查的第三部分,对在读硕博研究生及毕业生的现状或既往研究生阶段行为品质、参与实践活动等进行全面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KMO检验用于度量变量间的相关系数,KMO值通常在0~1之间。根据KMO度量表显示,若KMO值大于0.7则表明数据适于使用因子分析[5]。Bartlett球形检验是用于检验相关阵中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该次数据实验采用KMO 检验所得KMO 值为0.802,采用Bartlett 球形检验所得Sig值小于0.05,综合表明问卷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主成分分析法实验结果所得各影响因素分类结果见表2,最终被分成七大主成分,同时给出了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约为69.17%。其中,最具有显著影响的是研究生行为品质,该主成分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达到近21%,说明研究生的自律性、个人习惯等是决定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其次,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即为科研支撑条件,这也说明除了研究生本身特性外,学校及导师也可以从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在创新思维上的引导等入手提升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科研基础储备及创新精神这两大主成分对创新能力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表明培养创新能力从能力素养及内在驱动力出发,也可以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

表2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2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经过研究生主观层面的调查分析以及客观层面的情况调查,从七大主成分及其所包含的具体活动或行为等出发,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6],最终构建了两大阶段组成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具体见图1。

图1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可称为前期条件,这一阶段从学生自身、科研平台及导师团队这三大基本要素出发。由主成分分析实验所得,除了研究生自身行为等较难由外界所带来改变的因素外,提升科研平台支撑条件及导师的引导交流质量等亦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带来显著影响。

在建设科研平台方面,创造学术交流机会,定期开设学术讲座,鼓励导师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分享会,为研究生营造日常化的科研创新氛围。结合研究生学科方向,推进研究生创新科研平台建设,借助校企多方合作,为研究生科研实践提供有力保障。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做学术交流指导,构建高水平学术师资平台。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以及实验室交流基金资助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了解相关领域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更快速地吸收接纳新知识。开展各级研究生学术论坛,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性的实践活动,以第二课堂等形式拓展不同年级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各类长期或短期的出国机会,开拓研究视野,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师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环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导师团队方面,通过学位教育、合作交流、联合科研等方式来提高导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切实发挥导师的作用。通过定期组织研究生导师团队的交流讨论,导师定期复盘总结指导方式与沟通情况,保持着主动接收正确的新思想及新知识的习惯,时常与学生进行分享,以此达到提升师生双向交流频次及质量的目的。科研项目作为导师及研究生团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需要作为被重点关注及支持的对象。学校可以出台各类科研项目支持奖励措施,邀请专家进行基金项目申请的讲座,设立专项基金辅助教师进行基金自评,多方联系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导师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由前期条件阶段的三大因素可过渡至第二阶段,即科研实践阶段。第二阶段由各类研究生所参与的撰写论文、技术研发、发明专利等科研活动及实践内容所构成,和主成分分析中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所对应。

3 结语

面对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高水平论文发表匮乏,学术研究成果缺少等问题,有效回收包含了工科研究生个人观点及全面现状的“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调研问卷”,借助SPSS 软件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现状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定量给出了影响创新能力的主成分显著性及对应具体的影响因素,将实验分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提出了以两大阶段、四大要素为基础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高校在培养工科创新能力上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议。

猜你喜欢

工科导师研究生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