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制造供应链的智慧物流共享循环包装应用模型研究

2022-02-02王珍任东军

科技资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车长主机厂供应商

王珍 任东军

(1.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2.长春长客阿尔斯通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1 研究背景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需要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10号)一文中提出要求:深入推动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鼓励企业研发使用可循环的绿色包装和可降解的绿色包材[1]。加快推动建立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减少企业重复投入。

中车长客公司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中车集团智造2025”战略,完善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智慧物流,助力完成“十四五”战略规划。智慧物流是中车长客公司贯彻党中央绿色、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整合供应链实现共赢的有效方式。智慧物流核心是绿色环保节支增效。其主要体现在通过物流供应链的碳排放的降低,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为此,共享循环包装概念应运而生,通过在供应链上导入共享循环包装,下游主机厂可以减少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时间和金钱,通过合理地设计配置可以减少缩短物流配送时间,让货物直送生产现场,提升存货周转率;同时,通过共享设计,进一步提升零部件的统型和标准化,减少库存。对上游供应商,通过导入共享循环包装,可以提高货车运输的积载率,降低运输成本,比如考虑规模效应和货损率,使用共享循环包装的成本将会低于现有的一次性包装成本。共享循环包装也是中车长客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必修之路。

2 物流包装应用需求分析

2.1 主机厂需求分析

根据物流业务涉及的相关方,从主机厂的角度依据需求的来源将需求分为:顾客需求、法律政策需求、项目需求、企业管理需求以及员工需求。

顾客需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顾客写到合同等文件中的针对物流的要求,典型的需求有:(1)出口产品对包装防疫的要求;(2)产品序列号批次号及追溯的管理;(3)货损防护的要求。另一部分为潜在的需求,根据精益生产管理的理念,顾客买单的活动称为“必要增值”活动。从主机厂的角度而言,物流活动均为“非增值活动”,细分为“必要非增值”“非必要非增值”两类活动。因此,需要对物流活动进行进一步分析,减少“必要非增值”的活动,消灭“非必要非增值”的活动。

法律政策的需求主要是聚焦于物流包装材料的使用与投入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理的要求。针对物流包装,在材料选择时需要避免使用国家法律禁止的材料,同时需要考虑包装使用完毕后的废弃物处理的要求,不同地区政府的要求不一样而产生不同差异。

项目需求主要是考虑物流包装的有效性,主要包括:(1)保障项目物资的安全;(2)项目的相关信息能有效被识别,并防止混用;(3)项目数据信息可被有效识别,并尽可能节省数据查询核对时间。

企业管理需求主要为:(1)包装可有效节约仓储场地面积;(2)物料转运的方便性;(3)包装的处置成本低;(4)方便物流数据采集;(5)包装废弃物安全环保,不造成隐患和环境污染;(6)包装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员工需求主要为:(1)包装方便搬运和存储;(2)拆除包装快速高效;(3)包装在整个流通环节能有效避免带来人身伤害;(4)包装废弃物转移和处置容易。

综上所述,各类需求覆盖了时间、成本、质量、安全与环保、发展这5个维度。

2.2 供应商需求分析

笔者通过对中车系统内的供应商进行需求调研分析,对供应商而言,物流包装的主要需求为:(1)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满足主机厂的相关要求;(3)有效保障物资安全运送到目的地;(4)尽可能降低产品的物流成本;(5)具备一定的营销功能,可有效宣传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或包装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对供应商的需求进行归纳分析,其需求也覆盖了时间、成本、质量、安全与环保、发展这5个维度。

2.3 需求汇总

笔者在《中车长客公司物流体系智慧化方案研究》一文中,以中车长客公司为例,系统地分析了中车长客公司的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SCOR 模型对供应链物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文中对物流包装现状和问题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2]。结合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双方需求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包装成本占到物资采购成本的5%~20%,降低物流包装成本是供应链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同时,针对成本降低,需要从整个供应链角度进行设计,而非单方面的从主机厂或供应商实施,以避免零和博弈乃至负和博弈的现象出现。

(2)不论是何种产品或企业,经营获利的方式已从高附加值带来的高利润的方式向高效管理资源配置带来的经济性转变。因此,物流包装能否促进物资在整个供应链中时效性提升,成为了关键指标。

(3)传统包装由于直接成本低,被广泛采用。而针对物资在物流全过程可能产生的浸泡、生锈、跌落、磕碰刮伤并未进行有效考虑。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物流包装是由供应商主导且只考虑了外部物流,未考虑厂内物流的结果。

依据SCOR 模型,供应链物流=外部物流+厂内物流+销售物流。因此,物资包装至少需要考虑厂内物流,即需要考虑物资厂内周转率、物流包装免拆性、物流包装的防护有效性、物流包装清理的及时性。

(4)随着中国智造2025的普及以及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提出,各主机厂和各供应商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同时由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物流”的战略应运而生,对物流包装环节,为满足“智慧物流”的要求,需要做到与物联网深度结合,为大数据提供保障[3]。即,物流包装需要增加电子标签等电子化ID 的技术。这是传统包装所不具备的,也是当下对物流包装业务开展而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5)随着我国的社会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木质包装对木材消耗巨大,同时,我国多地对废旧垃圾处理开始进行收费。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包装模式,以减少木材、塑料等材料的消耗,同时减少包装废弃物。

综上,中车长客公司提出应用“共享循环包装”以解决相关问题和满足相关需求。

3 共享循环包装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从2018 年开始在物流系统内推行共享循环包装至今,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包装覆盖率低、周转经济效益不佳的问题。笔者基于中车长客公司的供应链进行调研分析,其主要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1)物流包装方案由供应商主导,且仅考虑外部物流过程,未考虑厂内物流。因此,供应商大多数采用一次性包装,这有效地控制了供应商的直接成本,但却未考虑主机厂的仓储、周转、废弃包装处置等间接成本,最终导致供应链上物流包装成本居高不下。

(2)由于各地政府政策的差异,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当前废弃包装物处置成本低廉。不论是供应商和主机厂,均未以发展的眼光和战略思想考虑此问题,相比之下采用共享循环包装无回收成本优势[4]。

(3)主机厂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水平远高于供应商,已完善了基于物流信息化的数据业务管理,从而获得管理效益溢出。由于大多数供应商的发展水平和投入不足,物流信息化对供应商无明显收益,且需要投入大量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购置成本,大多数供应商采用人海战术来完成主机厂信息化的相关要求。

(4)参考《中车长客公司物流体系智慧化方案研究》一文,由于轨道交通制造业较长的MRP 路径以及各项目产品之间较大的差异性,这导致共享循环包装的通用性较差,一次性设计开发成本无法通过项目数量增加而分摊。

4 解决方案及模型建立测试

为解决以上问题,该文拟采用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两条路线解决该问题。技术路线是指基于全供应链过程,建立对应的共享循环包装分析模型,采用量化的指标建立“一次性包装”与“共享循环包装”的盈亏平衡,从而指导上下游企业进行“共享循环包装”业务开展[5]。管理路线是指,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管理提升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出发,进行风险与机遇分析,并确定出企业实施“共享循环包装”的潜在收益和节约,用于指导企业推行“共享循环包装”。

4.1 管理路线分析

随着我国进入“十四五”实施阶段,企业物流应助力企业实施其“十四五”的战略目标。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设计时,需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和使命的要求,并应用PEST开展宏观环境分析,以确定企业及企业物流当前的风险和机遇,最为关键的一个机遇即为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部分、资源综合利用部分、生态环境保护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为一体,通过在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整个过程中核算资源环境成本,做到集约式生产、建设好资源投入、提高产品利用率和产品经济效益,并在不断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在《中车长客公司物流体系智慧化方案研究》一文中,笔者结合企业的愿景和使命,结合该企业的“十四五规划”,总结归纳出企业响应循环经理理念的配套物流战略,以及物流战略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方法。即企业要以绿色共享的循环经济为外部环境机遇,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SWOT分析总结出企业的战略选择,并以此为纲领自上而下地制定对应的行动策略。

4.2 技术路线分析

所谓技术路线,是指通过分析循环包装的应用场景,确定循环包装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并将该过程进行标准化和量化,在此基础上确定共享循环包装的经济指标,从而对此过程进行不断的评价和改善。采用技术书路线主要面临的问题具体如下。

(1)车间繁多,物流品种复杂,业务流程长短各不一样。需要合理地将业务流程归纳分类。(2)针对每类业务流程,需依据其特点,建立其对应的应用模型。但各个模型的评价指标应具有通用性。(3)每个模型的数据采集需要考虑采集成本,既不能样本太少产生统计偏差,也需要避免海量的数据带来的成本问题[6]。

如果可能,模型和数据测试尽可能软件化。

4.3 模型建立及测试

该文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一段时间的循环包装应用业务数据为样本,通过业务流程追踪法,确定出循环包装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以及每个阶段活动的参数指标。以“轨道车辆空调”为例,并对供应商进行采购一次性包装,采购循环包装和租赁循环包装3种模式[7]进行业务数据收集,具体见表1。

表1 一次性/循环包装数据对比采集表

针对表1 应用利特尔法则对模型进行简化,得出如下推论:(1)循环包装项目运行总成本=单个包装项目周期总成本×总包装数;(2)单个包装项目周期总成本=单个包装(外部物流总成本+内部物流总成本+持有成本+标签/信息化成本)。

该模型的详细的参数设置及应用进行软件开发。相关数据导入后形成循环包装成本对比表如表2 所示。通过以表2分析可以看出,以空调为例,当采用循环包装-租赁模式时,其效果最好。该模型当前总计需要20 种数据输入,不同的物料其统计数据均不相同,其结果也不相同,根据笔者企业内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循环包装占据成本优势的物料种类占比约为50%。这也很好地反映了整个供应链循环包装的普及率。

表2 循环包装成本对比表

5 结语

该文以中车长客的智慧物流项目为例,通过梳理共享循环包装的应用过程,建立成本模型的分析及应用数据论证,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供应链分析循环包装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升推行循环包装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通过该方法,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总成本。这对轨道车辆行业推行共享循环包装提供了理论支持,对相关企业推行智慧物流及应用循环包装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车长主机厂供应商
商用车排放升级、市场下滑之下主机厂和经销商如何共生
揭开“审核”的神秘面纱(一)
——各大主机厂审核要求
坐守车
创新与变革 2015各大主机厂发展新思路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公交车上众乘客救助晕倒老人
Perkins电控发动机设计瞄准中国主机厂特定需求
推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