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体育中考“百分改革”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022-02-02帆,朱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残疾分值云南省

杨 帆,朱 黎

(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昆明 650500)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1]。在当月16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2]。云南省率先将中考体育提升到跟语文、数学、外语同样高的100分,成为全国体育中考改革的先行者。其实早在2019年12月云南省教育厅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总分100分,分值、权重与语数外等同。这对引领全国体育中考改革,加强中学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衍生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中考改革为案例,对相关衍生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其后续制定相关支撑性、补充性政策及配套方案,以及其他省份的体育中考改革提供借鉴。

1 标准制定的问题与分析

1.1 高满分率的分值效能问题

将体育分值提升至100分,并不表示在效能上做到与语数外等同,而分值效能比分值本身更为重要。通过对全国64个城市的体育中考测试项目得分标准进行对比发现[3],云南省初中生耐力、爆发力、柔韧三大核心指标评分标准均低于调查地区的平均水平。云南省体育中考男生1 000 m和女生800 m满分标准为3′50″和3′38″,分别低于81.25%和78.64%的调查地区,1 000 m和800 m与满分标准最高的深圳相差了29 s和32 s之多。立定跳远测试得分标准中,云南省男、女生满分标准分别为2.38 m和1.95 m,低于72.78%和57.62%的调查地区,与满分标准最高的佛山相差了0.31 m和0.26 m。只有不到三成的调查地区采用了坐位体前屈进行柔韧素质测试,云南省坐位体前屈满分标准为男生15 cm、女生18 cm,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中男、女生满分标准分别为21.6 cm和23.5 cm,差距较为显著。

有研究显示[5],云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机能多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省13—15岁初中生肺活量全部低于全国同龄学生的发展水平,其中初中男生分别低于全国同龄学生245.7 ml、352.2 ml和331.2 ml;初中女生肺活量分别低于全国同龄学生39.4 ml、15.0 ml和85.1 ml。以测试下肢爆发力为目标的立定跳远项目中,云南省13—15岁初中男生的成绩低于全国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分别落后3.3 cm、4.8 cm和5.7 cm。速度素质测验中,云南省13—15岁初中男生均落后全国同龄学生0.4 s。除16—18岁女生部分测试项目外,其余年龄段的中学生身体素质与机能均低于全国同龄学生水平。

我国自1985年开始每5年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5年下降,直至2015年,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部分指标“触底反弹”,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6-7],但下滑的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8]。教育部数据显示[9],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91.91%,优良率为30.57%。而2019年昆明市5所中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中考体育平均分分别为49.70、49.86、49.37、49.72和49.96,部分学校的满分率达到了97%。云南省体育中考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平均水平。通过对多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云南中学生身体素质与机能多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中考体育的高平均分甚至高满分率,不能客观反映初中生身体素质、机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1.2 评分标准的科学性问题

分值效能低只是表现形式,其根源在于评分标准制定得不够科学。评分标准并非越高越好,合理的评分标准会使学生的考试成绩接近正态分布,能够区分个体间的体育学习锻炼效果。当标准制定得过低时,极高的满分率和成绩的高度趋同,会使分值效能大幅下降[10]。云南省中考体育的标准制定得就过低,造成较高比例的高分或满分率,其分值效能仍然处于改革前的较低水平,分值并未体现出其应有的评价、区别功能,导致体育中考也没有起到相应的选拔和甄别作用,可见分值的提升与改革目标间还存在巨大鸿沟。从实际情况来看,体育教师与体育课程的地位并未获得明显提升,学校对体育教育资源的配置倾斜依然不强,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发挥有限。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应该继续坚持体育课程与其他传统主科地位等同的理念,让中考体育的成绩向传统主科看齐,更要进一步提高对分值的内涵与价值的认识,科学制定中考体育评分标准,在效能层面对“分质”进行研究和挖掘,合理设置区分度,使之符合正态分布曲线[11],不断提高体育中考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2 体育应试化的问题与分析

体育中考改革必须要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兴趣,这也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倡导的终身体育的要求,因此要警惕学校体育多元基础性发展目标被单一的“达标体育”目标所取代。初中体育教育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中考体育改革举措必须要符合国家政策指导方向,遵循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当前体育在中考中权重的不断提升,体育应试化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了出来。在升学这一指挥棒的作用下,有些学校的体育教育并不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长远发展为目标[12],其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围绕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体育课由此变成了纯粹为应试而开展的训练课[13],这极大限制了学生的专项技能学习,抑制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从长远来说,学生通过“应对”中考达到身体素质的短暂提升后,身体素质必然将持续下滑[14]。用应试的手段只是提高了学生的体育中考分数,但其锻炼习惯并未得到有效培养和很好延续,这违背了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和体育中考改革的初衷。

目前的体育学业评价过于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评定,引起社会对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一项运动技能”的质疑[15]。进入大学前,学生学习了大球、小球、田径、体操、武术等近20个项目,对主流运动项目也能略知一二,但很少人能够做到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并产生兴趣。体育中考的技术考试方案也没有发挥兴趣引导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当前体育中考技术类考试不够科学,篮球绕杆跑达到满分,并不代表学生会打篮球、喜欢打篮球,中考完了可能一辈子都不再碰篮球。”[16]云南等地区采用的排球自传自垫考试方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生考试分数和考试技能的提高并没有培养起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提高对排球的专项认知水平。很多学生排球考了满分,但是不会发球,不清楚排球规则,只能做出排球运动中不可能出现的自传自垫,对其他方向的来球无法完成传垫。技术考试与专项运动之间、考试专项技术学习过程与专项兴趣之间都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断裂状态。

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全面考虑、统筹规划,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补缺。面对中考体育改革中应试化加剧所带来的负面问题,要深入研究、精准制定后续的系列配套方案。对教学过程要严格管控,减少单纯只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要严厉打击将体育课变成功利性强的训练课的短期行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体育教育过程要始终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习惯为中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与主动性。要让体育中考改革的指挥棒发挥应有的作用,能够始终引导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调动学校、家长等力量的参与,积极宣传、引导,使其意识到小学阶段培养体育基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掌握一到两个体育项目的技术能力,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减少或抵消“考什么,练什么”的影响。要协调好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真正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推进“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等目标的实现。

3 特殊学生群体的公平性问题与分析

3.1 肥胖、瘦弱、矮小学生群体的公平性问题

201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7—18岁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的发生率已高达21.7%[17],BMI筛查的超重肥胖率为17.5%[18]。《昆明市2018年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报告》显示,2018年昆明市中学生肥胖率为13.95%,与2017年相比有所上升[19]。体育中考改革要兼顾各类学生群体,除了数量规模较大的肥胖学生群体外,瘦弱、矮小等学生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同样需要关注。目前,云南省中考体育考试方案中对达到过度肥胖、瘦弱、矮小指标的学生实施免考,按满分60%分数计分。现有政策充分体现了分类设置、特殊对待的人文关怀,但对该部分学生群体的激励效能明显不足,该部分学生恰恰是最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施加干预、增进健康的群体。在体育中考实践中,有些学生利用政策漏洞打起歪主意,不想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考试成绩,而将达到免考资格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如有的肥胖学生为了达到免考资格标准继续增重,有的瘦弱学生为了达到免考资格标准努力降体重。

因此,对于该学生群体,可采用基础分和测验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既保证了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客观性与公平性,也给予了学生通过努力获取高分的政策激励空间。进一步,还可以设定肥胖、瘦弱、矮小的不同等级,相应设定不同的基础分值,以及提高分值的不同评分标准,以激励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改善身体形态,提升机能、素质与健康水平。

3.2 残疾学生群体的公平性问题

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云南省学龄残疾人约为7.8万人[20],云南省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85.16%的较高水平(2008年)[21]。随着“残健融合”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深入,以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模式的逐渐完善,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进行学习的比例不断提升[22]。目前云南省体育中考实践中,因缺乏残疾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等原因,残疾学生可申请免测[23]。《云南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对伤、病、残考生的处理办法》规定,对丧失运动能力的残疾学生,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可获免考资格,按满分80%分数计分[24]。一直以来,我国残疾学生体育考试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均相对滞后[2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方案均没有发挥教育、引导和激励残疾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功能,而对残疾人群来说,其体适能水平更低,肥胖率和慢性病风险更高[26],对科学运动的需求更为迫切。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5种适用于青少年体质测试的工具,其中专门为残疾青少年设计的测试工具主要有美国的“Brockpor Physical Fitness Test”和欧洲的“The Eurofit Special Test”。国内已有学者对残疾人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及标准进行系统研究[23,27]。应进一步优化残疾学生考试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结合云南省残疾学生的客观实际,在兼顾人文精神和公平、激励原则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残疾学生体育中考方案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充分保障残疾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中考的权利,使其能够从中考体育改革中成长、获益。

猜你喜欢

残疾分值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病种分值结算模式下的医疗监管之实践与启示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