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态强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22-02-01周传金李铁英张峰源
周传金 李铁英 张峰源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一、黑龙江生态建设发展历程背景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伴随着国内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问题的产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国内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国家逐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中,并进一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思想指引。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幅员辽阔总面积约为47.3万平方千米,森林、江河、矿产、湿地、冰雪等构成其特色鲜明的资源优势与生态优势[1]。同时,黑龙江也是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能源丰富,并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但随着公众环保认知度较低、城乡生活污染物增多及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生态保护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自然资源浪费严重,循环利用率较低及传统产业向新型生态产业转型面临困境等问题的凸显,搞好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黑龙江省全省干部群众的发展共识和必然选择。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从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富民强省的战略高度,提出统筹运作、系统推进、全方位地建设生态省的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方针。同时,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也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方略制订并形成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通过国务院相关审议的基础上成为继海南、吉林之后国家第三个生态建设示范省。黑龙江省计划分三步走战略通过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全民环境保护教育以及深化生态治理体系改革等方式,全面地推动黑龙江生态省的建设,力争于2020年实现生态省的建设目标。
二、黑龙江生态强省建设现状及意义
黑龙江生态强省建设对维护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深入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才能更好地进行污染治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优化生态产业布局将黑龙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虽然黑龙江省的生态建设收获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建设生态强省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在民众环保意识教育、生态修复治理、生态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只有合理分析黑龙江省生态强省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其靶向定位、精准施策,这样才能在有效推进黑龙江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及生态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黑龙江省环境承载力、资源利用率及绿色竞争力,从而助力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具有龙江特色,人民幸福的生态强省建设道路。
黑龙江省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了相关战略部署,在污染防治、生态恢复以及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上看黑龙江生态强省建设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建设生态强省仍然是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局中的短板。因此,龙江生态强省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黑龙江生态强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黑龙江省公众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淡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也是关系人民民生福祉及后代子孙发展利益的长远大计。黑龙江省深度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两大问题,重点突破,统筹落实,持续推进生态强省的建设。但在黑龙江生态强省的建设过程中,作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公众主体,其自身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等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这就导致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发展理念难以深入公众内心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共识,阻碍了龙江生态强省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公众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第7题 购物时会自带环保袋 [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会45images/BZ_72_1799_476_1969_503.png42.45%偶尔 48images/BZ_72_1799_530_1980_557.png45.28%从不 13images/BZ_72_1799_585_1856_611.png12.2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第8题 在外丢垃圾时,会特意按照垃圾桶上垃圾分类的标识丢吗 [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会73images/BZ_72_1799_862_2104_889.png68.87%偶尔 30images/BZ_72_1805_913_1936_940.png28.3%不会 32.8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第9题 是否有收集废旧电池的习惯 [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是29images/BZ_72_1799_1177_1924_1204.png27.36%否77images/BZ_72_1799_1226_2121_1252.png72.6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第10题 您会主动参加一些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环保活动吗 [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经常参加 32images/BZ_72_1799_1495_1941_1521.png30.19%想过但从未尝试 69images/BZ_72_1799_1545_2095_1571.png65.09%绝不会 5images/BZ_72_1805_1595_1823_1621.png4.7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第11题 您是否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总是 30images/BZ_72_1805_1862_1936_1889.png28.3%偶尔 57images/BZ_72_1799_1910_2019_1936.png53.77%极少 12images/BZ_72_1799_1957_1854_1984.png11.32%从不 7images/BZ_72_1803_2005_1829_2031.png6.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第12题 你认为我们的政府在环保方面做的怎么样 [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很好,已经很不错了 31images/BZ_72_1799_2272_1937_2299.png29.25%做的还不够 63images/BZ_72_1799_2322_2031_2348.png59.43%做表面功夫,一点实质性的改变也没有 12images/BZ_72_1799_2393_1854_2419.png11.3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第13题 您对黑龙江省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生态省建设试点了解吗 [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很了解 4images/BZ_72_1796_2680_1810_2706.png3.77%了解 29images/BZ_72_1799_2726_1924_2753.png27.36%不了解 73images/BZ_72_1799_2772_2104_2799.png68.8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第14题 您了解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吗? [单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了解较多 7images/BZ_72_1794_3036_1821_3062.png6.6%基本了解 30images/BZ_72_1796_3084_1927_3111.png28.3%不甚了解 69images/BZ_72_1799_3132_2095_3159.png65.0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
第15题(多选) 您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来获取关于黑龙江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多选题]选项 小计 比例电视、广播等媒体 67images/BZ_73_671_521_961_548.png63.21%报刊杂志 21images/BZ_73_671_568_754_595.png19.81%网络 70images/BZ_73_671_615_973_641.png66.04%学校教育 24images/BZ_73_670_661_777_688.png22.64%其他 27images/BZ_73_670_708_790_735.png25.4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6
通过调查问卷设置的相关问题所反馈的数据可以较为清晰地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的现状,从而调查、研究出当前黑龙江省生态强省建设的基本情况,并从侧面反映出在生态强省建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中调查样本的基本数据显示,按性别划分:男性约占调查总体的30%,女性约占调查总体的70%,男女比例约为7:1;按身份划分:学生群体约占调查总体的39.62%,公职人员群体约占调查总体的6.6%,个体户群体约占调查总体的2.83%,工人群体约占调查总体的19.81%,农民群体约占调查总体的16.98%,其他约占调查总体的14.15%,从中可以看出调查对象涉及范围较广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学生人数的总体居多。
从第三题和第四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对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不太了解。世界环境日不仅是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期盼,更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的提升,警惕环境问题发生的重要象征。所以,从这反映出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公众较少关注类似全球性的环保日活动。
从第十三题和第十四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人对黑龙江省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生态省建设试点以及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问题不够了解,从侧面可以反映出黑龙江省百姓公众对黑龙江省建设的相关政策信息掌握不足,关注度也有待加强。
从“第十二题:你认为我们的政府在环保方面做的怎么样”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只有30%的人认为黑龙江省的政府部门在环保做得很好,而接近60%的人认为我省政府有关部门在生态保护领域做的工作还不够。这反映出了黑龙省公众对于政府部门所开展的生态建设工作收获成效的认可度不够高。
从第五题至第十题的问题设置主要是通过公众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方式和行为活动,来分析黑龙江省公众日常的环保意识状况。虽然大部分的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关闭水龙头、购物时会自带环保袋及按照垃圾桶上垃圾分类的标识丢垃圾等,但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会出现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如在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收集废旧电池这些方面,并且大多人对校园或社会所组织的环保活动的参与度也有待提升。
从“第十一题:您是否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超过50%的人只是偶尔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只有接近30%的人经常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所以,从侧面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公众中的大部分对自身消费行为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关注较少。
图12所示为溢流室结构优化后的局部放大图。流道内的浆流随沟槽辊逆时针流动,通过改变溢流室进口方向,从而使进入到溢流室的浆流流量增加,浆流进入到溢流室后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则溢流室压力就会升高。还可再调节溢流室进口角度,当溢流室内压力接近常压时认为最佳。
从“第15题您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来获取关于黑龙江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来了解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信息等,而选择通过报刊杂志及学校教育等其他方式来获取关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消息的人较少。这说明黑龙江省公众获取省内推进生态建设的信息渠道较为单一。
虽然黑龙江省公众中的大部分人的环保意识较为良好,但仍存在着省内环保活动的社会参与度不高、公众群体对政府部门所推进的关于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工作的整体认可度不够高、百姓对于黑龙江推进生态建设的总体满意度还有待加强、公众获取黑龙江生态建设相关信息渠道方式较为单一、公众对于绿色消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个人消费行为存在着不环保的现象等问题。所以,正是因为在提升黑龙江省公众整体的生态环保意识方面还存在着诸如上述类似的问题的出现,才进一步降低了民众参与龙江生态强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究其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公众自身生态道德素质水平仍需提升,其对本省生态建设相关工作的关注和了解成度较低。二是由于社会对生态保护、勤俭节约以及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力度仍需加强,多元化的生态宣传教育平台的构建进展缓慢,导致未能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到民众的内心中,民众对社会环保行动的主动参与性较弱,同时,也没有有效地形成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生态道德风尚。三是由于省内有关政府部门对环境污染治理信息的相关数据存在着不透明、不公开的现象,并且民众对省内环境监管的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都造成了百姓对黑龙江生态强省建设工作的开展了解程度不够深、支持度不够高等现象的出现。这些原因都未能使公众在黑龙江生态强省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阻碍了黑龙江省生态强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二)生态管理体系及相关监管法规有待完善
在生态强省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力培育公众的环保意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推动力,而且更需要不断完善生态治理体系与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强省建设提供牢固的制度保障。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这十几年中,虽然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的各项条例与决定,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黑龙江省长时间以单纯的GDP增长作为发展的指标,以绿色生态作为重要衡量发展指标的生态绩效体系建设相对缓慢,并且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不完善,这些方面都导致省内的一些领导及有关部门对中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未能具体落实到位。加之对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领会不充分,对黑龙江省生态强省的建设目标不够明确,使得政府部门的生态职能有所弱化[2]。与此同时自身对于黑龙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全局意识与责任意识不够强从而导致各政府相关部门在本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从而就会产生环保执法不到位、污染整治不彻底、敷衍工作不作为等现象的出现[3]。
另一方面,黑龙江省的生态强省建设主要由环境保护局、林业局以及国土开发局等主要部门牵头,但缺少其他经济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如市场机制未能在生态强省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这就难以在黑龙江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中形成各部门单位相互协作配合的生态管理局面,从而导致了省内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指导亟需加强、政策资金供给效力发挥受阻以及多元化市场投入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的产生[4]。所以,黑龙江省的生态管理体系内部结构呈现单一化趋向,导致了生态综合治理的效率水平较低。
此外,环境执法者在处置违规排放污染物企业时存在不严格、不深入调查等现象,搞表面执法,环境监管部门的执法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监管作用有所弱化并且对群众所反应的环境污染现状的治理成效也稍有真正做到有效反馈,未能构建起生态保护中群众与政府信息互通交流的平台,使政府部门的生态治理工作与群众相脱离,进而造成了群众对黑龙江生态治理的满意度较低问题的出现;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风险预警能力体系建设和生态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建设都需要加强;生态监管的法律法规未能体现出对黑龙江省生态治理的外在约束力;政府部门对构建绿色发展绩效评价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黑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为核心的三条控制线的具体划分不够明确;关于诸如大小兴安岭、兴凯湖、扎龙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体系还有待完善;黑龙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及自然资源开采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恢复工程所落实的具体工作进展缓慢未能收获显著成效等……上述关于黑龙江省生态管理制度体系及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阻碍了黑龙江省生态强省建设的发展进程。
(三)乡村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对落后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乡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一直是制约黑龙江省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难题之一,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对于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农村环境状况的恶化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村居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也进一步会阻碍我省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有效推进[5]。由此可见,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更是黑龙江建设生态强省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所以说,只有通过对乡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集中处理,才能更好地使农村成为和谐宜居、百姓向往的美丽家园。虽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乡村的环境污染整治,加大了对其投入的治理力度,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省内大多数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仍很突出,乡村较城市的污染整治较为落后,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依然面临多方面的现实困境。
1.农民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参与不足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来开展,而一般村民在乡村生态整治活动的参与基本较少。大多数的村民认为生态治理与自身不相关,认为是政府的工作,对农村生态治理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不够强,没有积极地参与到乡村的污染整治与环保工作中。并且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质水平偏低,存在着生活垃圾堆放处理较差、无节制排放生活污水、家养畜禽的粪便排泄物未能有效清理、随意砍伐护村林及大量焚烧秸秆等现象的发生,而这些现象也造成了黑龙江省农村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普遍恶化问题的出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缺乏乡村振兴的理念基础。一方面,是村民整体的受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对黑龙江省关于乡村生态治理的相关政策不够了解,未能充分地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未能认识到乡村环境整治对于龙江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对村民的环保教育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没能使环境治理的思想真正地深入到乡村中,从而导致百姓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限制了乡村生态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2.乡村生态治理的效率不高
虽然黑龙江省政府部门投入了较多资金在农村的生态治理上,但其缺少对乡村生态治理专项资金的合理规划,导致其未能转化为有效的生态治理效能,并且政府部门对农村的水质、土质及空气质量的监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如公共厕所、具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及基础同行道路等较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并且未能设立相关人员定期清理乡村街道等范围的卫生,农村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这就导致了农村卫生长期处于“脏、乱、差”的不良局面。
而造成乡村生态治理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黑龙江农村生态治理中未能依靠科技手段提高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能力,应对环境治理问题的科技体系也不够完备,相关设备较为落后[6]。农村生态治理的统一化和网格化体系建设仍需不断完善以及治理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也导致农村生态治理的效果没有得到真正的显现。
3.地方政府部门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不明确
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等多方行为主体的参与,而相比于其他行为主体,政府在农村生态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导向性作用。但黑龙江省一些地方政府机关对于自身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各级部门在处理相关工作的同时,会造成信息传达不畅或领导干部推卸责任的问题,不能有效地使政府部门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农村的生态治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个基层组织部门相关的职责界定不清晰,政府各部门管理交叉化严重,未能形成生态治理中的有效合力等。
(四)传统产业向新型生态产业转型面临困难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东北工业基地,工业和农业在黑龙江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伴随着黑龙江省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产业不再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而如何向生态产业转型也成为当前切实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抓手。所以,只有发展新型生态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并将本省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才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效破解龙江发展难题,实现龙江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全面提升,同时,也会大力加快黑龙江省生态强省的建设步伐,从而推动龙江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黑龙江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能够显著地提升黑龙江省的综合竞争力。但在黑龙江省积极探索传统产业向新型生态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主要靠政府来主导,农民自身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较为淡薄,并缺少相应的鼓励机制造成生态农业的产出不能转化为长期收益。同时,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比较滞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农业生产中依然存在着化肥使用量超标、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此外,由于我省总体经济基础较弱,地方财政指出对于相关生态农业资金项目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这也制约了黑龙江省生态农业的发展。政策法规制度和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也不够完善,使龙江生态农业的发展缺少基础性保障。
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方面,黑龙江省的工业原来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原有工业体系过于突出高产出、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传统工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工业技术创新过程缓慢造成资源循环利用率较低,能源使用结构较为单一,并且在工业生产中仍有大量固体废弃物或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做到无害化生产。同时,有关部门对于企业排放污染物的监管力度较弱、污染排放制定的相关指标不严格及政府对企业清洁生产的政策补贴扶持不到位等问题都阻碍了传统工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