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目标导向下的国际产业园控规探索
——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例
2022-02-01林秀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
文/林秀明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引言: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简称中德园)位于京沈和沈大发展轴交汇处,规划面积55km2,是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重点部署的中德合作试验区,承担着国际合作和区域振兴的双重使命。中德园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唯一一个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合作为主题的战略性平台,是规划打造为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加快培育沈阳经济区的增长点,中德园规划为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近两年,习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中德园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追求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持续关注园区人居与环境的发展。在该背景下,铁西区组织编制中德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以政策背景和城市战略为指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根本目标,全面梳理现状问题,利用案例对标和公服配套两个专题深入研究,提出控规和城市设计方案,并最终建立了公服配套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以保障规划的落地实施,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规划支撑。
图1
1、“双高”目标与国际产业园规划
1.1 “双高”目标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科学判断,新时期的发展更是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手段,紧密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条主线,全面落实完善城市建设。
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高质量的投入产出,是更注重内涵式的发展,是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程度,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良性转变。
高品质生活,则是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活,是美好生活的高层次和新形态,是新发展阶段对人民许下的一个更加美好可期的未来。
1.2 “双高”目标下的国际产业园发展路径
结合“双高”发展目标,通过对国内十余个中德、中新、中瑞、中欧等国际产业园案例的深入研究,从以下六方面总结了国际产业园的发展路径。
1.2.1 明确面向国际、区域协调的发展定位
国际产业园首先要明晰自身发展定位,既要统筹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也着眼于面向国际,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对内整合区域资源,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积极的开放战略,深化“引进来”与“走出去”互动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1.2.2 构建高端制造、多元业态的功能构成
国际产业园多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产业,同时国际性也决定了其须涵盖商业服务、金融信息、国际医疗、娱乐休闲等多元复合化的配套功能。国际产业园不仅是一个产业化园区,更是兼顾商业、高端居住及国际化服务配套功能的智慧型园区。国际产业园在功能构成方面需要更加重视产业与其他业态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1.2.3 打造组团分散、生态契合的空间布局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每10~30分钟测量1次呼吸、脉搏和血压。使呼吸道保持畅通,注意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若由于痰液黏稠导致痰栓形成继而使呼吸困难加重,产生神志恍惚、发绀明显的状况时,可准备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清除痰栓,改善呼吸。并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注意监测病情的变化。
国际产业园多为组团式开发,同时注重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的对话,共同构建高品质生活环境。在规划建设中,产业园须结合基地资源条件将城市建设与山水格局进行有机融合,积极打造生态核心,形成多轴多组团式空间布局。
1.2.4 完善交通便捷,服务完备的配套设施
在交通体系方面,国际产业园需要近机场、高快速路、轨道交通等城市主要路网,以便于打造客货分流、内外两级、快慢分离的复合化交通体系。在配套设施方面,更要注重国际性,兼顾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居民的差异化需求。
1.2.5 建立生态低碳、智能绿色的指标体系
打造高品质生活需要提供良好环境品质和低碳低能耗的绿色发展模式,强调建设融于自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欧洲标准的绿色建筑等。在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再生能源利用等诸多方面,均考虑充分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国际化认证体系标准与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相结合,积极打造室内一体化系统、高性能混凝土、雨水回收系统以及可回收材料、水源热泵系统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家园。
1.2.6 完善多方机构、互利共赢的机制体制
国际产业园建立在较高的合作平台上,是涉及到两国或者多国合作的园区类型,不仅要求产业发展,更多的承载了两国合作的国家使命,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由于使命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国家、省市各级城府都给予积极政策保障,在体制机制方面,国际产业园多数采用多方机构合作的形式,建立市场、政府、企业等多种机构合作,多种经营形式共存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2、基于“双高”目标导向的中德园规划探索
2.1 承上启下,有的放矢,建立目标定位
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强化中德园产业制造、研发培训、总部办公、物流服务、会议会展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将中德园打造为富有德国元素、汇聚旗舰企业、承载国际合作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以创造宜居“高品质生活”为导向,细化补充中德园区域的高端居住、国际化商业与多元化生活娱乐设施、国际教育、国际医疗、文化体育等,将中德园建设为服务功能完备、绿色品质宜居、交通高效畅达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2.2 深入剖析,解决症结,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全方位调研中德园现状的企业产值、用地权属、人口规模与交通条件等数据,多视角剖析现状区域产城分离、用地低效、创新应用不足、钟摆交通与配套相对滞后的现状症结。通过研究低能效、低门槛与低联动等症结的深层次成因,有的放矢,制定生态低碳、国际服务、莱茵模式、簇群组织与智慧引领规划对策。
图2
2.3 存量生长,产业为魂,科学用地布局
按照“可合作、顺趋势、有政策、能承接”的原则,基于中德双方优势互补的最佳产业遴选与定位,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结合产业定位,以细河与规划地铁3 号线为纽带,形成“一中心、一基地、五个产业功能组团和五个服务组团”,科学布局产业园内的各类用地。见图3
图3
2.4 国际特色,品质为脉,完善支撑体系
建设面向国际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于设施国际化、服务便捷化的原则,结合“留住人、吸引人、发展人”的要求,在中德园建设“品牌化、特色化”的国际公服设施,打造“便捷化、标准化”的三级生活圈,形成“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图4
建设高效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公共优先、绿色出行为导向,以保障中德园宝马交通需求为突破口,对外强化双快系统的引领作用,对内构建网络化道路系统,打造“内联外通、畅达高效、绿色便捷、创新智慧”的综合交通体系,并落实新能源充电设施;结合功能分区设计“差异化”道路断面,强化物流运输功能,优先保证慢行交通,塑造高品质街区。以期实现“内联外通、畅达高效、绿色便捷、创新智慧”的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低碳引领的水绿空间体系。以提供国际化的环境品质为目标,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提标改造、活水保质”为手段,打造“蓝绿交织”的绿色生态园区。增加南北绿廊和次级景观点,串联河道、道路景观、公共景观、城市公园及公共空间,构建“东西水脉贯穿+南北绿楔隔离+活力节点镶嵌”的生态格局。将开放空间按城市-社区-街区进行分级,提升开放空间覆盖率,保证居民到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易达性。同时联接水网格局,生态化净化水质,维护加固细河堤岸等措施,整体开发细河两岸亲水空间。
建设智慧完备的市政设施系统。以“5G”为引领,强化云平台和智能工厂建设,推行无人驾驶示范区建设,实现全域智能化应用与管理,打造面向工业4.0、智能化的产业新城。基于宝马对能源供应体系的需求,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采用双回路专线供给模式,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基础设施增量、提质、增效,努力构建“绿色、智慧、安全、高品质”的基础设施供应体系。
打造智能绿色的智慧友好园区。基于“云计算、物联网、5G 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打造面向工业4.0 的、智能化的产业新城。
构建中德融合的园区特色形象。加强中德元素的体现,从指标体系、产业经济、风貌特色、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演绎,形成“中国特色、德国风貌”的特色园区,彰显多元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新城特色。
2.5 细化导则,创新指标,落实实施保障
开展用地细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指导工程设计与实施。在控规方案和城市设计方案指引下,继续开展了用地细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建立10 余个子系统的控制目标原则、控制要素、控制要求、项目设计指引,形成分期动态的建设安排,指导工程设计与实施。
推进“标准地”“M0”先进规划管理经验,助力中德园产业高质量发展。采用“标准地”“M0 用地(创新型工业用地)”等先进管理经验,制定低效用地更新支持政策,推进传统工业的搬迁和升级改造,鼓励低效产业用地差异化再利用,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3S”手段,满足中德园高品质生活宜居需求。探求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和商务需求,通过提升效率与速度、打造精致慢生活、构建智慧城市体系——“3S”手段,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居高品质生活的最终目标。
运用多种技术辅助分析,实现数据支撑智慧规划。运用遥感、无人机等新型技术辅助现场调研,利用GIS、空间句法、POI 与手机信令等技术手段可视化的辅助规划分析,绘制企业地均产值绩效图、可达性模拟图等辅助方案决策,实现数据支撑的规划智慧转型。
构建“可对话”的指标体系,接轨国际的特色指标体系。规划全面对标中外先进园区,构建“有基础、可衡量、能实现”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指标体系,形成5 大类60小类发展指标,实现“目标指标化、指标空间化”,并通过8 大支撑体系将各类指标落实到各部门,层层传导指引园区建设。
2.6 组织创新,制度保障,完善规划长效指引
以“鱼骨图”为抓手,高效推动项目进行。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企业反馈”的组织方式,保障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可实施性。贯彻“逻辑闭环、组织穿透”的理念,以“鱼骨图”为抓手,高效推动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
“四位一体”规划体系长效指引。搭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详规划+城市设计”四位一体的规划体系,层层传导顶层设计意图和企业建设需求,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配套系统各类要素的落点落位落空间的有效性,为园区发展及规划管理提供长效指引。
结语:
中德园规划通过“双体系”满足了国家化合作产业园区的多样化发展需求。通过融合城市设计与控规方案两套体系,满足了中德产业园在规划本土化、设施国际化、产城融合化、未来生态化的发展需求。
中德园规划在多领域促进了项目实施。宝马第三工厂土地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积极推进以瑞士布克哈德-远大压缩机新工厂项目为代表的园区52 个重点建设项目启动工作,助力中德产业园进入项目建设井喷式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中德园已开展大堤路、宝马大街、浑河25 号路等多条道路的选线施工工作,同步启动了配套学校、细河生态工程等项目。同时,中德园规划成果在多个招商推介会上推介宣传,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声誉,对推动区域招商提供了规划保障。
在中德园规划的引领下,该区域将成为彰显新时代特色的产城融合园区的典范,彰显国际合作、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园区的典范、彰显生态宜居高品质生活园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