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探索构架
2022-02-01肖斌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10
文/肖斌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1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对施工技术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复杂度的增加,使得施工期间所使用施工技术种类也在增多,管理过程的复杂度也在提高。通过整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结果的可靠性。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价值
1.1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种类繁多的施工技术,如灌注桩技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等,同类型施工技术分支数量也在增多。例如,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可以细分为换填施工技术、碎石垫层施工技术、深层搅拌技术等,不同施工技术在应用时的适用环境、应用成本、技术成本存在一定差异。基于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匹配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另外,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进行,可以确保各节点作业质量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提高工程项目的作业质量。
1.2 增加工程经济效益
在招投标模式快速推广的背景下,建筑行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在提高,如何提升企业生存能力也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根据以往统计资料可以得知,施工技术在总体成本支出活动中占比超过20%,优质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工程项目的作业进度,提高作业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施工材料的支出量,以此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按要求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够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减少施工变更问题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推动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提高工程作业水平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有着直接联系,施工技术应用质量越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越高。按要求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应对现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基于现场实际情况拟定相匹配措施,从而提高建筑工程作业水平,提升工程作业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1 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准备阶段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时,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设计进度计划制定、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三个环节,如图1。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
图1 施工准备阶段任务分解
2.1.1 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是保障科学管理,有效开展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详细划分各个职能部门职责和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单元,设定岗位编制人员,明确技术管理工作层次,组织建立起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技术管理团队。根据项目的规模、项目特性和特点,设立四级技术责任制,项目总工程师为技术管理总负责人,其下设技术经理、各专业工程师、技术员,实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制度,为后续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2)完善相应的技术策划,基于施工技术管理要求展开相应的岗位培训,使其可以明确技术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在出现技术变更活动时,也需要遵循分类、提出、确认、批准、监督执行的流程来调整管理计划,提高所拟定计划内容的合理性。
2.1.2 设计进度计划制定
为了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效果,需要做好设计进度计划的制定工作,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特征,对进度计划进行分解处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在设计总进度计划的拟定中,会细化从设计准备一直到施工图纸完成阶段的进度计划,内容涉及总设计时间、各阶段起止时间、各专业设计起止时间等,为总进度目标的完成提供良好参考。②在阶段性设计进度计划的拟定中,会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分解,明确不同阶段的进度目标,如目前建筑工程可细分为设计准备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各阶段进度计划需要和总进度计划时间规划保持一致,为后续施工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③在专业设计进度计划的拟定中,会基于相关专业(如给排水、电气等)来制定相关计划,以便于后续分析活动的有序进行;(2)做好设计进度编制,目前多利用甘特图来编制进度计划,搭配精细化管理理念来细化进度中的相关内容,以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2.1.3 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
为了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结果的可靠性,需要按要求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如图2 所示,所需要整理分析的内容如下:(1)项目选址调查,内容包括区域交通情况、气候条件、场址坐标位置等;(2)拟定可行性报告,在应用中会基于多学科来对技术可行性、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所拟定的报告内容的合理性;(3)梳理规程规范技术标准,除参考国家统一规范外,还需要参考行业规范、企业内部规范、地方规范等,根据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来建立规范数据库,便于后续分析活动的有序推进;(4)地质条件水文洪涝资料整理,借助综合物探技术对该地区地质条件、水文资料、历史洪涝资料等,提高所整理信息的详细度;(5)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料的整理,必要时还需要进入到现场进行考察,便于后续分析活动的有序进行;(6)类似项目信息整理,为此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
图2 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内容
2.2 施工过程阶段
2.2.1 施工技术方案
在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管理时,会基于科学角度来对整个工程应用过程进行整理,也是决策者对整个项目资源、进度、质量、成本、新技术等内容展开综合设计,也是项目顺利实施与进行的依据。在施工技术方案的拟定中也需遵循以下要求:(1)做好功能符合设计,使设计内容可以满足预期的功能发展要求,确保工程项目功能结构与系统自身的可靠性;(2)环境友好性设计,注重节约使用资源和土地,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保证工程的生态功能,考虑可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来保护环境;(3)人性化设计,施工技术应用时使用到的机械、材料需充分考虑其运维过程的便捷性,减少技术运维成本支出;(4)防灾减灾设计,所选施工技术在应用后,可以对建筑工程整体性能起到提升作用,提高施工期间、施工后建筑工程抵御外部环境的作用。
2.2.2 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技术施工阶段的管理活动,也会涉及施工组织设计,这也是施工技术和施工项目管理融合在一起的产物。在实际应用中属于一类全面综合性文件,将施工项目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合理指导整个项目技术应用过程,以提高编制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基于相应的法律法规、工程项目作业要求、施工组织原则、工程现场作业条件等内容,来完成经济性施工技术方案的拟定,方案中涉及人力资源、物资管理、施工进度、施工方案组织等,从而确保工程项目可以根据预设目标,安全、高效地开展相关任务。另外,基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始施工前,也需要基于工程项目基础特征、现场作业条件,来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以提高作业结果的合理性。
2.2.3 施工技术交底
在施工技术管理活动中,也需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借此来加快技术责任落实进度,这也是确保技术能够按标准与要求顺利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提高工程作业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在开展技术交底活动时,需要对工程项目施工环境、技术设计思路、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施工安全防护要求、基础施工技术、注意事项等内容展开综合化的整理。而且在技术交底活动中,还需要做好施工技术交流通道的贯通,确保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施工技术要求等内容可以顺利实施,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
2.2.4 施工过程监督
在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这也是确保施工技术可以达到预设要求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对施工技术应用工序进行整理,了解不同工序对应的质量管理要求,围绕此内容来拟定相匹配施工技术监督计划,确保施工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2)在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前,需要建立项目新技术、工艺攻关小组.这样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技术难题处理,确保施工技术应用结果的可靠性。另外,对于工程作业期间应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材料和成品材料,需要严格落实质量控制计划,确保工程执行结果的合理性。
2.2.5 施工变更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影响也会带来施工变更管理问题。此类工作的展开,使工程作业工序、验收工序、初始作业条件等内容发生了一定变化,增加了施工成本的支出量。在施工变更管理活动的开展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对于一般性施工变更(不会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布局等内容带来影响),会安排各专业人员填写《设计变更通知单》,明确具体的变动原因、施工变更内容,等待项目设计经理、工程师会签后才可以进行执行;(2)在工程施工与试运行阶段出现的合理变更,属于不影响总体布置、不影响设计原则所带来的非设计原因变动,属于合理设计变更,等待设计经理批准后才可以进行实施;(3)涉及重大设计变更(如影响工程施工安全、违反强制性标准等)时,需要召集各专业人士进行研究与论证,讨论最为恰当的施工变更方案,确定后由部门经理和工程师进行会签。
2.3 施工竣工阶段
2.3.1 施工技术总结
进入到施工竣工阶段后,做好技术总结对于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技术总结活动中,会针对某一专题、某一专业、某一管理过程进行细致化梳理,同时也会对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复盘总结,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存在不足,从而为相似项目或同类项目技术管理活动的推进提供良好参考。在具体的总结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对项目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情况展开细致化分析,了解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2)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应用到的新工艺、新技术,也需要做好创新性评价分析,为相类似项目的推行提供良好参考;(3)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对技术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分析,以达到预设的管理效果;(4)对技术管理过程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并以此来拟定可靠的改善措施,便于后续分析活动的进行。
2.3.2 技术档案管理
在工程竣工阶段也需要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具体的管理内容如下:(1)工程技术图纸整理,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施工技术繁多,会基于实际情况来完成相应图纸的设计,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积累相应的施工经验;(2)施工技术资料,按要求对相关材料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应用分类与归档管理,以便于后续分析活动的顺利进行;(3)实验记录、测试数据整理,依托信息技术来加快这些信息的整理速度,从而提高信息整理结果的可靠性;(4)有关照片、影像等技术文件材料整理,按要求对其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应用分类与归档管理,过程中也会对属性进行整理,以得到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
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建议
3.1 健全材料采购制度
健全材料采购制度,可以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良好参考,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结果的合理性。(1)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技术应用环境展开综合化分析,以此来完成施工材料采购计划的拟定,在采购计划中会细化具体的采购内容,包括材料种类、材料质量要求、采购总量等内容,严格按要求开展采购工作,提高采购结果的合理性;(2)材料进入到现场后需要按要求进行质量复核,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以便于后续分析活动的有序进行。
3.2 加强质量管理监督
加强质量管理监督,能够确保各节点作业结果的可靠性,提高施工技术应用结果的合理性。(1)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细致化整理,基于所得到的综合分析结果来拟定质量管理监督计划,在计划中会细化具体的监督内容,严格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监督,提高监督结果的可靠性;(2)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也需要做好反馈资料的整理,从中筛选出有价值数据补充到质量管理监督计划中,从而形成优质的施工技术管理环境,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结果的可靠性。
3.3 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可以营造良好的技术管理环境,确保施工技术应用结果的可靠性。(1)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基础情况,拟定安全管理、责任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对制度内容进行细致化整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环境,满足相应的管理要求[1];(2)在管理制度推行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制度推行过程中各类反馈信息的整理工作,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录入到制度中,不断优化制度中的相关内容,提高施工技术执行结果的合理性。
3.4 健全责任管理机制
健全责任管理机制,能够提高人员工作过程的目的性,减少施工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1)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中,需要许多部门参与到其中,为了避免重复作业、交叉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以此来完成责任管理机制,为相关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2)在责任管理机制落实过程中,也需要做好机制落实过程各类信息的整理工作,从中整理出有价值信息录入到管理机制中,营造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环境。
3.5 加强施工队伍培养
加强施工队伍培养,可以更好地约束个人操作行为,提高施工结果的合理性。(1)基于信息技术来建立量化评价体系,细化体系中的相关内容,根据评价结果来筛选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来组建施工队伍;(2)在施工队伍开始工作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帮助其明确具体的技术操作流程,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预设的管理要求[3]。
结语:
综上所述,健全材料采购制度,可以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良好参考,加强质量管理监督,能够确保各节点作业结果的可靠性,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可以营造良好的技术管理环境,健全责任管理机制,能够提高人员工作过程的目的性,加强施工队伍培养,可以更好地约束个人操作行为。基于建筑工程基础特征,明确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对于提高施工技术管理质量,加快相关活动开展进度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