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022-02-01唐达伟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文/唐达伟 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引言:
建筑工程的核心是管理,要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就要做好管理工作。现实中,许多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都源于管理的不到位、不完善,最终降低了建筑的安全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有利于促进管理科学化,有利于保障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业环境,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取得部分成绩,但是一些质量通病依然让人头疼,需要引起重点关注。而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统筹全局、关注细节可以有效避免通病或者减少通病引发的建设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通病有挖方边坡塌方、模板接缝不严密、钢筋表面锈蚀、砌块强度不达标、混凝土露筋,对应的危害显而易见。这也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
(1)挖方边坡塌方。土方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是挖方边坡塌方,又分为局部塌方与大面积塌方。根本原因在于机械整平时没有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在开挖时缺乏规划与层次关注,开挖时坡度过大或使得坡脚受损,导致边坡不够稳定,出现塌方事故[1]。在一些软土地基和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施工场地中,在开挖之前必须要做好地质勘查,并提前采用高效的排水、降水方式,避免地表滞水或地下水入侵坡体。而挖方边坡塌方则是缺乏上述关注,导致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之中,降低土壤粘度,使得坡脚位置在反复的充实下处于掏空状态,因受力不均衡出现塌方;(2)模板接缝不严密。模板施工是主体施工项目,在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是模板焊接缝不严。一旦模板间接缝不严密,存在间隙,会影响后续的混凝土浇筑,表现为混凝土漏浆、蜂窝麻面等多种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大量孔洞及钢筋暴露等情况。根本原因是在工程施工中翻样不细致,对模板制作及施工监管不严,没有关注到细节问题,导致模板拼接时存在较大的拼接缝。尤其见于木模板,因其安装周期长,干缩作用下裂缝更明显[2]。在混凝土浇筑环节,若木模板没有提前浸水湿润,就无法有效胀开。在梁与柱相交的位置也是焊接容易疏忽的地方,经常出现接头尺寸不准确的情况;(3)钢筋表面锈蚀。钢筋锈蚀影响钢筋性能,导致钢筋强度、稳定性不达标,继而影响钢筋焊接、成形、张拉作业[1]。究其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钢筋性能检测机制及钢筋物料科学管理意识。在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前没有得到全方面的检查,或者刚入场时性能完好,但因不合理的储存让其受潮被腐蚀。大量的钢筋材料没有按照规格型号有序安置,在实际的施工应用中出现倒流现象。在施工场地中经常会发现钢筋表层被放置有超过其荷载的支架、模板等物件,导致钢筋结构受损,性能下降,引发质量问题;(4)砌块强度不达标。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也表现为砌块强度不达标,又具体表现为多孔砖强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2]。前一问题的原因是烧结多孔砖外形尺寸、孔形等设计与强度不符或烧结时火力控制不理想或是出厂时检查不严格,本身存在原材料质量缺陷。而后问题的成因是砂浆强度失稳,砂浆品种存在混合使用的情况,墙体抗压与刚度性能下降。此外雨天砂浆含量会有一定变化,加上材料运输损耗,会出现砂浆实际用量少于规定量的情况;(5)混凝土露筋。混凝土工程是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为混凝土露筋。主筋、负筋、箍筋暴露于混凝土表面。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出现偏移或垫块数量少,出现钢筋下沉的情况,并于模板面连接的位置暴露出来。也可能是结构截面偏小,钢筋密度偏大,石子卡在钢筋中,水泥砂浆无法完全包裹出现漏筋问题。
2、建筑工程优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建筑质量。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施工成本,还能够确保建筑质量,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作业项目,包含内容较多,稍有不慎都会给建筑安全带来风险,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能够及时梳理各项信息,确保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进而达到建筑工程质量要求;(2)降低工程成本。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够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帮助管理人员掌握当前工程状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新时代下,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建筑企业明确部门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加强设备管理,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除此之外,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将繁杂的管理手段运用自如,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支持,能够实现决策层和管理层信息的有效沟通,降低建筑企业施工材料的损耗,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最终达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目标,为今后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发展的核心是获得更多利润,而获利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较为繁杂,需要管理人员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更为专业的管理技能,转变落后的管理理念,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激发建筑企业市场发展活力,最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3、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要点
3.1 加强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被认为是源头管理项目。材料管理到位既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也可以确保施工成本,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应重点对钢筋与水泥进行质量监管,加强钢筋焊接制品质量监管[2]。对进场每批次的钢筋、水泥进行质量核查,分批次、分种类堆放材料,科学贮存。供应商及时提供材料出厂合格证,同时针对每批次钢筋、水泥进行性能测试,确保水泥强度、钢筋稳定性达标[3]。监理人员深入现场监督取样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材料拒绝进入施工场地。对于钢筋焊接制品的质量监管因其涉及到现场钢筋的焊接、成型及张拉等工序,在管理中严谨细致。以钢筋对焊为例,钢筋验收合格后,监理人员通知施工单位加工钢筋,加工前施工单位提供质量保证体系,并开展技术交底,监理人员审核完毕后着手焊接监管。焊接人员需持有焊接上岗证,规范焊接。在焊接前先焊接试件,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大规模的焊接操作。参考国标/T1591 要求对于工程中所使用的钢材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重点对钢材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硫磷碳含量及冷弯试验效果进行测试[4],保证其质量过关。项目中钢材抗拉强度与实际测量屈服强度比值低于1.2,屈服台阶明显,伸缩率要求超过20%,冲击韧性及可焊性良好。
3.2 创新管理体系
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加强创新,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才能够确保各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主要从三点入手:第一,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将建筑工程相关资料导入系统,帮助管理人员掌握不同节点工程技术风险,并及时调整施工管理方案,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达到工程管理目标;第二,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创新理念,动态调整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比如在工程施工阶段,可以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抓好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各管理要素,深入施工一线开展工程管理资料收集工作,提高工程管理质量;第三,创新管理手段,加强管理部门与工程施工部门的联系,做好管理宣传,提升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并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严格按照管理要求施工,落实管理责任和义务,充分的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发展。
3.3 提升人员素质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就要提升相关人员素质,具体要做到三点(见表1):第一,要定期对建筑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施工技术,使其意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施工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施工管理方案进行施工。比如管理人员应加强与施工人员沟通,掌握他们对专业技术的需求情况,结合实际明确培训内容,并加强业内专业人员技术交流工作,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施工风险;第二,要积极开展专业技能考核,如技术考核、职业道德考核、安全意识考核等,并制定奖惩措施,增强施工人员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第三,要健全带证岗位管理制度,鼓励员工考取相应资格证书、作业证书,提升施工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减少建筑工程问题。
表1 建筑人员素质提升方案表
3.4 健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管理人员要根据建筑企业状况,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标准和管理系统,优化管理项目和管理内容,明确管理目标,进一步保障建筑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云服务技术,实现各部门技术情况交流和交底[5]。其次管理人员要做好各施工环节管理,针对不同项目、不同时间节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机制,确保管理的精准性,比如在施工前期,管理人员应对设备、材料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合理布置材料采购、材料入场、设备维护等工作,在节约工程成本的同时缩短施工工期。最后管理人员要畅通建筑企业管理渠道,加强上下级部门、同级部门的沟通,避免沟通不畅带来的工程问题。
3.5 发展智能平台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智能平台的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发展智能平台,首先要构建信息化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发布与施工相关的专业技术、管理方案、风险预警、工程进展等信息,有助于各部门开展后续工作,也有助于监督工程情况。其次要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智能平台维护团队,定期对智能平台软、硬件设备升级改造,提高建筑企业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服务。比如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复核型管理人才,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保障建筑施工有序进行。最后要加大智能化平台建设资金投入,不断优化智能平台系统,保持平台界面的简洁性、实用性,发挥出智能平台管理作用,实现建筑管理工作的智能化。
3.6 统筹化管理实践
施工前的质量管控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选择、方案的优化、人员的部署、施工环境的分析等等。具体来说,要重视施工图纸设计。图纸设计时以现场勘查取得的真实信息为依据,综合考虑施工环境的多重影响。要重视材料管理。加强材料采购管理和验收管理。根据质量标准、技术指标选择质量好、经济实惠的材料,基于绿色施工的要求也应积极关注绿色建材的选用。要加强环境要素分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6]。以科学防范减少自然要素对施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针对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做好应急准备,避免出现人、机器、材料的损失[5]。要考虑到区域气候特征,如多雨地区应提前做好排水布置,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及时排水,避免施工场地因排水不畅而中断,避免材料受损或工程质量受影响。施工阶段是质量管控的重点阶段,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涉及到隐蔽工程项目,而隐蔽工程质量监管应落到实处,并科学指导成本控制和工程结算。进行施工项目的阶段性质量验收,做好验收登记,让施工各阶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衔接,增加施工过程的流畅性。例如,深基坑施工中组建上至项目经理,下至施工一线员工的技术交底班子,让参与者了解施工环节、施工标准,严格按照规定规范作业施工,使得基坑施工作业更灵活。施工后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分项目验收,指导项目竣工后的整体质量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建筑使用隐患的立即上报并提出解决方案,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在验收工作结束后更要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竣工申请,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验收,进行质量把关。
4、工程管理实例分析——以H 建筑工程为例
4.1 工程概况
H 建筑工程占地约1348m2,建筑总高度19m,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60m2,地上四层。该项目采用了绿色环保科技,整合了国内外大量的先进建筑技术,包括综合节能技术、外围保护系统、主动和被动通风系统、建筑自遮阳技术、高效能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清洁能源发电系统等,不仅提高了建筑自身的科技感和安全性,还节约了管理成本,实现了建筑工程的绿色发展。
4.2 H 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H 建筑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H 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代表之一,需要绿色建筑管理人才的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但现实中,该工程绿色管理人员缺乏,大多数管理人员对绿色理念认识不足,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施工进度。(2)施工管理不一致。由于不同领导人员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不同,导致施工管理模式不同,最终导致管理水平上的差异,使得H 建筑施工质量出现参差,给该建筑后续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4.3 H 工程管理对策
H 建筑工程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相关人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积极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对于H 建筑来说,绿色环保使其设计、施工、管理的主要特点,因此该工程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绿色环保理念。比如在设计环节,该工程就成立了一支绿色设计团队,结合当地光照条件、建筑地理位置,采用了建筑自遮阳技术(见图1),使建筑物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大大节约了电能,还提高了建筑的科技感。此外,该工程还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绿色环保管理等,提高了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2)统一工程管理标准,确保管理一致性。为了解决H 建筑工程前期出现的管理不一致的问题,该建筑企业制定了应对策略,对工程管理标准进行了统一,比如要求各部门充分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并提前按照施工要求做好管理预案。同时也明确了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形成企业领导、项目经理领导,项目工程师、项目经济师、施工员、材料员、绿色管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落实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了H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保障了该工程施工进度。
图1 H 建筑自遮阳示意图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相应的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才能更好适应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要求。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企业要创新管理体系,优化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分工,最大限度保障工程质量;要提升人员素质,加大管理技术培训,丰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责任意识;要健全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好技术交底、资料交接工作,降低工程施工管理风险;要发展智能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制定解决对策,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