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OPPPS模式在海洋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探索*

2022-02-01武华乙金兰英尉洁净

广州化工 2022年22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溶液教学模式

武华乙,武 闯,金兰英,丁 雯,尉洁净

(1 厦门医学院药学系,福建 厦门 361023;2 厦门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3)

物理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药学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与药物的研发、生产、储存密切相关,在此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化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物理化学内容繁杂且抽象,学生学起来吃力,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引入一种可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源于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ISW)的BOPPPS模式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模式,旨在推进有效教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目前该教学模式已被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所采用[3]。本文尝试在海洋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堂中引入BOPPPS模式,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1 BOPPPS教学模式简介

BOPPPS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维持特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导言(Bridge-in)、教学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及总结(Summary)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时间不超过15 min,各个部分之间起承转合共同构成了40 min的课堂教学[4]。导言即引言,起到暖场的作用,在这部分教师通过各种素材(图片、新闻、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产生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即通过这节课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学习效果。学习目标是否合适是能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目标的确立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的放矢”。前测在学习目标之后,是后续教学过程开展的基础。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小测、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定位学生对本节课主题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课程开展的难易和进度[5]。参与式学习是整个BOPPPS模式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6],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完成课堂主题内容的学习。后测即主题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测试,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评估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总结是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督促学生反思学习效果,并将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和内化。

2 BOPPPS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虽然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但很容易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7]。BOPPPS模式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因此,本文以物理化学课程中“稀溶液依数性”为例,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期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课前准备

BOPPPS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参与式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前就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在课前将稀溶液依数性这一部分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前做好本节课程PPT。

2.2 BOPPPS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BOPPPS教学模式的构成,将“稀溶液依数性”这节课程的内容分为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个部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按照表1所示内容进行。

2.2.1 导言(B)

导言占时较少,通常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内容。在“稀溶液依数性”这部分提出三个现象激发学生对依数性的学习兴趣:(1)冬天为防止结冰,在路面上撒盐;(2)平时用高压锅做饭,用时少,饭比较松软;(3)人体注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用已有知识相互讨论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2.2 学习目标(O)

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稀溶液依数性概念;(2)掌握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及渗透压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3)能够运用依数性的公式进行计算;(4)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在医学上的意义。

2.2.3 前测(P)

教师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后续课程内容的进度。学生也可通过前测评估自己的预习效果。本次“稀溶液依数性”的前测内容主要围绕稀溶液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的选择题和判断题。

表1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稀溶液依数性的教学设计Table 1 Teaching design of colligative properties of dilute solution based on BOPPPS teaching mode

2.2.4 参与式学习(P)

参与式学习是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部分,这部分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稀溶液依数性”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及视频展示法等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对依数性的概念进行讲解。其次,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制作PPT,组织学生上台讲解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三大知识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其他学生提问交流并进行必要补充。再次,重新拾起导言中所提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抢答。最后,教师以视频展示的形式介绍稀溶液依数性在医学上的应用。

2.2.5 后测(P)

后测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题目测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了通过凝固点降低求分子摩尔质量和通过溶液渗透压求物质的质量两道题目,以此来测评学生对依数性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2.6 总结(S)

总结是对课程内容的系统化,是对教学目标的再一次强化。教师通过简练的语言,总结依数性概念和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及渗透压产生原理和相应的公式,并举例对内容重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网络。

3 BOPPPS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采用BOPPPS模式之后,物理化学课堂氛围一改之前的“死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被动学生开始向主动探索转变。为了客观全面的评价BOPPPS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课程结束后,对海洋药学专业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样本使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期末测试试卷采用流水作业批阅,成绩分布如表2和图1所示,均呈现正态分布。

根据表2所示实验组成绩主要集中于70~79分之间,低于60分的仅有1人,对照组成绩主要集中于60~69分之间,低于60分的有8人,实验组学生成绩分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实验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

表2 两组学生期末测试成绩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inal tes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图1 对照班(A)和实验班(B)成绩分布图Fig.1 Score distribution of control class(A)and experimental class(B)

4 BOPPPS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课堂应用的思考

BOPPPS模式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要保证这种BOPPPS教学模式的开展,满足以下几点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试点班级的人数不能太多。在实际教学中,相比于人数多的班级而言,选择以人数少的班级作为试点,其人数较少的特点更有利于BOPPPS模式在课堂中的开展[8]。其次,“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是实现BOPPPS教学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言要精彩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目标明确才能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前测和后测要精准合理才能把握学生真实情况,参与式学习要“跌宕起伏”才能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总结要系统到位才能帮助学生内化升华。BOPPPS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对于化学类课程而言,在采用BOPPPS模式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若能与实验课程或是科研活动相结合,使理论与实验相互验证,将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9]。

5 结 语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因内容繁杂且抽象,学生学起来费力,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实际学习效率不佳。BOPPPS模式是一种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强调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将BOPPPS模式应用到海洋药学专业的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中,发现引入BOPPPS模式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的对课堂的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该模式经验证确为一种可操作性强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溶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解读“溶液”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一)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二)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