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护理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01郑祖丽
郑祖丽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贵州 贵阳 550004)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当今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日益增高[1]。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一般比较暴躁,而且一旦完全发作就很难被控制,因此医院常对其采用封闭式护理管理[2]。封闭式护理管理模式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但作为一种隔离式护理,切断了患者和外界联系,不但会让患者自我评价能力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而且还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恢复[3]。近几年,由于医疗观念更新和医疗技术进步,医院开放概念被引入其中,许多社会团体和患者呼吁在精神分裂患者护理和治疗中实施开放式护理[4]。与此同时,开放式护理也凭借其针对性强、护理内容全面等优势,得到了众多临床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在临床和护理方面取得较好成效[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开放式护理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未出现极端的激动、烦躁或负面情绪。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脑部出现病症者;过敏体质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34.84±2.16)岁。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2.47±2.5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传统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
1.2.1对照组 应用封闭式护理管理:自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全程化管理,嘱患者切勿在病房外随意走动,同时对患者实施无微不至的照护。
1.2.2观察组 应用开放式护理管理:患者可以在住院期间随意进出,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安排患者一起外出散步,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病房环境: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对患者情绪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病房氛围,合理地改善患者居住舒适度;患者和家属所在的病房实行单独管理,室内设有独立的卫生间和主要家具设施(电视机、电话、空调);②保证患者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随意进出房间:在开放病房里,精神分裂患者可以在医院里进行自由走动,如散步、看电视、与患者、家属等交流;开放管理不会对患者行为、思想等行为进行任何控制;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医院还可以安排患者外出散步、购物等活动,这种开放性管理方式,可以让患者有更多机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帮助他们重建社会机能;③加强对患者安全管理:对患者进行开放式管理的同时注重安全管理,以达到预防出现事故的目的;比如,护理人员要强化自我预防和自我保护观念,每天查房或晨护时,检查患者随身携带的危险物品、检查患者服用药品等,以避免患者藏药;另外,护理人员必须对药品进行严格规范放置,同时还要主动承担责任;每一位患者外出后,护理人员都要对进出的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其身上有没有携带任何危险品;另外,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接触,做好患者病情评估,暴力风险较高患者之间避免接触,因为患者受精神症状影响会有突出攻击行为,且一旦发作就会失去控制情绪能力,很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④强化患者意识:预防患者及其家属私自藏药,违规使用药物;据统计,患者对药物依从性很低,往往会出现不愿接受药物和不按时服用药物的现象,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服用药物;在药物的使用上,一般采用集中用药,专人监督,以便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服用药物后30 min之内不准外出,服用时要仔细检查患者的手、口、被子等,保证患者服用药物;在集中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和用药知识,以增强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的自信心,从而增强患者治愈率;⑤加强健康教育和团体活动: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更新宣传栏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传递有关精神分裂的知识,培养自救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联欢会等团体活动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在医院的组织和带领下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增强社交能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严重程度、依从情况、精神状况及生活质量。①症状严重程度: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分为阳性量表和阴性量表,各划分为7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设为1~7分,1分为无,7分为极重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②依从情况:完全依从:患者完全听从医生安排等;部分依从:患者经护理人员劝导听从医生安排;无依从:患者不听从医生安排;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③精神状况: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精神病量表(BPRS)、治疗依从性缺陷量表(SSDS)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其中,BPRS量表划分为5个条目,18个子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设为1~7分,1分为无,7分为极重度;SSDS量表共计10个条目,并采用0~2分3级评分法,0分为无异常状况、3分为严重的功能缺陷;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好;④生活质量:于干预后采用SF-36生活质量测量表进行评定,分别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8个维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严重程度比较( ±s,分)
表1 两组症状严重程度比较( ±s,分)
组别 n 阳性量表评分 阴性量表评分观察组对照组46 46 tP干预前31.47±4.87 31.49±4.68 0.020 0.984干预后15.26±4.77 19.26±4.31 4.220 0.000干预前25.37±3.41 25.39±3.64 0.027 0.978干预后10.21±2.32 16.42±2.12 13.402 0.000
2.2 两组依从情况比较 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情况比较[n(%)]
2.3 两组精神状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BPRS评分、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精神状况比较( ±s,分)
表3 两组精神状况比较( ±s,分)
组别 n BPRS评分 SSD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46 46 tP干预前51.31±5.38 51.36±5.64 0.044 0.954干预后22.37±4.38 28.24±4.37 6.434 0.000干预前3.64±2.11 3.68±2.34 0.086 0.932干预后0.97±0.31 2.37±1.21 7.602 0.000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46 46 tP精神健康78.23±4.37 69.25±4.26 9.980 0.000情感职能74.21±4.31 69.46±6.42 4.166 0.000社会职能76.43±5.34 54.23±3.54 25.463 0.000生理职能80.31±3.54 62.37±3.78 23.495 0.000
表4 (续)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方面治疗和护理普遍采取封闭护理监管方式[6]。加上大部分人对精神疾病患者持有偏见,将其视为社会危险因素,普遍认为应该将患者送至精神病院接受隔离[7]。然而,有调查显示[8],多数患者在封闭、隔离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治疗成效低,而开放式护理管理与开放式治疗模式则成效显著。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封闭性和孤立性的治疗,导致患者社交能力下降、智力低下、自闭、孤僻、易怒等,长时间的“孤立”还可能导致患者行动迟缓,严重者会失去生活能力[9]。长期封闭疗法也可能使患者产生被社会歧视、遗弃的心理创伤,部分患者会因长期封闭而选择放弃治疗。开放式护理管理是一种全新护理管理方式,打破封闭护理、统一治疗、统一管理、僵硬管理等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精神状况、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PANSS评分、BPRS评分、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0.65%,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开放式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减轻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有利于挺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分析认为,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中,使患者能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随意发挥,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其自身症状的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时沟通,为患者建立自信心,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有利于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开放式护理管理使患者能够与其他人建立沟通,帮助患者提升社交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开放式环境还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精神状况,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有利于缩短康复时间,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开放式护理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及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