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中药贴敷配合手指点穴对急性阑尾炎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2022-02-01林伟娟杨梅玉王小华章虹虹
林伟娟,杨梅玉,王小华,章虹虹
泉州市中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可在各个年龄层发病,其病死率低于1%,而没有及时医治,进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后病死率可达10%左右,因此,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急性阑尾炎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1-2]。近年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成为阑尾切除的首选治疗手段[3-4]。有研究[5]显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安全、美观、恢复快速的优势。但腹腔镜术后会发生胀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急性阑尾炎术后多种不适症状具有临床意义。有研究[6]表明,中药外治法可促进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择时中药贴敷配合手指点穴对急性阑尾炎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泉州市中医院普外微创外科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75±9.32)岁;身体质量指数(21.2±1.7)kg/m2。实验组男27名,女23名;平均年龄(40.65±11.28)岁;身体质量指数(20.3±1.8)kg/m2。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7]并行椎管内麻醉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术前评估无明显严重基础疾病。(4)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下腹部CT)支持急性阑尾炎诊断。排除标准:(1)研究过程中中药贴敷意外脱落。(2)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3)不能理解疼痛数字评分法。(4)妊娠期妇女。(5)有糖尿病、心脏病、肝肾脾肺等器官性病变。(6)研究过程中服用其他镇痛止呕药物。(7)对中药或者医用敷料过敏。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暂禁食水,去枕平卧6 h,心电监护10 h,低流量氧气吸入10 h,给予头孢类消炎、奥美拉唑保胃、凯纷止痛、乳酸钠林格补液、氨基酸、脂肪乳营养等对症治疗。术后6 h 改为半卧位,协助患者翻身,鼓励早期床上活动,四肢功能锻炼,促进四肢血运循环和肠蠕动。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择时中药贴敷配合手指点穴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士对其进行手指点穴,取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足三里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按压穴位共3 min。之后取适量调好的院内自制中药膏放于医用敷料上,用拇指同身寸定位好穴位,用生理盐水清洁穴位点,贴中药于选定的穴位:中脘穴(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和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4 h后撕除医用敷料。在术后第1 d、第2 d上午8:00,进行同样的手指点穴和中药贴敷操作。手指点穴和中药贴敷都是由受过专门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操作。手指点穴采取的手法是按法,利用护士指腹在患者身上选定的穴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左右的两个穴位同时按压,每个穴位60次,按压频率1 s/次,秒表计时共3 min。按压力量和速度一致均匀,动作轻柔和缓,慢慢渗透入内。中药贴敷上每块医用敷料取中药约花生粒大小即可。中药是由院内自制五苓散10 g 加吴茱萸5 g 混合而成,姜汁为赋形剂,用姜汁调制成膏状备用,每日调制。选取穴位用记号笔标记,便于穴位的定位操作。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 d 恶心呕吐症状积分(症状按轻到重程度记0~6 分,0 分表示无明显症状,6 分表示症状较为严重,得分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术后3 d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疼痛程度用0~10 分的数字依次表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对患者进行疗效比较。(2)评价患者对总体治疗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满意、 不满意4个维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实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 d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s)
组别实验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16.7±6.3 25.9±7.4 6.93<0.05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分)2.72±0.27 3.71±0.62 10.35<0.05术后3 d疼痛评分(分)3.30±0.84 4.49±1.56 4.75<0.05
2.2 两组患者对总体治疗的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对总体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总体治疗的满意度情况 例(%)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疾病之一,属中医“肠痈”范畴,多因湿热毒脓夹淤[8],积于肠道所致,实质是实症、热症。外科手术目前已成为急性阑尾炎最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常见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疼痛、排气排便功能紊乱。西医是以鼓励患者早期活动,纠正酸碱平衡、维持电解质,使用促胃动力药、开塞露塞肛等。而中医认为这些病症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认为其病机乃是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因此,中医主张通过补正益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来消除术后呕吐腹胀疼痛等不适症状。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在短时间之内康复[9]。但目前国内外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中医护理干预相对单一[10],如耳穴埋豆、中医热敷、穴位贴敷、针灸等。目前关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进行择时中药贴敷配合手指点穴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空白[11-12]。故本科室进行相应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医护理干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良好,且对总体治疗满意度高。通过中医外治法,对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无侵入性中医护理操作,副作用比西药小,便于患者接受。
本次研究充分考虑到时间因素和生物因素,中医操作选择在两个时间点:第一个是术后返回病房时,此时患者从手术室搬运到病房病床,由于体位移动、肌肉迁拉、麻醉药还未全消退,患者易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伤口轻微疼痛等不适感。此时对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操作,刺激穴位,以改善其不适感和心理压力,也体现护理人文关怀。第二个时间点是术后的上午8:00,此时麻药药效已退,伤口疼痛感加剧,患者因胀痛多数拒绝下床,易导致肠粘连[13]。上午8:00属于辰时,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十二时辰与五脏六腑的关系,经脉气血运行的盛衰规律[14],辰时为胃经气血最旺盛的的时间,本研究中的足三里穴和天枢穴属胃经上的腧穴。在辰时对所属胃经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起到祛邪扶正,促进胃肠蠕动,达到缓解疼痛和促消化的最大效益。
本研究中的手指点穴,取穴依据其穴位的特点:合谷穴为万能穴,属于大肠经,多气多血,可调肠胃、止痛。内关穴为打开内在机关,联络三焦,补益气血,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止呕。足三里穴属于胃经,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本研究的中药是由五苓散加吴茱萸,其中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组成[15],具有温阳化气行水、健脾除湿、通利三焦的功效。另一中药吴茱萸,归肝、脾、胃、肾经,有镇痛镇吐、调脾胃、解肝郁、温经散寒等作用。贴敷取穴中脘穴为胃经募穴,可和胃调脾,降逆利水,防治各种胃肠功能絮乱。天枢穴所属经络是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本研究通过时间、药物、腧穴、经络、脏腑的共同作用,达到促进急性阑尾炎术后快速恢复的目的。本研究中,实验组止痛止呕促消化的效果比对照组好。
随着微创外科、精准医学、循证护理的飞速发展,如何让患者术后疼痛更小,并发症更少,住院日更短,患者舒适度更高[16],医疗费用更少,是临床医护人员工作探讨的重点。快速康复外科[17]应运而生,并且被熟知应用发展,有研究[18]显示,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促进患者康复。手术祛邪,中医扶正,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加入中医护理操作,通过结合“子午流注”理论、采用手指点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加速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感,提高康复质量,提高患者住院的满意度,且成本低,费用低,操作简便,且自制中药保存更为便利。
综上所述,择时中药贴敷配合手指点穴护理,可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止痛止呕疗效,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且操作简单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