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引导、融合与评价模型的构建
——大班幼儿跑竹马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2-02-01江苏省邳州市机关幼儿园胡化梅
江苏省邳州市机关幼儿园 胡化梅
“双减”政策绝非单纯指向中小学群体,也绝非单纯指向学科类培训,其背后所释放的信号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教育的意识形态更加开明化,更加坚定地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试图从根本上解放幼儿被“囚禁已久”的“生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素质人才、传承文化自信,已被迫切地提上日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必成为国民素质教育革命的主战场。
项目化学习是开展幼儿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文化自信的决胜法宝,即以具体的“项目”为核心,带领幼儿围绕“项目线索”,展开“项目实践”,教师予以引导,将“项目线索”转化为“知识线索”,将“项目成果”转化为“知识成果”。
试想,如将“素质教育”“项目化学习”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起来,打出一套精彩并颇具文化动势能的组合拳,势必更能体现素质教育内涵,势必更能提升幼儿的文化自信力。
一、溯源与复兴——“非遗”文化的秉袭与嬗变
邳州跑竹马又称为竹马舞、竹马会,是一种色彩鲜明、酣畅淋漓的民间民俗舞蹈,主要流行于邳州滩上、八路以及徐塘等镇。邳州跑竹马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宋代时期,内容取材于女真族跨马游春的故事,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将其内容形式不断地传承、嬗变与革新,邳州跑竹马已经形成相对形式化与标准化的民俗文化表演形式。2008年,邳州跑竹马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邳州地区独具一格的文化形象符号。
邳州跑竹马体现着邳州民间艺术的魅力与风情,兼备传统文化的优质积淀与人文内涵,极具艺术观赏性、文化传承性以及实践参与性。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将其作为项目化教学项目,基于家乡资源情况,展开幼儿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将具有深度的教育意义。
二、开展与记录——“探究学习”与“意见领袖”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事件催化
幼儿普遍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传统民俗文化表演形式难以充分调动天性爱玩的幼儿的参与热情。故在项目互动之前,为了解幼儿所需所想,在多个幼儿园大班展开邳州“跑竹马”参与意向的调查,根据问卷反馈,将幼儿的意向等级划分为“A+”“A”“A-”“B+”……“D”(意向等级从强到弱)。为方便计数,将等级量化表现为从1—10分,1对应“D”,10对应“A+”。调查显示,引导之前,幼儿的意愿程度遍布集中在2—4分。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对幼儿展开非结构式访谈,重点关注幼儿对邳州文化资源和对跑竹马的了解、基本印象等,归纳幼儿所存在的认知偏见,对症下药。根据“先行组织者策略”,笔者给出多个邳州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不突出跑竹马的主题优势,通过媒体材料引导幼儿从获取信息中产生兴趣或疑问,如“麒麟为何出现在跑竹马中?”“彩色的马是什么样的?”调动幼儿的疑问思维活性。
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引导,催化事件,幼儿对跑竹马项目学习的参与意向有了明显提高,集中在了5—8分。
(二)“带着问题找答案”,实践参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催化事件,引导幼儿对跑竹马项目的兴趣与疑惑后,带领幼儿参观邳州滩上的跑竹马非遗传承馆,与邳州民俗文化展开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带着疑问从中寻觅答案。参观之前,幼儿根据自己的问题想法及兴趣点,规划自己的参观目标与参与形式,如向馆内讲解员咨询跑竹马的形式内容、发送语音请求工作人员的细致答复……有的幼儿欲了解跑竹马的历史起源与文化发展,有的幼儿欲了解跑竹马的制作步骤和道具使用,有的幼儿则要欣赏跑竹马的表演效果……教师引导,讲解员互动,半结构化学习非常成功。
(三)“道尔顿探究学习”,体验互动
所谓“知行合一”,在实践参观中寻找到答案的幼儿应当从体验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跑竹马的文化魅力,未找到答案的幼儿更应当从体验活动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综合提高其对民间民俗文化的通识能力。为方便幼儿进行项目化学习,笔者协同传承馆的工作人员,设置跑竹马项目材料投放区,给予幼儿充分的体验互动机会。
美工区:探索跑竹马服饰,尝试竹马制作。幼儿根据前期对跑竹马服饰特征的调查,自由选择红、黑、白、绿四色卡纸,尝试裁剪与学习材料中四匹马相匹配的跑竹马服饰。有的幼儿选取陶泥,通过揉搓、塑型、雕刻、上色、晾晒等步骤,趣味尝试四种颜色的竹马制作。
科学区:探索马鞭制作方法。幼儿根据调查的马鞭的特征,与伙伴一起选择红、黑、白、绿四种颜色的绳子、木棍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测量、缠绕、打结等方法制作出匹配四个妃子的马鞭。
表演区:探索跑竹马服饰道具的使用。幼儿拿来红颜色的两个马壳,左顾右盼不知如何穿系,这时同伴找来一根绳子系在腰间,先拿起其中一个马壳别在胸前,然后在另一同伴的帮助下将另一个马壳别在身后,紧接着头戴凤冠,扬鞭跑跃,好不威武。在此场景中孩子们互帮互助,探索出跑竹马服饰的穿脱技巧。
探索化妆步骤:幼儿根据跑竹马演员的妆容,筛取所需的粉、眼影、口红等化妆品,找到合作的小伙伴按照探索而来的化妆步骤相互配合,一步步上妆。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化戏曲妆的步骤,还感受到了给同伴在脸部涂画的乐趣。
探索演奏方式:幼儿根据播放的民间音乐,找到铁盒当作大鼓、筷子当作鼓槌、瓶子当作唢呐,随着敲打而出的音乐律动,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孩子们通过观看跑竹马表演的媒体资料,画出了长蛇阵、梅花阵、八卦阵等,有的孩子还原创出了三环阵、七色花阵等。在此探究的基础上,师幼共同探讨绘制出一些具有个性的跑竹马阵势,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在参与体验中高度发挥探究性学习能力,这便是“道尔顿制”探究学习的魅力。
(四)“意见领袖的发挥”,总结升华
项目活动的开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幼儿对跑竹马项目化学习活动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获得对跑竹马这个民间传统文化的初步认识和体验。通过“梳理问题清单—寻找问题答案—在互动中持续学习—分享高潮事件”,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支持下,不断地反思、讨论、修改项目网络图。孩子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是怎么样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幼儿在反思、交流中,自身解决问题、观察记录、艺术表演、文化自信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些知识经验基础都指引着项目课程的行进方向,项目课程的网络图也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三、探索与哲思——解构、引导与素质融合
(一)解构要“细”,内核价值的审视
大班幼儿跑竹马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顺利开展的原因,离不开基于家乡资源因地制宜地展开“游学式”项目化教学。基于家乡资源环境,巧取项目案例,可借助幼儿“文化本位”的认同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继而提升文化自信力。至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家乡资源的幼儿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其目的在于将幼儿教育立足于地方形势,提升地区人才素质建设,项目化学习则又是素质教育、体验式教育的根本方法。因此解构此次项目内涵核心,便是“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力”。教师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幼儿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关注的首要内容并非“项目内容”的本身,而是“文化”与“素质”的本身。
(二)引导要“润”,教学关键的手段
邳州跑竹马曾经一度濒临消亡,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恢复生命活力,发展至今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作为地方色彩的传统民俗文化符号,其发展之路还有很多的艰难阻碍需要克服。无论是完成此次幼儿跑竹马项目化教学实践,还是完成其他立足于家乡资源的项目化教学,教师均需要对幼儿加强对家乡文化内核认知的引导,引导应当由微入浅、由浅入深,遵从“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幼儿最具想象力的高潮,引导其自行展开探究性学习,避免刻板教学的“八股化”。引导,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手段,幼儿教育体系的发展必将着力于“引导”上,让“单向灌输”退出舞台。
(三)融合要“广”,素质教育的成果
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是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目标。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幼儿进行项目化学习,根本目标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项目内容,而是项目参与全过程中对幼儿各项素质能力的锻炼,诸如文化知识掌握、创想思辨、探究学习、动手创造、艺术鉴赏等能力。与此同时,幼儿跑竹马项目化教学展开互动交流式非线性学习模式,因此幼儿在参与体验中,可锻炼亲社会能力、交流沟通等能力。后续开展的跑竹马项目,抑或是其他舞蹈类、表演类文化资源,还都能够提升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实现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融合形成丰硕的素质教育成果,避免幼儿教学出现短板效应。
四、项目评价——“6A”评价模型的初级构想
由上述项目哲思的观点可以得知,项目化学习的本质并非在于项目化学习的指向性案例学习的本身,纵横项目教学全过程,可拓展性极强。在开展幼儿跑竹马项目化学习前,未能从错综复杂的素质教育构架中,选找靶向目标,因此跑竹马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存在时间上的局限性。当前,国内外之于项目化学习尚未制定相关的评价模型,基于此,笔者欲从跑竹马项目化学习的感悟中创想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模型,为此次大班幼儿跑竹马项目化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及为众多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化学习6A评价模型的创想
项目化学习6A评价模型,基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设置六大评价指标,分别为“学习性评价”“文化性评价”“社会性评价”“游戏性评价”“体育性评价”以及“探索性评价”。每项评价设置“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分别对应3分、2分、1分和-1分,最高18分,最低-6分,最高分和最低分跨度24分,12分为及格分,即满足及格分,最少拿到4项评价指标的“优秀”评价,避免过于侧重单一评价指标,而疏忽对幼儿其他多项综合素质的考察。
基于大班幼儿跑竹马项目化学习,笔者展开了幼儿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及教师自评的三位一体的项目评价打分,幼儿自我评价占比40%,专家打分占比40%,教师打分占比10%,此次项目化学习的综合评价得分为14.5分,达到优秀水平。
基于邳州跑竹马的文化特色,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道尔顿制探究性学习思维”、催化事件、引导幼儿展开自主而深入的项目化学习,并让幼儿充分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升华了此次项目化学习实践的效果,有效通过了创设的“6A”评价模型的检验。最后,望此评价模型的创意创想,能够不断丰富完善,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发挥其统筹性的教育教学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