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犯错
2022-01-29林可依
林可依
一
晚上,我有事打电话找闺蜜。刚打了声招呼,我就听到她在电话那头对着她儿子点点大吼:“告诉你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就是不听?快点改过来,听见没有?”之后,我听到了隐隐约约的抽泣声。
“怎么回事,你为什么对点点那么凶?”我这么一问,闺蜜就像找到了发泄口,立刻噼里啪啦对着我一顿诉苦:“你是不知道这孩子,我真是要被他气死了。他做数学题,我告诉他不能用这种方式解题,他就是不听。这不,被我训了半天,还觉得特别委屈呢。”
我问:“你干吗一定要他按你的方式来解题呢?”闺蜜振振有词道:“因为他的方法肯定是错的呀。作业交上去,老师也一定会批他错。我当然不能让他踩这个坑呀。”
我却忍不住笑了,继而劝她:“不如就让点点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去做。”闺蜜惊叫起来:“那怎么行?我明知道他错了,还不提醒他,就这么看着他犯错?”我继续劝她:“对啊。他不犯一次错,怎么知道自己是错的呢?你就试试看,让他犯一次错,结果会怎样。”闺蜜答应后将信将疑地挂了电话。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闺蜜就给我打来了电话:“你的法子还真有用。点点今天回来主动跟我说,他昨天的计算方式是不对的,承认了我的方法是对的。还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不会钻牛角尖了,会多尝试用其他思路去解解。”说完,闺蜜又感慨:“你还真有办法。我昨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都不肯接受我的意见,结果这么简单就把问题解决了。”
我也跟着开心。是啊,平时我们做家长的都是这种心态,怕孩子犯错,所以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止他们犯错,结果适得其反。索性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他们反而能吃一堑长一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二
我平时就是这样教育儿子浩浩的。记得浩浩还在上幼儿园时,有一年放寒假,我和老公都要加班,就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晚上我下班回到家,打开房门,发现家里静悄悄的,屋子里黑漆漆的,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里咯噔一下,连忙叫了几声“浩浩”。过了一会儿,儿子才从卧室里慢慢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道泪痕。我吓了一跳,赶紧问他:“宝宝,你怎么了?”浩浩哽咽地说:“妈妈,我……我犯错误了……”话音刚落,浩浩大哭起来。
我心疼地安慰儿子:“不急,慢慢说。”在他抽抽噎噎的叙述中,我才知道,原来他白天一个人在家实在无聊,就找了一只小皮球踢着玩。没想到一脚踢偏了,球撞到了客厅角落摆着的那只大花瓶,花瓶碎了一地。
浩浩紧张地看着我说:“妈妈,对不起。”他知道我非常喜欢那只花瓶,那是我特意托朋友从景德镇带回来的。
我顾不上花瓶,最担心的是浩浩有没有被花瓶的碎片划伤。我问他:“你先让妈妈看看有没有受伤。”“我没事。”浩浩说完,又紧张地问我,“妈妈,你不会怪我把花瓶打碎了吧?”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你没事就好。不过,房间里不能踢球,这是常识。在房间里踢球,空间太小,很容易踢到其他东西,造成财产损失不说,还容易伤害到身体。要踢球也应该到外面的空地上去踢,记住了吗?”
浩浩点点头,声音里还带着哭腔:“妈妈,我记住了,以后再也不会做这种傻事了。”我拥抱了他一下:“每个人都可能做错事,没关系。但我们要记住教训,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嗯。”浩浩小声回应完,忽然伸出小手也抱了我一下,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我拍了拍他,说:“来,我们把花瓶碎片打扫干净。你帮妈妈把簸箕拿来。”浩浩高兴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去拿簸箕了。我知道今天这样的情景在浩浩的人生中绝不会是第一次,以后他还会无数次地犯错。但是,通过今天的事,他也学会了一个道理:犯错并不可怕。只有认真对待错误,从中吸取教训,以后才不会在同样的地方再次跌倒。
三
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犯错而恨铁不成钢,一味地指责甚至谩骂孩子。殊不知,这样做不但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反而会把孩子越推越远,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我自己对此就深有感触。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爸妈出门走亲戚去了,留下我和姐姐两个人在家。那时我六七岁,姐姐十岁出头。我们两个人在家无聊,就想找点乐子。当姐姐的目光落到墙角那个煤油炉时,她问我:“你信不信我一个手就能把它举起来?”根本不知危险为何物的我摇着头说:“我不信,除非你举起来给我看看。”我话音刚落,姐姐就一只手举起了煤油炉。可她到底年幼体弱,炉子刚被举起来,便从她手上滚落下来,砰的一声砸在地上。紧接着,炉子里的煤油洒了一地。
我们两个顿时傻了眼。过了许久,姐姐才慌张地拿了一块抹布开始擦地。爸妈回来后,知道我们闯了祸,二话不说,先把我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具体的内容我都不记得了,但有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刻:“还好你们没用火,要是不小心有火柴掉在地上引燃了煤油,会引起火灾的,知道吗?”
我一下就被这句话吓傻了,随即心里涌起了一股深深的愧疚。而父母除了批評之外,并没有给我一点安抚,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从此我的心里就留下了一个心结,每当看到家人用火柴,我就胆战心惊,生怕那根火柴掉到地上引发一场大火。继而发展到只要犯了一点小错误,我就会不自觉地把后果放大,然后就是各种愧疚、自责,以及自我否定。这种情况,一直到我工作以后,才逐渐有了改善。
说起来,我父亲也是一名深受传统教育影响的知识分子。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也同样传承了严厉、严格的传统教育模式,事事总以批评为主,不懂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不懂得因势利导,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成长。所以,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觉得,一定要允许浩浩犯错,绝不因为他的错误而对他横加指责。
四
让我欣慰的是,经过花瓶事件后,浩浩再犯错时,他的反应和处理态度让我很满意。第一,他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自己犯错了;第二,犯错之后,他也会勇于面对,积极主动地去改正,而不是隐瞒、逃避。
为了不影响学习,同时也为了保护浩浩的视力,我曾给浩浩定过一个规矩:平时不可以看电视,只有周六和周日能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浩浩一直很遵守这个君子协定。可是有一次,他独自在家,没能管住自己,看了足足两个小时的电视。当我回到家,浩浩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我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表扬了他的诚实,同时还告诉他:“因为你的诚实,妈妈要奖励你,明天周日你也可以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浩浩不可置信地看着我,当确认了我没有和他开玩笑时,他高兴坏了。第二天,他非常自觉地早早起了床,拿起英文课本开始晨读。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多睡一会儿?”想不到他回了我一句:“我要把昨天多看动画的时间补回来。”我一愣,接着不禁莞尔。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明白事理,只要家长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尊重,他们不但会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会认真地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弥补自己的过失。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做一个允许孩子犯错的好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