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玫瑰痤疮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研究

2022-01-28李国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毒素痤疮菌群

梁 博, 李国东, 崔 昭

(1.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 皮肤科, 河北 保定, 071000;2.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消化三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玫瑰痤疮为临床常见疾病,是主要发生在颜面中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玫瑰痤疮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潮红、红斑、丘疹、脓疱等症状[2], 少数患者可发展成鼻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玫瑰痤疮的发生与天然免疫、微生物感染、血管神经功能失调及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3]。研究[4]表明,玫瑰痤疮患者常伴有菌群失调,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有关。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与肠道疾病感染关系密切[5], 能够引发白细胞反应、发热反应、内毒素休克等毒性反应。血管活性肠肽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舒张肠道平滑肌,是胃肠道疾病研究的重要指标[6]。本研究分别使用凝胶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在玫瑰痤疮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70例为玫瑰痤疮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70例为对照组。玫瑰痤疮组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7]中玫瑰痤疮的诊断标准; ③ 能够配合并完成本研究内容的患者。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皮肤疾病患者; ②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③合并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患者。玫瑰痤疮的诊断必备条件: 鼻部或口周或面颊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潮红,且受紫外线、情绪及温度等影响,或有持久性红斑出现。次要条件: ① 眼部症状; ② 口周、面颊及鼻部肥大增生改变; ③ 鼻部、口周或面颊丘脓疱疹或丘疹; ④ 鼻部、口周或面颊毛细血管扩张; ⑤ 瘙痒、干燥、刺痛或灼热等皮肤过敏症状。排除因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化学换肤或口服异维A酸胶囊等明显诱因引起的皮肤屏障受损导致的持久性红斑或阵发性潮红。满足必备条件及1个次要条件即可确诊。对照组年龄22~45岁,平均(33.42±3.73)岁; 体质量指数(BMI)为19.60~22.43 kg/m2, 平均(21.51±0.68) kg/m2; 无皮肤问题及胃肠疾病。玫瑰痤疮组年龄20~46岁,平均(32.89±3.71)岁; 病程3个月~6年,平均(2.58±0.65)年; BMI为20.10~22.62 kg/m2, 平均(21.64±0.69) kg/m2; 轻度45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 以3 000转/min的速度分离血清,于-30 ℃冰箱内保存待检。分别使用凝胶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伊华公司。肠道菌群培养方法: 使用无菌便盒收取大便标本,使用系列稀释法稀释大便,使用双歧杆菌BS培养基(Bifidobacterium BS Medium)250培养双歧杆菌; 经MRS培养基(deMan-Rogosa-Sharpe medium)培养乳酸杆菌; 麦康凯琼脂板培养大肠埃希杆菌; 肠球菌培养基(MERCK)培养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培养需在37 ℃的厌氧环境中使用孵箱培养3 d, 大肠埃希杆菌和粪肠球菌需在37 ℃的需氧条件下使用孵箱培养2~4 d。使用ATB(Automicrobic)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以每克粪便湿重中菌落形成的单位对数值表示结果(lg CFU/g)。

1.3 皮损面积评分

参照2004年美国国家玫瑰痤疮协会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分型分级评分标准[8]: 将重度、轻度、中度患者(主症状评分为0~3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45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皮损评分标准为: 0分为无皮损、丘疹及脓包、毛细血管扩张及红斑; 1分为皮损面积不足面部面积的10%, 丘疹及脓包0~10个,毛细血管轻度扩张,红斑轻度发红; 2分为皮损面积为面部面积的10%~30%, 丘疹及脓包10~20个,毛细血管中度扩张,红斑中度发红; 3分为皮损面积超过面部面积的30%,丘疹及脓包≥20个,毛细血管重度扩张,红斑重度发红或紫红。依据严重程度指数及皮损面积,分别对皮损面积、丘疹与脓包指数、毛细血管扩张、红斑进行评分,皮损总面积评分=(丘疹及脓包数目+毛细血管扩张评分+红斑评分)×皮损面积评分。玫瑰痤疮组皮损面积评分为5~23分,平均评分为(14.12±3.25)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

玫瑰痤疮组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

2.2 2组患者菌群情况比较

玫瑰痤疮组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B/E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菌群情况比较 lg CFU/g

2.3 不同程度玫瑰痤疮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

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程度玫瑰痤疮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

2.4 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将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与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肠道菌群中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P<0.05), 与双歧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5。

表5 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肠道菌群在维生素合成、免疫调节及营养物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9]。肠道菌群的数量、组成、生物活性及分布与人体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活动、感染及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10]。在人体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是保护性有益菌; 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均为致病菌[11-12]。定植抗力是评估机体菌群紊乱的常用指标, B/E为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 B/E≥1表示肠道定植抗力正常, B/E<1表示定植抗力降低。研究[13]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2型糖尿病、肥胖、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关。早在1930年,有学者[14]提出“肠-脑-皮肤”轴理论,认为精神状态、皮肤状态均与肠道环境有关。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玫瑰痤疮的发病关系密切,玫瑰痤疮中41.7%患者存在空肠未知细菌的过度生长,而处于丘疹疱疹期的患者可达52.8%。研究[15]发现,抑制空肠未知细菌过度生长可显著提高玫瑰痤疮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推测玫瑰痤疮与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玫瑰痤疮组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B/E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玫瑰痤疮患者肠道菌群出现失调,分析原因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下,人体肠道免疫、代谢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导致玫瑰痤疮的发生。

肠道菌群参与玫瑰痤疮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16]报道玫瑰痤疮患者核转录因子Kappa B、Toll样受体(TLR)2、TRL4呈高表达,说明肠道菌群经TRL模式识别并激活转录因子Kappa B通路,进而将下游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炎性因子激活,使其释放进入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作为神经内分泌肽在胃肠道黏膜中含量较为丰富,能够抑制胃肠道环形平滑肌,能够与周围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内毒素水平升高的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少量内毒素,可清除大分子化合物、微生物及体内毒素[19]。本研究对患者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玫瑰痤疮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在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可能在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玫瑰痤疮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内毒素生成增多[17], 诱导血管活性肠肽的释放[18], 进而损伤毛囊、血管内皮,最终诱导玫瑰痤疮的发生,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本研究还发现玫瑰痤疮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肠道菌群中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推测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升高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二者水平升高又可引发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痤疮程度。

综上所述,玫瑰痤疮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呈高表达,其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且患者肠道菌群呈失调状态,与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在玫瑰痤疮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内毒素痤疮菌群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