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元素导入途径探讨
——以“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2022-01-28曹红丽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户外广告艺术设计思政

曹红丽

(山东开放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观念的植入靠教育,教育很大部分源于教学,因此,应当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加深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知识实践与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创造恰当的途径将思政元素以较为自然的模式嵌入到艺术设计类课程,把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理论和实践等教学环节,做到隐形渗透、润物无声,寓德育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思政元素导入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及全方位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需把培养“德艺双馨”专业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把各类专业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另一重要的形象化、具体化、艺术化资源,通过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思政要求、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等方式,确保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在凸显高职艺术专业办学特色的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逐步构建起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协同、有效、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重视度不够,不能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或者适时导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而影响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其次,大多数高校的“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制度尚未健全,缺少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考核机制,使得考评机制流于表面化,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最后,在实操课程中,不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机融合,不能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融入作品创作中,使实践与思政理论脱节,无法实现创新型、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二)当代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

首先,“00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思维、心理等方面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是有的规则意识差。随着各种网络平台和宣传媒体的多样化,各种思潮和理念的植入也同以往有很大的变化,认知的来源更加广泛,受这些新生事物、新思想影响较大,致使他们喜欢彰显个性,自我表现意识强,崇尚自由,我行我素,理性思考较弱,常会与文明礼仪、社会道德、学校管理不相容,不能做到换位思考,使得学生思想浮躁,很多不良的设计作品也会舞误导学生的设计观念。

其次,学生重视专业,但文化课基础比较弱,导致学生思辨性也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弱。部分学生也存在个性散漫,生活随性,忽视学校纪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时会站在教育的对立面上看问题,这些表象背后映射出部分高职艺术生偏离了主流理想信念,功利心强目光短浅。

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随性的课程,需要灵感,需要的是对各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需要的是对社会各类信息认知的前瞻性。授课前,一个热议的话题,一个热评的比赛,一个前沿的事件,都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所以灵活掌握思政元素的介入,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但目前的传统授课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例如:传统“漫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授课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纯理论知识点的灌输给学生以“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感觉;二是思政教学内容欠缺拓展性和引领性,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衔接不紧密,校内与校外互动不充分。鉴于此,通过创新思政元素导入途径来推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育人新模式成为必要的条件,下面谈谈笔者在讲授“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思政教学的导入思路,以供大家批评和借鉴。

二、“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实施的思路

(一)“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

“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户外广告是指在建筑物外表或街道、广场等室外公共场所设立的霓虹灯、广告牌、海报等。该课程从介绍广告发展史到户外广告的设计方法,从创意、版式、色彩、文字、图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市场应用到设计和设计表现的思考着手,从大处到细微处,详细地分析与归纳了实践中常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这门课程若是细化分,可以涉及《构成》《字体设计》《数字色彩》等课程内容,所以其思政元素的引入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也比较容易找到思政的嵌入点。授课时应该运用大量最新的案例,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直观阐述,便于学习者的理解。

(二)具体实施思路

教材共7章,包括户外广告发展史、户外广告概念与种类、户外广告设计的创意设计、广告的版式构图设计、广告的文字应用与排列、广告的色彩设计、广告的图形创意设计。具体该课程思政融入思路如表1所示。从第三章节作业训练开始,围绕近期国家政策较为前沿的倡导或者大事件,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新冠病毒等大事件的发生,围绕思政元素完成本学期系列作品设计。

表1 课程思政融入思路

(三)案例实证:思政元素嵌入的创新途径

在“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中,通过一个大主题,多个分支,围绕章节内容进行不同的招贴设计,在完成每一幅设计作品前,都要结合一个主题进行思政元素导入,详细过程如下:

1.“课程思政”建设前,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一个大主线

“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建设之前,针对如何建设该门课程设定建设思路;搜寻当下国家文化发展动态,艺术设计前沿发展流行元素,再加之通过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对这门课主旨思路的困惑和建议后,设立了这学期主题(大主线):“疫情下的坚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迎合当下热议话题,使得学生可以比较正规、系统、专业渠道去了解此议题。

2.“课程思政”建设前期充分准备优质资源

该课程虽积累了大量教学资源。但是,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以及能充分体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笔者重新布置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课下查询,上课时分组进行阐释、补充。如:“端午节”的申遗,让学生在找相关素材的同时,了解端午节申请非遗时,国际的竞争,端午节起源,端午节文化等,可以为学生进行一节满满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从自己家乡找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非遗项目,更加热爱自己的故土。再者,外延你比较感兴趣的非遗项目等。做到每一节理论知识过后就是大量非遗项目佐证,一是训练他们理论知识点的消化吸收,二是把“爱国爱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落到实处。

3.“课程思政”分阶段分步进行,充分发挥课程育人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说明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课前预习,通过提前收集相关素材,加强学生对很多知识点的广泛吸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通过理论知识讲授、话题讨论、经典广告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围绕色彩、文字、图像图形和构图来了解数字广告设计的原则和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点,独自设计系列抗疫、非遗广告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宽容、团结协作和平等互助等积极心理品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课后拓展部分,延伸课堂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时强调,要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见解、具备综合素质和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都比较高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这就需要将思政元素植入到每一个课堂,将创新思政元素植入到每一个知识点,做到了课程思政要求的“全员、全程、全课堂”的育人要求。寻找切实可行的路径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从而,为课程与思政协同育人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新路径。为提升艺术设计类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艺术设计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户外广告艺术设计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思政课“需求侧”
脑洞大开的创意户外广告(下)
脑洞大开的创意户外广告(上)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创意爆棚的户外广告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