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双湖MS5.8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2022-01-27李承涛鲁小飞
李承涛 李 琦 谭 凯 鲁小飞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2 中国地震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3 湖北省地震局,武汉市洪山侧路48号,4300714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三河市学院街465号,065201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测定,2021-03-30西藏那曲市双湖县(87.68°E, 34.38°N)发生MS5.8地震,震源深度10 km。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的体波矩张量解显示,该地震震级为MW5.56,震源深度4 km。该地震震中位于北羌塘盆地,邻近琵琶湖-吐坡错断裂与琵琶湖-映天湖断裂交汇处[1]。该地区1976年以来共发生38次MW≥5地震(https:∥www.globalcmt.org/CMTsearch.html),其中大部分地震表现为正断性质,近年发生的最大地震为2020-07-23西藏尼玛MS6.6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155 km)(图1)。该地震震中附近5 km范围内平均海拔约5 023 m,交通不便,缺少GNSS等观测数据及地质资料。本文对Sentinel-1A数据进行DInSAR处理,获取同震形变场,通过基于序列蒙特卡罗采样的贝叶斯方法反演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2]和同震滑动分布,可为快速、准确认识双湖MS5.8地震的震中位置及同震特征提供参考。
图1 2021年双湖MS5.8地震构造背景Fig.1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2021 Shuanghu MS5.8 earthquake
1 InSAR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欧空局官方网站(https:∥sentinel.esa.int/)提供的Sentinel-1A干涉宽幅数据,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Sentinel-1A数据相关参数
基于ISCE(InSAR scientific computing environment)软件对Sentinel-1A数据进行DInSAR处理[3]。在具体处理流程中,距离向和方位向按5∶1进行多视处理,生成干涉图;利用精密轨道文件(https:∥scihub.copernicus.eu/gnss/#/home)和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数字高程模型[4],分别消除轨道和地形影响;为提高信噪比,采用Goldstein方法进行滤波[5];相位解缠采用软件SNAPHU(statistical-cost, network-flow phase-unwrapping algorithm)[6];通过地理编码,获取WGS84坐标系下双湖地震的LOS同震形变场,其中对相关性低值区进行掩膜处理。从双湖地震的同震干涉图(图2)可以看出,形变长轴呈近NS向展布,影响范围约10 km×10 km。
图2 双湖地震同震干涉图Fig.2 Coseismic interferograms of Shuanghuearthquake
2 断层参数和滑动分布反演
2.1 断层参数反演
为获取发震断层相关的几何形状参数,利用基于序列蒙特卡罗采样的贝叶斯方法进行反演[2,7-8]。本文采用四叉树算法对LOS同震形变场进行降采样处理[9],最终得到426个数据点,其中T114轨道228个,T121轨道198个,计算过程共迭代1.9×106次。图3为断层几何参数1D和2D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posterior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可表征几何参数的离散程度。选取最大后验解(maximum a posterior solutions, MAP)作为最佳断层参数:东偏移量-0.452 km、北偏移量7.025 km,表示的是参考GCMT震中(87.7° E, 34.32° N)的偏移量,代表断层上边界中心点所处的位置,经坐标转换后为87.695° E、34.383° N,相应深度为3.662 km,断层长度、宽度分别为4.271 km和6.461 km,断层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47.810°±2.218°、36.664°±2.499、-66.598°±3.258°。具体参数见表2。
表2 反演的断层几何形状参数
基于上述断层模型得到的LOS残差分布如图4所示,图中浅灰色散点表示采样点,黑色直线与矩形分别表示断层上边界和断层面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升降轨均显示以沉降为主,最大沉降量分别约5.8 cm和4.8 cm。对于T114升轨,残差范围为-0.9~0.9 cm,残差均方根(RMS)为0.4 cm;对于T121降轨,残差范围为-0.6~0.7 cm,残差RMS为0.3 cm,表明反演获取的断层几何参数较为合理。
图4 断层几何参数反演获得的LOS形变残差Fig.4 LOS deformation residuals of fault geometry inversion
2.2 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在已知断层几何参数的基础上,将断层离散为若干子断层,断层滑动分布反演可简化为求解每个子断层对应的滑动。利用基于Python语言的Pyrocko-GF软件生成格林函数库,然后通过基于序列蒙特卡罗采样的贝叶斯方法反演滑动分布[2,10],子断层滑动分布与相应格林函数库的乘积即为地表位移。每个子断层的滑动量搜索范围设置为0~1.0 m。
在贝叶斯方法中,正则化可通过高斯先验p(s,α)实现,其包含一个非对角项的协方差矩阵,Cholesky分解等价于一个大小为M×M的拉普拉斯有限差分算子L(M为子断层个数)。p(s,α)可表示为[2]:
(1)
正则化后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PDF可表示为[11]:
p(m,σ1,σ2,…,σK|dobs,1,dobs,2,…,dobs,K)
(2)
式中,m为已知断层参数,σK为第K个超参数,dobs,K为第K个观测数据,平滑因子α可作为待求参数,s为子断层待求的滑动矢量。
直方图中红色直线和2D相关图中的红点表示最大后验解,蓝色表示高概率区域图3 双湖地震矩形震源的1D和2D后验概率密度分布Fig.3 1D and 2D PDF of a rectangular source for Shuanghu earthquake
在反演断层滑动分布时,参考表2结果对断层参数进行初始化设置,其中走向取47.810°,倾角取36.664°,延伸断层长、宽分别为15 km和19 km,各子断层大小为1 km×1 km,平均滑动角固定为-66.598°。
反演采用的数据共426个,与前文反演断层几何参数所使用的数据个数一致。从同震滑动分布(图5)可以看出,主要滑动区集中在深度3.9~7.5 km,最大滑动量约0.42 m,平均滑动角结果表明,双湖地震同震破裂主要表现为正断拉张兼少量左旋走滑性质。反演得到的震中位置为87.715° E、34.365° N,震源深度为5.763 km。假设地壳的剪切模量为30 GPa,计算得到地震释放的地震矩约为2.189×1017Nm,矩震级为MW5.5,略小于USGS提供的震级。
图5 基于InSAR数据反演的同震滑动分布Fig.5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constrained by InSAR
图6为同震滑动分布模型的残差分布,图中小矩形表示断层位置,大矩形表示拓展长宽后得到的断层面。从图中可以看出,T114升轨的残差范围为-1.2~1.5 cm, T121降轨的残差范围为-0.5~0.9 cm,升降轨残差RMS分别为0.7 cm和0.3 cm,表明滑动分布结果具有合理性与可靠性。
图6 断层滑动分布模型的LOS形变残差Fig.6 The LOS deformation residuals of thefault slip distribution model
3 讨 论
表3为不同机构提供的震源参数,由于采用的数据和方法不同,获得的参数存在差异。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层属于具有正断性质的隐伏断层,震中位于琵琶湖-吐坡错断裂与琵琶湖-映天湖断裂的交汇处,地震可能受这2个断裂共同作用。Sentinel-1卫星对南北方向不敏感,当南北向分量近似忽略时,通过升降轨数据可以获取近东西向和垂直向的形变分量,称为2.5D形变场[12],结果如图7所示,图中灰色矩形框表示滑动分布的断层面,黑色和红色五角星分别表示CENC和InSAR计算的震中位置,后者更靠近形变中心。从图7可以看出,东向运动最大值约2.8 cm,西向运动最大值约2.2 cm;最大沉降量约6.4 cm,位于断层上盘附近。2.5D形变场结果表明,双湖地震以正断特性为主,发震断层属于东倾断层。此次地震反演得到的断层倾角较小,表明地震的成因不仅受自身重力影响,还可能受到区域拉张作用的影响,具体情况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双湖地区是羌塘盆地最具油气资源潜力的地区之一[13],本次地震确定的地下隐伏断层相关参数有利于区域内部结构的探测,可为相关资源的开采提供参考。
表3 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参数
图7 2.5D形变场Fig.7 2.5D deformation filed
4 结 语
本文基于Sentinel-1A干涉宽幅数据,利用DInSAR技术提取双湖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通过SMC方法反演发震断层参数及同震滑动分布,得到以下结论:
1)T114升轨、T121降轨的LOS形变场均显示双湖地震以沉降为主,升降轨LOS最大沉降量分别约5.8 cm和4.8 cm。
2)反演得到发震断层走向约47.810°±2.218°,倾角约36.664°±2.499。
3)断层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双湖地震主要破裂区集中在3.9~7.5 km深度,最大滑动量约0.42 m,反演确定的震中位置为87.715° E、34.365° N,震源深度为5.673 km,平均滑动角约-66.598°±3.258°,表明本次地震以正断拉张为主,兼少量左旋走滑性质。假设地壳的剪切模量为30 GPa,计算得出的矩震级为MW5.5,略小于USGS的结果。
致谢:感谢欧洲空间局(ESA)提供Sentinel-1卫星升降轨SAR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