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方印壶”来看紫砂艺术的工艺设计和人文情趣

2022-01-26董群飞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艺术作品

董群飞

江南水乡宜兴,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陶都,具有7000多年的陶瓷制作历史。在经过历史的更迭和岁月的变迁之后,随着茶文化的发展,紫砂艺术逐渐成为了我们非常熟悉的组成部分,在满足我们冲泡茶叶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和情感的寄托。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技巧和完善的工艺流程。2005年年底,传统紫砂陶制作技艺也成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的历史时期,紫砂的造型设计也越来越丰富,装饰工艺也越来越多样性,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也吸引了更多的壶友来宜兴一探紫砂艺术魅力之所在。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方印壶》采用了比较特殊的方砖形态,把紫砂方器特有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在装饰方面独具匠心,最大程度地把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观之令人眼前一亮。此壶壶身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建筑上面的方砖,长方体的形态在横平竖直之间勾勒出其中最为精妙的轮廓,而壶嘴弯流,一半的部分贴合于壶身之上,一半延伸出来,和壶口、壶把齐平,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方正的设计,端握有力。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瑞兽壶钮栩栩如生,拿捏舒适,把玩称手。与此同时,平面的平整度很适合各种的装饰手法。此壶壶身的彩绘工艺精美绝伦,内容为鹿鸣图,从画面下方的嶙峋石头到上方的苍松劲柏,已经营造出来很好的古风意境,中间的小鹿生机勃勃,特别是身上的斑点和头上的鹿角,细节清晰可见,鹿的姿态昂首,长鸣于林涧之间。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方印壶》,作者把紫砂方器的特点和泥绘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色彩的搭配之上,更是充满了古典的气息,但是又准确地表现了当下艺术的发展潮流,这样的一件紫砂艺术作品无论是用来喝茶品茗还是陈列起来欣赏把玩,都是非常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带给我们巨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方砖壶,可以说是紫砂方器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器型,当印章的概念和紫砂结合起来的时候,就非常合适地融合在一起。印,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具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权力感,我们自己用的个人印信,或者是古代封建社会的玉玺等等,本质上代表的都是一种信任和权力。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写到:“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仙对大自然的描绘,充满了浓郁的仙风道骨,在现实景象和想象之中,营造出我们乐见其成、希望徜徉其中的绝美境地。而紫砂彩绘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还原这样的环境,也能够在凸显紫砂造型的基础之上,增加紫砂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也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方印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把紫砂方器的特点和对传统器型的演绎赋予其中,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这样的“树深时见鹿”和祥瑞之兽的组合,充分地凸显出我们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让更多的壶友通过紫砂艺术了解到其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紫砂传统工艺技巧及包罗万象的人文雅趣,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结语:当我们回溯紫砂历史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深刻影响,特别是许多的文人雅士在认识到紫砂良好的肌理和非常适合陶刻、绘画等等形式装饰的时候,使得紫砂从一件简单的实用器升华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延伸,也为紫砂艺术的良性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越,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紫砂作品。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艺术作品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