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
——浅谈“绿青·竹节壶”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

2022-01-26吴俊卿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制壶泥料竹节

吴俊卿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宜兴 214206

“绿青·竹节壶”(见图1)是以竹为形的一件作品,整体上来看有大家之气,将坚韧、清廉的气质凸显了出来,现将对“绿青·竹节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绿青·竹节壶”的造型艺术

紫砂壶的款式多样,造型丰富多彩,紫砂壶的设计更是需要匠人进行反复推敲以适应各家名品之间的争斗。紫砂文化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竹节壶”的制作自明代制壶大师陈仲美伊始,明清之间的紫砂壶造型各异,多以仿生为主,后来更是将制瓷技术与制陶技术相结合,将紫砂壶表现形式的范畴进一步拓宽。

“绿青·竹节壶”是紫砂壶中的臻品之一,这把壶的整体造型是比较自然的竹节形态,以一小段竹节塑造出整把壶的主体造型,更多的细节体现在壶把、壶钮、壶流上,这三者的造型均被塑造成竹节的形态,仿生化的造型让主体更加生动自然、意趣丰满。由于是整段模仿的竹节造型,故而没有任何笼杂之处,足以凸显出竹子的高风亮节之气。“绿青·竹节壶”这把壶采用的是紫砂朱泥材质,是紫砂壶制作中常用的泥料,泥色呈现为橘红色,也是市场上应用最广的泥料之一。朱泥为江苏省宜兴市独有的特色矿料之一,由紫砂原矿提炼而成,由于矿料中铁的成分较高,故而颜色偏向紫红色,也是最大的特色。紫砂泥料的颗粒感较强,这种特点才养成了紫砂壶壶中之最的名气,朱泥透气性上佳,易于掌控茶叶的冲泡时间,可以将茶香全部封锁在茶壶内,茶壶养成后更显雅致,总的来说紫砂壶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上佳艺术品。

竹子的刚毅令风云变色,在竹子生长的历程中最令人感动的要数破开嶙峋怪石,一次次突破掣肘,一次次蜕变重生,每一次的进步便会凝结成一个“结”,下一段生长出来的便是“节”,然后又是等待下一次未知的艰险,最终周而复始,依次递增,竹子一节一节长高,竹节便是它的勋章,竹节便是它抵御风霜的底气,竹子看似弱不禁风,实则收放自如,以四两之躯拨动千斤重压,屹立于狂风骤雨之中而不倒。正是竹节的风骨造就了“绿青·竹节壶”的主旨,“绿青·竹节壶”的造型简洁大方,被一直传承至今,壶身上竹节的造型舒缓流畅,贴塑的技法非常高深,选取的点位也是恰到好处,实乃是壶中精品。此外,盖面开一小孔,这是为了配合泡茶将多余的水汽排出,将茶香封存在壶内,“绿青·竹节壶”形制极美,这也是能传承至今的又一因素。

二、“绿青·竹节壶”的文化内涵

所谓“竹节”,指的是竹子的各段之间的部位,在古代人们常以“竹节”来比喻坚贞的品质,因此,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多以“竹子”自喻或是夸赞它人。紫砂壶是陶器的一种,它的历史算起来已是悠久了,从明朝开始紫砂壶已经风靡一时,制壶艺人们往往会将一些自然元素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竹子正是制壶艺人们最爱的创作元素之一,以竹子的外形来塑造壶身的作品比比皆是,由于是整段模仿的竹节造型,故而没有任何笼杂之处,足以凸显出竹子的高风亮节之气。如“束竹壶”、“竹节壶”、“竹段壶”、“竹鼎壶”等,这些都是以竹子为原型的创作,虽然从外观上来看是在紫砂壶的不同结构上增加了竹子的元素,但整体上来说无不体现了艺术家们对竹子审美眼光的多样性。

“绿青·竹节壶”以“竹”为灵魂,可以表现出爱竹之人崇尚气节,渴望拥有圣人高风亮节的气度,也是对美好未来节节高升的期盼。竹子具有粉身碎骨全不怕的坚韧,也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即便是编织成竹篾,那一丝一缕的纤维依旧展现着极高的韧劲,竹子可刚硬如铁,也可柔顺似雨,实乃刚柔并济之典范。

三、总结

紫砂壶的诞生是必然结果,原因在于自古以来,中国的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之一。从神农时代起,茶就已经出现,兴于唐、盛于宋,紫砂壶的用途便在于品茶。它作为陶器的一种,源自于陶瓷,与其它陶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原材料,紫砂壶是由紫砂泥为原料制作而成,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紫砂泥原产地是江苏宜兴丁蜀镇,地理优势也决定了这个小镇成为了“紫砂之乡”。明朝时期是紫砂壶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紫砂壶,紫砂壶也被公认为最适合喝茶的器具,因此可以说紫砂壶与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猜你喜欢

制壶泥料竹节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竹节人”中说“趣味”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