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家长饮食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2022-01-26周雯
周 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3)
品管圈活动是由相关工作人员自发组成团队,采取品质管理的形式提高工作效率,并强调发挥圈内每个人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1]。入院患儿在进行治疗时机体与疾病对抗,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因此患儿家长的饮食教育情况对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有积极的意义[2]。基于此,本文对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患儿家长的饮食教育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家长2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 例,男46 例,女54 例,年龄22 ~53 岁,平均年龄(38.31±5.11)岁;试验组100 例,男44 例,女56 例,年龄21 ~53 岁,平均年龄(38.77±5.2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神经外科住院患儿的家长;②患儿年龄3 ~7 岁;③与患儿家长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患儿患有其他影响进食的疾病;②家长不配合工作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100 例采取常规教育模式,试验组100 例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
成立由儿科医生1 名,护士3 名,护师4 名,主管护师1 名的研究小组。确定1 名成员作为圈长,并对圈内成员组织品管圈理论知识的学习。组内成员在查阅文献资料后,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在推广家长饮食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护士的重视程度,宣讲教育的形式,以及宣讲后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工作开展不到位,和宣讲的频率低等问题。在确定存在的问题后,要求组内就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终确定采用可视化教育和路径表的形式通过图像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方式提高患儿家长学习效果,并减少护理人员存在的随机性影响。具体操作如下:患儿入院时要求家长填写一份患儿近期饮食状况的调查报告,收集整理以此为基础后编写健康教育内容,经过组内成员审核后制作成饮食健康教育路径表向患儿家长发放,耐心向家长解释表中内容,定期调查家长对表中内容的掌握程度。在病房内外的电子屏幕上投放制作好的饮食教育宣讲视频,每周组织家长进行集中学习,期间向家长发放宣讲手册,宣讲内容以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幼儿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与营养摄入表等,在会后对家长存在的疑问采取一对一解答。
1.3 评价指标
1.3.1 饮食指导依从性 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对患儿家长按医嘱中饮食建议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根据依从程度可分为,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等4 个评价结果,并按照公式对依从性进行计算。
1.3.2 患儿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 自制问卷调查表,用以评价患儿家长对膳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中共有20 道题目,从饮食健康知识掌握程度(10道题)、坚持健康饮食信念(3 道题)、行为改善(7 道题)进行评估,知识与信念维度回答正确计为1 分,回答错误不计分,回答正确且能够促进患儿健康恢复的记为2 分,行为维度回答能够促进健康的计为2 分,有认知偏差但不影响健康促进效果的计为1 分,无效或产生负面效应的则不计分,问卷各维度满分分别为10、3 分、7 分,总分2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儿家长饮食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越高,执行意愿与效果越好。
1.3.3 患者满意度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本科室自行建立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中对服务水平、专业技术、交流态度、心理帮助共4 个维度进行考察,设计总分值为100 分,4 个维度的分值占比相当,将满意程度按照得分情况分为3 个评价结果,分别≥85 分表示非常满意、65 ~84 分表示一般满意,≤64 分表示为不满意。按照公式计算满意度,两组患儿在出院时向患儿家长发放问卷,问卷的回收率为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家长饮食指导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家长的饮食指导总依从性(85.00%)高于对照组(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家长饮食指导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饮食健康教育干预后,膳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坚持饮食的信念、行为改善的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提升(P<0.05),且试验组家长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 s,分)
表2 两组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 s,分)
组别 例数干预前疾病知识信念行为试验组 1008.75±0.451.80±0.139.14±1.44对照组 1008.55±0.771.78±0.129.13±1.54 t 14.4859.4576.674 P 1.4671.4971.892组别 例数干预后疾病知识信念行为试验组 10012.87±0.373.78±0.4513.78±2.78对照组 10010.67±0.782.72±0.4410.87±2.45 t 11.1678.4643.184 P 0.0000.0000.00
2.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比较[n(%)]
3.讨论
在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成员应按事先协商制定的流程为向患儿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标准化的施行,评估,评价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科学管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活动的进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调查获取家长的事实反馈,及时调整方案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长期维持品管圈活动的开展[3]。许多家长的营养知识匮乏,不能给治疗期间的患儿提供合适的饮食干预,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健康教育多以口头说教和发放宣传册为主,缺少后续跟进调整,家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高,依从性自然较低[4]。护理路径和可视化教育的引入不但规范了授教的流程,使用生动的图像和详细的讲解提高了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家长的学习难度[5],鼓励患儿家长保留图册向未能接收听讲的家长宣讲解决了轮班照顾健康教育不能顾及全面的问题,病区投放轮播视屏的高频次教育方式,宣讲后单独解惑与后续的效果跟踪更是全面的确保了饮食健康教育在家长中的贯彻落实[6]。
在本文结果中,试验组的家长饮食指导依从性(85.00%)高于对照组(71.00%),试验组的家长在接受干预后的儿童膳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坚持健康饮食的信念以及行为改善三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00%较对照组的87.00%要更高(P<0.05),这可能是由于品管圈活动鼓励成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更强的参与感,集思广益,充分的发挥了各个工作岗位的创造力与思辨能力,而不是机械的按照流程要求办事,保证了饮食健康教育的质量。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积极的提高患儿家长饮食健康知识掌握与重视程度,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对患儿健康恢复有着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