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1-26沈娟
沈 娟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妇科 江苏 南京 211200)
子宫内膜息肉为妇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属于炎症性息肉,同时也是妇科良性子宫内膜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造成子宫出血甚至不孕,对女性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威胁[1-2]。此类疾病的症状表现多为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前后存在少量出血、月经量过大等,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治时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问题,对医治效果带来不利。对于此类患者,在应用常规方法治疗时,通常会运用诊刮术的方式,该方式不但会对患者机体带来较大创伤,同时在治疗后也会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存在诸多不足[3-4]。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宫腔镜诊治手段开始受到重视,将其应用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治中可以确保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开阔,从而将病灶有效清除,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遵循单双号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均为45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 ~56 岁,平均年龄(30.14±2.06)岁;病程1 个月~6 年,平均为(2.69±1.18)年。研究组患者年龄23 ~55 岁,平均年龄(30.03±1.89)岁;病程1 个月~5 年,平均(2.62±1.0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诊断确诊患有子宫内膜息肉;②没有手术禁忌证;③对于本次研究表示认可,且签署知情文书。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疾病;②同时患有严重脏器疾病;③无法正常配合治疗,如精神障碍、认知障碍;④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如下:术前全面消毒手术室及相关手术器械,指导患者将体位调整为膀胱截石位,利用阴道窥阴器暴露宫颈,然后利用诊刮的方式对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实施治疗。另于手术当日指导患者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给药方式为口服,连续用药21 d,停药7 d 后继续用药,将21 d 视为1 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 个周期。
研究组接受宫腔镜治疗。方法如下:术前准备工作与对照组一致,体位选择为膀胱截石位,充分消毒患者的阴道及会阴部位,然后将宫腔镜插入其中,在其引导下仔细查看患者宫腔内息肉具体位置、大小、数量等情况,并对息肉蒂部进行仔细观察,待明确息肉具体情况以后,对其利用冷刀切除。若息肉蒂部宽度相对较大,则将切除深度适当增加,完成以上工作后,对宫腔内息肉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从而确保息肉可以彻底切除。同样于手术当日指导患者进行达英-35 的口服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以及用药剂量均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阶段月经量变化情况:评定时间包括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治疗半年后、治疗1 年后。(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含宫腔粘连以及颈管狭窄)。(3)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评定时间为治疗前以及治疗1 年后。通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内容包括精神状态、总体健康、心理功能以及生理功能,每项内容的最高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同阶段月经量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同时段的月经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阶段月经量变化比较(± s, mL)
表1 两组不同阶段月经量变化比较(± s, mL)
治疗1 年后研究组 45 352.45±78.98 136.69±35.51 176.41±22.15 201.24±34.15对照组 45 356.48±80.14 254.25±27.88 299.66±52.40 302.36±36.54 t 0.240217.467714.533213.5628 P 0.81070.00000.00000.0000组别 例数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治疗半年后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s,分)
总体健康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45 63.58±4.87 93.54±4.76 63.24±2.67 93.77±1.48对照组 45 63.62±5.04 85.68±4.57 63.35±2.81 85.46±1.51 t 0.03827.99040.190326.3650 P 0.96950.00000.84950.0000组别 例数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45 62.85±2.65 93.46±2.55 63.29±2.73 94.01±2.21对照组 45 62.77±2.82 86.21±2.49 63.41±2.59 85.64±1.89 t 0.138613.64570.213919.3083 P 0.89000.00000.83110.0000组别 例数心理功能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临床中并不罕见,其患病后多以经间期不规则出血、月经淋漓不净、月经量多、月经周期紊乱等为主要的症状表现。同时接受临床诊治的过程中,通常会以传统诊刮方法为主,由于该疾病的复发多与机体中雌激素的分泌水平关系密切,所以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均会通过口服达英-35 的方式进一步有效控制雌激素水平,从而降低复发率[5-6]。不过该方式治疗效果均在局限,复发率高,对患者机体带来的创伤较大,也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进一步影响。
而通过应用宫腔镜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诊疗效果的提升,该方法可以在宫腔镜的引导下对宫腔内部充分观察,进而将手术视野清晰呈现,因此相关医务人员能够将息肉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进一步促进息肉清除率的提升。此外,该方式由于术野较为清晰,因此对于周围组织产生的损伤相对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显著降低[7-8]。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对于降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诊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得到良好改善。适合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