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比较
2022-01-26曾国兴韦海生
曾国兴,邹 标,韦海生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东 高州 525200)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由脑组织血液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性坏死、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是脑卒中最常见的表现类型,约占脑卒中的69.56%~70.82%[1]。临床一般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急性期特异性治疗,虽然能起到改善脑血液循环和保护神经的作用,但是有不良反应和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因此患者不适合长期或反复使用该类药物[2]。但是目前临床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并无特效治疗手段,然而探讨有效、安全的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控制疾病进展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因此,为进一步探寻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应用于该病治疗中,并分析其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80 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与B 组,每组各40 例。A 组:男性27 例,女性13 例,年龄48 ~78 岁,平均年龄(58.41±3.28)岁,发病至治疗时间为3 ~5 h,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为(4.11±0.21)h。B 组:男性28 例,女性12 例,年龄48 ~79 岁,平均年龄(59.15±3.53)岁,发病至治疗时间为3 ~5 h,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为(4.24±0.13)h。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②年龄<80 岁;③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④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⑤依从性较好的患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③合并严重心理疾病;④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妊娠期妇女;⑥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⑦依从性差、中途退出。
1.2 方法
A 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即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注册证号S20160055)治疗,用等量的葡糖糖或0.9%氯化钠溶液液稀释成0.5 mg/mL 的溶液。静脉滴注:推荐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总剂量10%为初始快速注射液剂量,剩余90%在60 min 内输注。B 组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39,规格:500 mg)口服治疗,剂量为100 ~300 mg/次,1 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4202003034,规格:75 mg]口服治疗,剂量为75 ~300 mg/次,1 次/d。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断标准:符合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进行判断[3],病症完全消失为治愈;病症明显改善为有效;病症未改善或更严重为无效。(2)改良Barthel 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测定:分别于治疗前后MBI 测定患者日常的生活活动能力,总分100 分,日常生活能力越差则分值越低;NIHSS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的NIHSS 评分,其总分42 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神经功能受到的影响越小。(3)脑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再发情况,评估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 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B 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后A 组MBI、NIHSS 评分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评分、NIHSS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评分、NIHSS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MBI NIHS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组40 26.38±1.59 67.34±2.41 15.28±1.34 7.45±0.52 B 组40 26.19±2.04 50.37±2.16 15.34±1.36 13.47±1.07 t 0.46433.1630.19832.003 P 0.6430.0000.8430.000
2.3 两组脑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率比较
A 组脑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率为0,低于B 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率比较(例)
3.讨论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疾病人群。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脑供血动脉闭塞造成脑组织梗死,可引发神经损伤。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发病后易引起脑组织缺血性损伤[4]。因此,为该病患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以阻断血栓素的生成,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经肝脏细胞色素同工酶代谢后与血小板膜表面的受体非竞争性结合,使纤维蛋白无法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凝聚。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药在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同时也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作用于胃黏膜的磷脂层,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并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引发黏膜糜烂和出血或穿孔。
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该药可使纤维代谢溶酶原转化为可溶解血栓的纤溶酶,促进患者脑部血栓的溶解,使闭塞的血管及时再通并恢复脑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最终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A 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B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表明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优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究其原因,可能是阿替普酶能够与纤维蛋白结合,并将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存在活性的纤溶酶,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5]。本文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A 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B 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可改善MBI 评分,能降低NIHSS 评分。其原因,可能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与纤维蛋白进行有机结合,将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存在活性的纤溶酶,从而达到溶栓,减少机体内溶纤酶原的减少,并修复神经细胞损伤,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本文结果还显示,A 组脑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率为0,低于B 组的10.00%,差异显著(P<0.05),表明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优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其原因,阿替普酶可减少对患者体内溶纤酶原的损耗,提高安全性,从而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再发生的情况[6]。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优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改善,也能减少脑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