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腔剧本翻译之读者意识关照∗

2022-01-26李庆明张恒

外语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归化秦腔译者

李庆明 张恒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48)

提 要: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读者意识”角度出发,系统研究读者意识对秦腔剧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制约作用,论证秦腔剧本翻译中注重读者意识的必要性,提出秦腔剧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则,以提高秦腔剧本的翻译质量和国外读者对其的接受度,从而推动中国民族戏剧“走出去”。

在全球化的当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突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国重要的决策。加大秦腔剧本翻译研究力度既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又有助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1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读者意识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学派专注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影响研究。他们既不是将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作品同作者和现实的关系上,也不是放在文本的语言、结构、功能上,而是放在读者的接受度上,即在文学研究、创作中要关照读者意识(Jauss 1982:3)。接受美学理论认为,真正完成一部文学作品且使其有生命力需要依靠读者实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感要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体现,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读者是推动文学创作的主要动力,文学作品的相关接受活动不仅要受作品自身性质的制约,也受读者的制约(同上:6)。

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文学作品再创作的过程,因此译者要注重读者地位,关照读者意识。“过去翻译原则似乎都是提给译者遵守的,何妨换个角度,看看读者关心的又是什么。”(王佐良1989:4)那么,翻译中的读者意识是什么呢?读者意识可以解释为以译语读者群体的某些共时文化特征为参照,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表现出一系列选择性倾向,以满足译语读者群体的某些需要,或适应其某些原有习惯,或是表现出对读者群体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贺文照2002:44-52)。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清楚:读者是谁、读者有何需求、及读者需求如何满足等问题。只有在弄清楚这些问题时,译者才能有针对性地翻译,译文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达到最终的修辞效果(吴涛2018:104-107 )。关于翻译的本质和读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奈达曾说,“翻译是交际,它取决于读者从译文中所获得的信息”(Ni⁃da,Eugene 1993:116)。

2 秦腔剧本翻译之读者意识研究的必要性

Susan Bassnett 曾将戏剧翻译称为“问题最多且最受忽视的翻译研究领域”(Bassnett 1998:90)。卞赵如兰指出,最早期的戏曲翻译只注重故事的大纲,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一些比较完全的剧本(卞赵如兰1987:72-87)。相对于翻译研究中的其他领域,戏剧翻译研究在国内翻译研究界受关注的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相关论文在外语和翻译类(乃至交叉学科戏剧研究类)核心期刊中整体占比极低,且缺乏本体研究(杨祎辰2019:93-99)。因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戏剧翻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中国戏剧“走出去”的事业中。然而,目前中国古典戏曲翻译的研究对象仅限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粤剧及国剧京剧(李庆明刘冰琳2016:101-104)。而对于包括秦腔在内的三百余种中国古典地方戏曲的翻译研究起步则较晚,研究成果较少,有必要引起更多的译者、学者的重视和参与。

在基于读者意识的翻译研究相关文章中,与戏曲翻译有关的论文不足10 篇,与秦腔翻译相关的论文尚未检索到。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创作并输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是提升我们软实力、展示文化力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吕世生2017:93)而加强读者意识的研究无疑是提高国外受众接受度的最有效途径,所以读者意识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可见,基于读者意识的秦腔剧本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其研究成果必将为秦腔剧本翻译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思路,为秦腔及其文化的对外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3 基于读者意识的秦腔剧本选本原则与翻译策略

译文读者的阅读是译文价值的体现,译文读者的需求是翻译的动力源泉。马克思在谈到商品时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翻译事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首先就是因为读者需要(宋平锋2011:47-50)。国内关于秦腔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不够系统化,无论是关于秦腔翻译的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重点都是放在原作、译作或译者上,对于译作的接受者——国外读者却没有展开系统的研究。秦腔既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又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资源,只有让秦腔译作的国外读者、观众易于并乐于接受,秦腔这个中国戏剧文化名片才能愈加闪亮。要达成这一预期效果,首先要明确的是在秦腔剧本翻译过程中全面地考虑到读者需求,培养译者的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对秦腔剧本翻译的制约贯穿于译前、译中和译后的整个过程中。读者意识对译前的制约主要体现在秦腔剧本的翻译选本上,对译中、译后的制约主要体现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用上。(马会娟2017:87-90)只有理解读者意识对秦腔剧本翻译的制约,才能准确地把握翻译该如何关照读者意识。读者意识对秦腔剧本翻译的具体制约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读者意识对秦腔剧本翻译的制约

3.1 基于读者意识的秦腔剧本翻译选本原则

翻译选本是整个翻译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对翻译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翻译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本不当,忽略译文读者的审美品位和情趣都将对翻译活动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难以如期实现翻译目标(李红绿2019:106-113)。翻译选好原本正如烹饪选好食材一般重要,只有符合读者需求、愉悦读者身心的秦腔原本,对应的秦腔译本才能变成吸引读者的文化大餐。

秦腔所演的剧目数以万计,传统剧目大多出自民间文人之手,题材广泛,内容纷繁。从剧本内容上来看,以历史事件、民间生活、婚姻爱情为背景的剧本占大多数,也涉及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闻和各种公案戏。秦腔剧本的数量虽然众多,但国内传统秦腔剧本的英译本数量却不多。目前,可知的秦腔英译本仅有《三滴血》《窦娥冤》《铡美案》《杨门女将》 4 部(李庆明刘冰琳2016:101-104)。对秦腔剧本进行翻译是一项急需加快进程的任务,也是秦腔对外传播的前提条件。秦腔剧本翻译选本应关照国外读者意识,确立基于读者意识的选本原则是秦腔剧本翻译成功的第一步。基于读者意识对秦腔剧本翻译的制约分析,我们认为秦腔剧本翻译选本应把握3 个“优先”原则。

首先,秦腔剧本翻译选本应优先选择蕴含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且传播时代正能量的原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秦腔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秦腔剧本中不乏一些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古代戏和凸显新时代主旋律的现代戏,优先译介这些优秀的秦腔剧本有利于秦腔文化更好地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秦腔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展现我国强大的文化实力。

其次,秦腔剧本翻译选本应优先选择读者熟知度较高的、历史经典的原本。以我国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和著作在国外市场往往都很畅销,凡是与我国古代各朝战争相关的话题热度总是居高不下,尤其是三国文化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内。在庞杂的秦腔剧本中,以兵家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剧恰好占据很大的部分。译介国外读者熟知度较高的剧本,有利于秦腔作品迅速吸引国外读者的兴趣,提高其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最后,秦腔剧本翻译选本应优先选择具有较高审美品质的原本。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它的语言和唱腔都是以陇西关中方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少部分秦腔作品产生于当地居民的口耳相传中,主要用于消遣娱乐,它的传播度、文学质量和审美品质都难登大雅之堂。选择秦腔译介原本时应优先关注那些在国内传播范围广、演出频率高的上乘之作,如《火焰驹》《三滴血》《三请樊梨花》等。选择具有较高审美品质的原本进行翻译无疑更有助于提高秦腔作品在全球的口碑和国外读者接受度,有利于秦腔文化的对外传播。

3.2 基于读者意识的秦腔剧本翻译策略

翻译的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体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译者对读者反应的关怀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到译作的社会价值”(马红军2006:121)。秦腔同其他传统戏剧一样,语言中地域特色浓重,读者(观众、听众)群体多样化,舞台效果丰富,这就决定着秦腔剧本的翻译是个复杂的过程,机械刻板地套用某种翻译策略都会影响国外读者对秦腔作品的接受度。读者意识对秦腔翻译策略选择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读者对于秦腔剧本文本内外的不同需求以及读者意识关照,因此译者在翻译秦腔剧本的过程中应以读者意识为中心,灵活选用归化和异化策略。

劳伦斯·韦努蒂在其1995年发表的《译者的隐形:一部翻译史》中提出归化和异化的概念(Venuti 2001:240)。舒特尔沃斯(M.Schuttle⁃worth)和考伊(M.Cowie)在合编的《翻译研究词典》(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将归化和异化定义为:归化是指“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尽可能减少译语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的翻译策略”;异化则是指“刻意打破目的语的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语言特色的翻译策略”(Schuttleworth,Cowie 1997:43-44)。

从归化概念的字面意思上来看,“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仿佛给人一种“读者意识下的翻译策略即是归化”的印象。但实则不然,翻译中真正的关照读者意识并不是片面地迎合迁就读者,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辩证地选用翻译策略以带给读者最完美的阅读体验。“读者意识”中“读者”本来就包括观众、听众等各种受众群体,所以秦腔作品的读者、观众、听众等都是译者的读者意识下需要关照到的受众群体。秦腔作品受众群体对其接受内容主要体现在剧本文本内和剧本文本外这两方面。前者包括秦腔剧本中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文体风格等;后者包括秦腔剧本给读者带来的视听感受、中国特色文化、传统价值观等。在秦腔剧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辩证地选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应依据不同的读者需求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以避免机械地归化或异化。

在当今国内秦腔翻译研究的起步阶段,国外的观众是秦腔作品最大的受众群体,读者意识要求译者在运用翻译策略时应主要考虑他们的文内需求和文外需求。秦腔剧本中讲述的各种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奇闻等内容是引起国外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为了最大程度还原秦腔剧本中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文体风格等,译者应选择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从而使目标语受众能获得与源语受众相同或相似的欣赏体验,加深他们对文本的内容理解。针对秦腔剧本文本外的内容,译者应采用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让读者充分感受不同的文化特色(唐珍2015:60-61),使国外读者可以从秦腔独特的表演手法行当、服装道具和人文情怀等元素中了解其背后蕴含的秦腔文化。

4 基于读者意识的秦腔剧本翻译个案分析

对于秦腔剧本翻译来说,关照读者意识就是关照受众群体的反应,这体现为译者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指导下,基于读者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将秦腔剧本在目的语中展现出来,同时关照国外读者对文本内和文本外两个层面的接受度。

4.1 秦腔剧本翻译之读者文内需求关照

国外读者的秦腔剧本文内需求指的是其对于文本内的内容,即文字本身涵盖的信息的接受需求,如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文体风格等。为了关照这一需求,译者应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使受众在把握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同时,能感受到秦腔剧本独到的语言特色和文体风格。例如:

①周仁瑞:王大嫂到了。你看拙荆去世给我丢下这两块肉,教我们男子怎生抚养?(选自秦腔剧本《三滴血》第一回:托子)∥Zhou Renrui:My wife passed away,how could I raise my flesh and blood alone?(Translated by Qiu Chuyun)

“拙荆去世”和“给我丢下这两块肉”是剧本故事内容的重要信息,译者要使国外读者能了解到剧中去世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给主人公留下了什么。“拙荆”是旧时丈夫对自己妻子的一种谦称,将其直接译成my wife 可使读者准确地接收到主人公妻子去世这一信息。“肉”当然不是指供人食用的肉,而是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译者并没有将其简单译为kids 或relations,而是用flesh and blood 表示出自己的孩子是骨肉至亲,更加衬托出无力抚养的悲痛心情,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对孩子的不舍和其视子如命的人物形象。也为随后剧情中主人公不遗余力证明和孩子的亲属关系做了铺垫,使读者体会到剧情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②董卓:今日之宴改为人头会,从今以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与张温老贼同样者,管教他死无葬身之地。(选自秦腔剧本《貂蝉》第一回:逞威)∥Dong Zhuo:Today's banquet is to kill traitors.From now on,those who submit will prosper,those who resist shall perish.People like Zhang Wen are bound to die miserably in the bronze bull.(Transla⁃ted by Zhang Heng)

例②是董卓首次登场时的唱词,意在向读者讲述董卓举行宴会的目的以及展示其人物形象。译者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人头会”意译为to kill traitors,可使读者清晰地了解董卓开宴会的目的是要铲除异己,若将其直译成heads banquet 则会使国外读者不知所云,甚至误以为是“头部装扮会”。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译为英文谚语those who submit will pros⁃per,those who resist shall perish,不仅可准确巧妙地表达原话意思,也可生动地向读者传达出权臣董卓的反派形象。bronze bull 即“铁铜公牛”,是古希腊最出名的刑罚道具,也是古希腊统治者残暴行为的有力证据。译者采用目的语中的专有文化词汇翻译“死无葬身之地”这一中国特色表达,可使读者在感受到董卓暴戾性格的同时,能获得和源语读者同样的阅读体验。

③风高月黑,鸟藏兽歇,刀光剑影,马踏宋穴,天地合围,瓮中捉鳖,万箭斩首,茹毛饮血。(选自秦腔剧本《杨门女将》序幕)∥On a windy and moonless night,animals are in rest.The hostile forces surprise and surround the barracks of Song side.Nets above and snares below,to get them like catch a turtle in a pot.With a rain of arrows,to eat their flesh and drink their blood.(Translated by Liu Xi)

此段唱词为经典的齐言体结构,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能使国外读者清楚地理解该唱词的含义,而且能领略到剧本中独特优美的文体风格。译者对原文内容进行较多处理,将原文中富有汉语特色的四言古体诗翻译为以AABB 形式押韵、富有英文特色的格律诗。用surprise and surround,a⁃bove and below,rain of arrows 这些常用词汇巧妙地表达出原文中四字成语的含义,使读者能感受到敌军来势凶猛,一场惨烈的战斗即将到来,同时也能感受到作品不可磨灭的艺术性。

4.2 秦腔剧本翻译之读者文外需求关照

国外读者的秦腔剧本文外需求指的是其对文本外的内容即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的接受需求,如中国特色文化、传统价值观、视听感受等。为了关照国外读者的文外需求,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使其能充分感受到剧本负载的特色地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并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例如:

④太师,司徒,翰林院(选自秦腔剧本《貂蝉》剧中人物介绍)∥Tai Shi(The top one of all of⁃ficials in ancient China);Si Tu(The top one of civil officials in ancient China);Han Lin Imperial Acade⁃my(An institution that provided literary achieve⁃ments to the imperial court in ancient China)(Translated by Zhang Heng)

例④原文中的太师、司徒、翰林院是中国古代官职或机构的称谓,和现代西方社会中的副总统、内务部部长、国家研究院相互对应。如果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成vice president,minister of DOI,National Academy 这种带有西方政治色彩的词,虽然很容易被目标语读者接受,却无法体现出读者想要了解到的古代中国官场术语这类文化知识。译者采用音译和加注释的方法不仅能使读者清晰地理解其意思,也会使其领略到剧本中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⑤大宋的男人死光了,来了一群婆娘妈,中间夹了个啥?小娃娃!(选自秦腔剧本《杨门女将》第四回:交兵)∥All the men in Song country must have kicked the bucket.A pack of cows come here for the combat.What is it that they take here?An infant!(Translated by Zhao Yajun)

例⑤译文中每句结尾都使用相同的韵脚,巧妙地表现出原文押韵的形式,译者运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完整地展现出秦腔剧本唱词的齐言体结构,能使读者领略到秦腔独特的声腔风格。Kick the bucket 意为“死亡、翘辫子”,是英语中含有贬义色彩的俚语(李庆明刘冰琳2016:101-104),这体现出译者为满足读者的文外需求,辅以归化的翻译策略,能使读者感受到原文暗含的讽刺意味。用cow 对译“婆娘妈”是借鉴牛津词典把“你这蠢婆娘!”翻译为You stupid cow! 充满对娘子军的嘲讽,也暗示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的低下。

⑥二月二日龙抬头,王三姐梳妆上彩楼。但愿绣球到我手,我要和三姑娘花开并头。(选自秦腔剧本《五典坡》第一回:飘彩)∥The Loong ap⁃pears on the second day of the second lunar month,Lady Wang Baochuan will dress up and get on the red⁃decorated loft to choose her husband.If only I could catch the embroidered red ball(Throwing the embroidered red bal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ceremony),so that we could be the two flowers growing from the same base(A symbol of marital luck).(Translated by Fan Dan)

例⑥中,译者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将“龙”翻译为中国文化中的Loong,使国外读者将代表吉祥的中国龙和代表邪恶的dragon 区分开来。将彩楼和绣球直接根据其外观特征翻译为red⁃deco⁃rated loft 和embroidered red ball 并加以注释,能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的婚礼文化,同时用两个red 强调中式婚礼的主题色调是大红色,剧本中遍地红色、喜气洋洋的场景仿佛跃然纸上,可以带给外国读者美妙的视听感受。“花开并头”即“花开并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两个无法分离的恋人,译者采用异化翻译加注释,既可满足国外读者对了解中国特色文化的需求,也可体现译者对读者文外需求的关照。

5 结束语

基于秦腔剧本翻译事业在我国当前发展的现状以及读者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有必要加强读者意识在秦腔剧本翻译中的作用的研究。接受美学理论的读者意识理念要求译者在3 个“优先”原则下,根据国外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秦腔翻译译本,并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无论是满足读者的文内需求还是文外需求,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力求国外读者从秦腔作品中获得完美的欣赏体验,从而推动秦腔文化走出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猜你喜欢

归化秦腔译者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