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冬里盛开的枇杷花

2022-01-25董咚

科学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枇杷叶枇杷树枇杷

董咚

枇杷属于蔷薇科的一种常绿乔木,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果树,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枇杷叶大,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面色深,叶背色较浅,生有绒毛,四时不凋,冬月开黄白色小花,众花成簇具有香气,花瓣五出浅裂蒂大,三四月结实待熟,有纤毛,后则熟黄。

枇杷树形态很美,四季常青,枝繁叶茂,是一种良好的常绿观赏树种。在南方,枇杷树是一种很常见的果树,它除了能结出好吃的果子,其叶还可炮制中药。因其叶形似琵琶,名为枇杷,又因它们的叶可制中药,又名杷叶、芦桔叶、巴叶。枇杷叶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可扎成小把,再晒干,晒干后存储,置干燥处备用。炮制后的枇杷叶有很好的止咳作用。

每年的10—12月,可以看见枇杷树先后不断开花,枇杷花气味清香、微甘,含有多种维生素,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保健食材,有益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枇杷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力,能忍受冬季- 10 ℃的短暂低温。花朵虽小,胜在繁多,洁白的小花成簇地绽放于枝头,散发出的蜜香吸引着饥肠辘辘的“觅食者”。

觅食者里有昆虫,有小鸟,在食物匮乏的冬天,能吃到满满能量的香甜花蜜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作为回报,这些“觅食者”在享用花蜜的同时,顺便帮助枇杷完成繁衍大计——传粉工作。

江浙和沿海一带是著名的枇杷产区,春末夏初,正值江南黄梅时节,枇杷成熟上市,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初夏游张园》中描写道:“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沿海岭南一带的枇杷则在每年3月成熟,当地人视其为“开春第一果”,吃枇杷迎接春天的到来。

成熟的枇杷,果皮极易剥离,果肉细腻,汁水丰盈。一口下去,浓郁的果味碰撞着口腔,让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枇杷是很多人的心头宝,虽然个头很小,但它的口感非常清甜,而且枇杷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因此被称为“果中之皇”。

枇杷特别适合人们在夏天食用,它能清热解毒,也能预防中暑,而且对暑湿感冒也有一定缓解作用。

成熟的枇杷果实落到地面,遇到适宜条件,种子会发芽,树下常常能看到枇杷幼苗,所以吃完枇杷,可以留存几颗种子,种在花盆里,耐心等待发芽,收获属于自己的枇杷盆栽。与此同時,树上开始酝酿和萌生花苞,新的生命蓄势待发。

虽然枇杷其貌不扬,深秋不畏寒霜,那白中夹黄的花,散发着诱人的微香。等到次年春天 ,满地鲜花开放的时候,枇杷树已经挂满金黄果实。其叶、其花、其果俱好,消炎止咳名声远扬。

又是一阵沁人心脾的枇杷花香扑鼻而来,这个冬天,找寻一下身边的枇杷树,感受一下枇杷花香。

好吃的水果枇杷与乐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枇杷与琵琶,一个水果,一个乐器,古时曾经通用。

来自游牧民族的乐器——琵琶,汉代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汉代刘熙的《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作批,向后挑进称作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一弹一拨之间,曲韵流淌。

作为果中珍品的枇杷,自唐代就被列为贡品,如果是亲朋好友之间以枇杷相赠,那一定代表着深厚的情谊。

相传,有一个客人仰慕明代书画家沈周的才华,托人送来了一盒枇杷。没想到送礼的人可能是不认识字,也可能是太粗心了,居然在礼单上写着“琵琶”。

沈周看到后,不禁哑然失笑,于是给那个客人写了一封幽默滑稽的回书:“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乃知司马挥泪于江干,明妃写怨于塞上,皆为一啖只需耳。嗣后觅之,当于杨柳晓风、梧桐夜雨之际也。”大意是说谢谢赠送的“琵琶”,虽弹奏不出声音,但却很好吃。

猜你喜欢

枇杷叶枇杷树枇杷
枇杷树
枇杷树
枇杷
枇杷
校园里的枇杷树
枇杷叶生姜粥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枇杷
夏月枇杷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