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与时代性同行
2022-01-25贺仲明
在全球化时代,地域性并没有泯灭,而是以更深刻更内在的方式,呈现在社会文化和人们心理上。所以,近年来,地域性文学和文化呈现出比以往更蓬勃的发展势头。由此来看,“新南方写作”的提出无疑是适时而且是很恰当的。
这里说的“南方”,涵盖的范围应该是岭南的几个省份。因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经与中原地区相对隔膜,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习,其文学创作也随之而具有自己的特性。一个典型的例子,岭南地区四季不分明,特别是没有严酷的冬季,人们很少能感受到秋冬落叶之凋零、万物之萧疏,其创作中也就较少北方作家对生命的感伤和叹喟,而是更显生活气息,风格更明快活泼。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南方作家曾经奉献过自己独特的文学美。欧阳山的《三家巷》、陈残云的《香飘四季》、陆地的《美丽的南方》是其中最具美学意味的作品。《三家巷》对广州市井生活的描摹,对南方风景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都达到了独具地方风情的高度,因此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艺术感染力。《香飘四季》和《美丽的南方》描述南方乡村的现实变革,独特的风景线和生活风情画,以及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鲜活人物形象,也都使它们的意义超越了题材内容,具备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美学特征。其他,如黄谷柳、秦牧等作家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和成就参与了这一文学的合奏,做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
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南方就成为发展和开发的代名词,南方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特别是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规划的提出,南方的内涵也随之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新南方写作”也具有了新的气质内涵。所以,在今天,“新南方写作”应该兼具时代和审美的共同特点,在地域性和时代性上同时发展。具体说,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构成“新南方写作”的基本特征。
首先,独特的地域和文化。
地域性是“新南方写作”的灵魂。失去了这一点也就无所谓“新南方写作”的概念。只是我们不应该把地域性理解得过于狭窄了。地域性不仅是外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生活习俗,更是地域文化滋养出的个性化人物。人是文化的创造物,也是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体现者。《三家巷》之所以能吸引人,跟它塑造的周炳、区桃、陈文婷等融入地方文化的人物形象有直接关系。如何塑造出真正具有地方文化气质的个性化人物形象,是文学地域性表现是否深入的重要标志。还需要提醒的是,地域性应该在生活中自然呈现,而绝对不要做人为化的故意渲染。脱离生活和人物的“地域风情”就像商业风景区为游客提供的商业表演,不只是没有生命力,反而会使一些人产生反感,对地域个性本身构成伤害。
其次,都市与传统相结合的开放色彩。
岭南很多地方有独特的地方风情,如地方方言、民俗文化等。这些应该得到丰富的书写。但是,从完整意义上的“新南方写作”来说,它不仅包括乡村、历史和传统,也应该涵盖都市、现实和现代性。所以,作家们固然可以在对往事的书写中展现地域之美,也需要在描绘现代都市生活中展现地域个性。相比之下,后者的难度无疑会更大。因为相比于传统乡村生活的较强个性特色,现在的都市生活高度雷同。如此,作家既需要努力观察和挖掘日常生活中具有地方色彩的细节,更需要将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精神结合起来,共同营造出地域特色的文学世界。这一点,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创作具有充分的启迪性。他的作品书写巴黎,既在作品中努力还原出巴黎真实的地理环境,更将巴黎二战以来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融入进来,从而刻画出了具有深度真实的地方文化世界,并得到了世界性的高度认可。
最后,粤港澳三地的融合。
这一点其实是上一点的延续,只是因为情况突出所以特别提出来。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粤港澳三地文化高度同源,各种交往也很密切,都应该属于“新南方写作”的一部分;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三地还是存在不少方面的差异,需要丰富的交流与融合。也就是说,一方面,“新南方写作”应该特别注意吸引粤港澳三地更多的作家参与进来,既寻求文化认同感,也加强文学上的交流,共同描绘“新南方”,让“新南方”世界更为缤纷,也更富有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新南方写作”作家们需要开拓视野,如果能够结合粤港澳三地的复杂演变、人物命运的历史沉浮,以及文化上的多元状态,“新南方写作”就可以在空间上更广阔,深度上也更有拓展的可能性。
文学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内容是创作,是看得见,能够进入人们阅读视野的文学作品。所以,文学概念的提倡具有一定的倡导和启示意义,但是要真正让这些概念落到实处,成为时代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还是需要作家们来进行创作实践。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新南方写作”的概念,最迫切的希望是作家们的努力参与,特别是年轻作家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视野去观察、审视现实,书写出具有鲜明时代个性的南方文学世界,那就是“新南方写作”真正获得成功的时候,从文学史角度说,也是“南方写作”重新焕发生命力、再度辉煌的开始。
(贺仲明,教授,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