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安澜勇担当

2022-01-25舒曼

山东画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山东

舒曼

九曲黄河在山东入海。

2021年11月26日,山东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以高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审议通过《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更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工作重点,为确保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入纵深实施的关键阶段。走在前,就要求山东在谋划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以更为广阔的流域意识、空间意识、腹地意识,更加自觉把山东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来思考和推进,更加主动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生态优先 一寸不让

“黄河口国家公园进入创建实施阶段,划定范围35.23万公顷,全部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区境内。在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我省注重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既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又兼顾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2021年11月30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第三场,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宇向东介绍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情况。

据他介绍,在组织编制《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时,就划定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和管控分区,规划国家公园中长期建设任务,对应当保护的区域,实行最严格保护;对可以利用的区域,明确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最有效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牵引,加快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对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曾经,这里网箱网围一度占到水面的55%,不仅污染水源,还影响行洪安全。山东下大力气开展东平湖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投资32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新增各类湿地2.6万亩。

精打细算 用好水资源

山东正在全力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带,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确保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山东坚定不移落实“四水四定”,深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30.13立方米,较2019年下降4.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46,连续18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山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开展完成11多万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率先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与河南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率先建立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21年前9个月,山东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7.3%,入海口总氮浓度改善9.1%;2019年以来水质稳定在Ⅱ类。

锚定高质量 奏响“大合唱”

2021年9月29日,“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穿黄”通行时间缩至4分钟,形成链接济南市主城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核心通道。

2021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掀开了济南建设起步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条黄河横贯东西,合作共赢势在必行。山东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南北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

山东沿黄各市从“老”破题,向“新”出发,一手做强传统产业,一手布局未来产业,努力實现从弯道超车向换道超车的转变。2021年上半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其中,沿黄9市占比近30%。

立足对外开放、出海港口、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山东主动加强与沿黄省区的联动合作:与沿黄8个省区对接会商,围绕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科教文卫等7大领域,谋划实施102个跨省合作事项;山东港口集团内陆港数达到20个,陕西67%、河南60%的出口集装箱,以及甘肃10%的进出口货物,通过青岛港外运……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水资源山东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我和我的家乡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
山东老家规 (中)